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明朝传奇名将袁崇焕:一生功过谁人知(2)

时间:2012-01-29 14:34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张锐强 点击:
营筑宁远 《明史本传》称袁崇焕以边才自许,这大约也算是文人的基本传统。正如陆游所谓的塞上长城空自许。然而内心激情澎湃、渴望建功立业的袁崇焕,很快就与顶头上司王在晋发生了矛盾。 王在晋虽然命令袁崇焕前出

  
  营筑宁远
  
  《明史本传》称袁崇焕以“边才自许”,这大约也算是文人的基本传统。正如陆游所谓的“塞上长城空自许”。然而内心激情澎湃、渴望建功立业的袁崇焕,很快就与顶头上司王在晋发生了矛盾。
  
  王在晋虽然命令袁崇焕前出前屯,但他对辽东的基本判断并未改变,那就是辽东已无恢复可能,只能以山海关作为防御重心。中前所也好前屯也罢,不过是山海关伸出的小触角。然而山海关外的峰峦高于城墙,尤其是欢喜岭,正好居高临下。整个地势像口锅,而城池正好处于锅底位置。如遇战事,“奴有战地,而我无守地”。怎么办呢?他建议在外围重新修筑一道边墙形成“重城”,北连山脉,南至大海,长约三十里,将一片石、欢喜岭这些险要都包罗其中,使之成为真正的天险雄关,不可逾越。
  
  激情似火的袁崇焕闻听只是摇头。丢疆弃地,不图恢复,岂是臣子本分?他“薄在晋无远略,不尽遵其令”,此时更是不惜公开矛盾,直接上书首辅叶向高,陈述己见,丝毫不顾及长官的面子。
  
  至少从形式上看,明朝官场的言路还是畅通的。朝廷并未因为袁崇焕是下级而将“举报信”转交王在晋处理。事关国防大计,内阁又不清楚实际情况,无法决定,帝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自请行边,前往实地查看,决定取舍。他召集大家一同商议,袁崇焕主张筑宁远(今辽宁兴城),阎明泰主张守觉华岛(今菊花岛)。最终由孙承宗拍板,营筑宁远,与觉华岛彼此犄角互相支援。山海关的死角,他也没有忽视,“并夹城之役,修筑关城,南防海口,北防角山。水则从望海台出芝麻湾,三面环海,安大炮为横击。陆则三道关之石城,可顿万人,开突门力夜击。北水关外,有峻岭筑号台十一,置炮以防外瞰”。
  
  王在晋还是不肯低头。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觉华岛跟山海关一样,也存在先天不足:辽东大寒,冬季冰封,觉华岛难免后金骑兵的威胁,岛上水师也无法直接增援宁远,因为水师登陆,犹如旱鸭子下水,陆战毫无优势可言不说,还需要气象条件配合,如果风向不对,能否登岸都是问题。
  
  局势的演变证明,王在晋的担忧都是远见。当然,这并不能简单证明孙承宗和袁崇焕主张的错误。看看《中国历史地图集》你就会明白,宁远一城对于控制辽西走廊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欲守关门,必固辽西;欲复辽东,必固辽西,这个策略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不换脑筋就换人。孙承宗自请督师,王在晋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实际上是被挂了起来;袁崇焕升任永平道。按照惯例,总督下设一个或数个巡抚,巡抚以下也可以设一个或多个道员,由督抚与道员统御武将。
  
  升官后的袁崇焕险些捅了篓子。根由很简单,还是因为他过于“明决”。当时将军吃空饷十分普遍,已成流弊。袁崇焕奉命核实人数时,太过自信,一言不合,“立斩一校”,几乎引起全营士兵哗变。孙承宗闻听大怒,质问道:“监军可专杀耶?”袁崇焕无话可说,只得低头谢罪。
  
  负责修筑宁远的武将祖大寿怀疑政策的持久性,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城池的形制规模都达不到设计要求。袁崇焕很不满意,于是便量化任务,明文规定城墙的高度与厚度,天启四年(公元1624),坚强堡垒宁远最终诞生。孙承宗随即上疏朝廷,声称“宁远可战可守”,“愿用崇焕指殚力瘁心以急公”,不愿用“腰缠十万之逋臣,闭门颂经之孱胆”。
  
  孙承宗器重袁崇焕是可以想见的。但久经宦海的他,并未忽视袁崇焕性格上的缺陷。他在奏疏中这样说道:“臣非谓袁崇焕辈之慷慨,而不疑其喜事也。盖再三驳其议以尽其任事之心”。慷慨激昂像枚硬币,同时具有正反两面。孙承宗敏锐地发觉了袁崇焕慷慨背后的弱点,那就是有“多事”的倾向。为了历练他,重用归重用,对其不成熟的意见,还是要再三反驳。有趣的是,王在晋也有类似看法。只是孙承宗笔下的“多事”,在王在晋看来是“轻进”:“职未尝不壮其气,而深虞其轻进也。”
  
  孙承宗具体都驳过袁崇焕的什么提议,很难一一举证,但至少后来给袁崇焕造成很大麻烦的锦州,就在其列。宁远修成后,当年九月,孙承宗派袁崇焕和总兵马世龙带领一万两千兵马,巡防广宁右屯等地,类似武装侦察。这一路下来,都没遇上敌军。回来之后,袁崇焕便建议恢复锦州、右屯、大小凌河与松山、杏山等地的城堡。老成持重的孙承宗没有同意。因为当时的后金和孙承宗,都在试探对方。直到次年五月,孙承宗才派兵分驻锦右等地,“缮城郭居之”。如此一来,宁远再度成为内地,孙承宗、袁崇焕等人开疆将近五百里。宁远城更是“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
  
  柳河之败
  
  自从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督师以来,辽东局势平静了三年多。在此期间,孙承宗整顿军队,修筑城堡,并没闲着,成绩其实是有的,但在中央坐办公室的官员看来,这些成绩相对于十四万军队和每年六百万两的军费,实在是微不足道。因为《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抗战将士、历史学家黄仁宇声名鹊起。根据他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中的研究,“1623年,国家筹集的额外军费为6688677两。这些军费,主要用于辽东战事。其中4491481两摊入土地,其余部分来自财政节流、官产出卖以及杂色税收,还包括典铺税。”这个数目对于当时的明朝政府,当然是巨大的负担。王在晋之所以反对进兵辽东,也是担心会“启无已之争,遗不了之局,而竭难继之供”。黄仁宇认为,大明王朝的崩溃,的确首先开始于经济,经济崩溃最终导致政治崩溃。不过根本原因却不是人们想当然的税收过重,而是恰恰相反。朱元璋开国之初,为减轻百姓负担、避免造反,采取税收定额制度。这个制度作为基本国策被延续下来,却没有考虑通货膨胀以及人口和田亩增加的因素。
  
  到天启乃至后面的崇祯年间,问题早已积重难返。政府总是罗锅子上山——钱(前)紧。因此经常有人弹劾总兵马世龙冒饷。天启五年(公元1625)六月,负责监察兵部的兵科给事中李鲁生,还上奏指责孙承宗劳师糜饷:“今以十四万之众,岁费六百万,虽言唯敌是求,其实百事不办,战固未能,守亦羞称……”
  
  长期的舆论压力,便是耀州战役的发起背景。
  
  在中国陶瓷历史上,“耀州”二字分量颇重,但彼耀州在陕西,此耀州属辽东,而且并非行政区划上的“州”,只是个驿,从《中国历史地图集》上看,故址大约在今天的辽宁大石桥市,位于三岔河东岸,是后金的前哨。此前马世龙得到一份情报,声称后金“四王子”驻扎于此,兵不满三百。若明军出击,城内难民可为内应。这份情报真假莫辨,但被马世龙当做了挽回荣誉的稻草。
  
  然而大战之前,明军却屡屡哗变闹饷,成群结队,殴打队将,甚至一度包围袁崇焕的府衙。士兵的马料银子确实有几分短缺,但所谓拖欠工资三个月的说法,完全是无中生有。既然如此,他们为何如此反应过激呢?闹饷是虚,避战是实。当时的明军,人心士气就是如此低落。
  
  孙承宗和马世龙的决心并未因此动摇。孙承宗的司令部应该在山海关,但他却拖着病体前往右屯,显示对这场战事极度重视。
  
  马世龙不知道跟民国末年著名的“西北五马”有无关系,但他世袭武职,确实是宁夏卫(今宁夏银川)人,回族。在明军中算是比较能打的将军。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他命令副总兵鲁之甲和参将李承先率军东渡,攻打耀州;觉华岛游击金冠派水师接应。然而事不凑巧,因为风向气候等原因,海军没能在指定时间到达,鲁、李二人措手不及,只得找渔船渡河。人多船少而且小,结果来来回回拖了整整四昼夜,完全失去战术突然性,后金军队早已张网以待;等明军一过河,他们摸黑发起突袭,抢占了先手。
  
  此役明军计划出动四个营七千人,内有车炮一营、铁骑一营,水师二营。尽管水师没能按期到达,先期渡河的只是部分人马,但兵力依然占优。只是没有士气的军队不再是军队,只是一群迷途的羔羊;明军前锋遭遇突袭,稍触即溃,后续人马也望风而逃,最终两员主将阵亡,战损士兵四百名、铁甲七百副、战马六百匹。这就是所谓的“柳河之败”。因为这个原因,孙承宗和马世龙先后离开了辽东。已经升任宁前道的袁崇焕,顶头上司换成了高第。
  
  血战宁远
  
  自广宁惨败以来,大凌河、三岔河一线成为明朝与后金之间事实上的缓冲区。仓促进行的耀州战役,打破了三年的平静。天启六年(公元1626)正月十四,似乎是对耀州战役的报复,努尔哈赤再度统兵西渡辽河。
  
  高第是头一年十月接任的辽东经略。对于孙承宗、袁崇焕的大纵深推进战略,高第内心并不赞同。因此他上任伊始,便上疏建议:以宁远为防御节点,冬季辽河结冰,后金骑兵畅通无阻,遇到攻击便会合兵退保宁远。
  
  但这个意见并未得到将士们的一致赞同。督屯通判金启倧上书袁崇焕,强烈反对:“锦、右、大凌三城皆前锋要地。倘收兵退,既安之民庶复播迁,已得之封疆再沦没,关内外堪几次退守耶!”袁崇焕当然也不会同意。要知道这三个地方都是他一再建议,孙承宗才同意恢复的。好不容易站稳脚跟,怎能轻易放弃?因此他也据理力争:“兵法有进无退。三城已复,安可轻撤?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亦失保障。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虑。”
  
  袁崇焕的态度非常坚决:“我为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必不去。”
  
  努尔哈赤大军号称三十万,当然是虚数,三分之一都未必有。而明军前线兵力呢?“大明兵右屯卫一千,大凌河五百,锦州三千,以外人民,随处而居。”数量弱,质量更弱。右屯守将周守廉无心作战,率众而逃,“锦州游击萧圣、中军张贤、都司吕忠、松山参将左辅、中军毛凤翼,并大凌河、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七城军民大惧,焚房谷而走。”
顶一下
(2)
25%
踩一下
(6)
75%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古村妖物志:关于“妖怪”的传说

作者:殷徳杰

。《古村妖物志》是个短篇合集,共21篇短文,故事各自成篇又相互关联,都是发生在一个叫怪屯的地方,不单囿于鬼怪传说…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