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于1918 年5 月9 日来到世上,临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时,弗兰克已建立自己的杂货批发公司“弗兰克•华莱士父子公司”——尽管生意兴隆,但两个儿子都未继承他的衣钵。弗兰克是杂货连锁店的创始人之一。由于数百万士兵仍被部署在欧洲,跨大西洋食物供应的需求变得惊人。察觉到机会来临,弗兰克与几个伙伴合作,投资一船运往欧洲的牙买加生姜,但该船未能抵达。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整只船吞没,船沉没得无影无踪。货物未上保险——弗兰克失去了一切。
他沮丧地离开了杂货生意,有鉴于自己的轻率,他成为保险推销员。过于骄傲和恪守原则而不肯宣布破产的弗兰克•华莱士最终东山再起,还清了每一分债务。正因如此,在银行以及其他任何地方,弗兰克•华莱士都被认为是可敬之人。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迈克都以跟父亲学到的正直而自豪。尽管他在《60 分钟》中扮演的角色具有荷枪实弹般的虚势,但当涉及新闻原则时,他都以高标准自持——以至于当这一价值在其之后的生活中于一系列非常公开且耻辱的诉讼中遭到攻击时,他几乎被摧毁。
迈克用寥寥数语描述自己的母亲希娜——“积极向上”……“喜怒无常”……“毫无幽默感”。她是家中的执法者。弗兰克亲切和蔼、宽宏大量,希娜则严厉、强硬。她要求别人服从,而这与迈克反专制的个性抵牾,致使两人经常发生冲突。据他的传记合著者加里•保罗•盖茨说:“ 他绝对是一个淘气的家伙。基本上,当他还是孩子时,便有了成年后所拥有的个性。”
“要理解华莱士的事情之一便是,他总是老练地、强迫性地、冷酷无情地揶揄他人和恶作剧……我是说,这是他的全部个性。如果你不能接受他的揶揄,就无法跟他相处。我想,他的行为方式像个孩子。”
哥哥欧文(Irving)明智地选择了避免冲突路径,成为家里的“好孩子”,他的姐姐海伦(Helen)和露丝(Ruth)也效仿了这一立场,只留给迈克一个选择:捣蛋鬼,一个他饶有兴致地扮演的角色。这个任性的男孩尤其难以规范。
“当我父亲要给他好看时,迈克就会让他发笑,”欧文说道,“我父亲永远无法惩罚迈克。不过,我母亲能。我母亲是位强硬的女人。”
她需要对迈克这样的儿子强硬,他暴躁、任性,尤其是好奇,总想干点激动人心、非同寻常且常常很危险的事。他如此难以驾驭,以至于恼怒的母亲将警察叫到家中,用逮捕来威胁儿子,希望能让他因害怕而就范。这种情况不止发生一次。
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时,迈克八岁。一天,跟一个朋友坐在门廊上时,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迈克注意到邮递员往街区所有邮箱中投递一个相同的邮件。他们进一步考察之后发现,该物品碰巧是口香糖的免费样品。男孩们抓住这一时机,自行动手拿了满包的免费口香糖,直到一个邻居在自己的邮箱中当场抓住了迈克的手。她告发了这些男孩,叫来了迈克的妈妈希娜。希娜警告了自己的儿子,但很快发现,鉴于迈克的叛逆个性,她的家长训诫仅止于此。而且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因盗窃被抓。
“我只是在‘五到十美分小店’里行窃被抓六次而已。”迈克咧嘴笑着说道。
但希娜受够了这些。所以,令迈克震惊的是,她叫来了当地警察。“盗窃是桩罪行,”希娜面无表情地说道,“你得去坐牢。”
当这位肌肉发达的社区巡警走进华莱士家并直视着他的眼睛时,迈克惊慌失措,脸色发白。接着便是关于走上犯罪生涯的危险以及监狱时光如何有损人格的长篇大论。希娜让迈克忍受了将近十分钟,迫使她倔强的儿子坚定承诺永不再偷之后,才让警察离开。
为了他们两人的信誉,迈克信守了诺言。他将那一特别的不检行为从清单上划去——但清单上面还留着很多其他惹麻烦的方式。两年后,在十岁时,他又陷于尴尬境地。
为了重塑形象,迈克参加了童子军。一天,他和几个童子军收集了一堆树枝和揉皱的报纸,练习生火。为了以防万一,他们明智地装了一桶水,随时准备灭火。只有一个问题,迈克为他们的烟火实践选择的地点是室内——他所住公寓的地下室,那儿储存着油漆和易燃溶剂。
“中国佬”兴奋地划了一根火柴,点燃柴堆,火焰旺盛地燃烧起来。童子军们都露出喜悦的表情,没有察觉他们亲手酿成的灾难即将到来。
所幸的是,另一位邻居尖叫着跑下楼梯,推开男孩们,抓起一些旧地毯,闷熄了迈克的营火,从而化险为夷。然后,他揪着这个年轻肇事者,送到他火冒三丈的母亲面前。希娜再次叫来了警察,巧的是还是那位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