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第三章

  6
  
  “用真相之针去戳好莱坞制造的传奇泡泡,它会在你眼前破灭。”《电视指南》在1972年剖析斯皮尔伯格时这样说道。尽管杂志中坚称斯皮尔伯格第一次造访环球影业的故事“被证实是真的”,但是那个老生常谈的传说最终还是逃不过真相之针。
  
  在1971年的《好莱坞报导》中,斯皮尔伯格第一次说起这个故事,他说:“1969年的一天,当时我二十一岁,我穿上西装,戴上领带,逃过环球影业保安的眼线,找到一间小屋,在那里设立了一个办公室。然后我就去找电话总机,给了他们我的分机号,这样我就能接到电话。环球影业的人花了两年时间才发现我。”
  
  在此前(1969年)接受《报导》杂志的访问中,斯皮尔伯格说:“有整整三个月时间,我每天都会穿着合身的黑西装,带着公文包走进那扇大门。我去参观所有我能看到的布景,尽量去认识许多人,观察他们的工作技巧,体验里面的氛围。”
  
  而在1970年,斯皮尔伯格接受《西南犹太人遗产报》的拉比•威廉•M.克拉默的采访中,他承认:“逃过保安眼线那套说辞都是假的。”
  
  斯皮尔伯格(在1985年接受《时代周刊》的采访时)也承认参观环球影业是在1965年的夏天,当时他从游览环球影业的电车上走了下来。他说他绕着摄影棚四周游走,然后被环球影业剪辑部的查克•希尔福斯拦了下来,“他没有叫保安把我扔出去,而是跟我聊了大约一个小时,”斯皮尔伯格回忆说希尔福斯非常有兴趣看看他的电影,“所以他给了我通行证,让我第二天能够去参观。”


  
  “我听说过很多关于我如何遇到史蒂文的故事版本。”查克•希尔福斯歪嘴笑了笑,然后说起他认为“最精确的版本”。
  
  温和慈祥的希尔福斯生于1927年,最早是在共和电影公司担任助理剪辑师开始了电影生涯,他参与了约翰•福特的《蓬门今始为君开》等电影的制作,于1957年加盟环球。希尔福斯遇到斯皮尔伯格的时候,正担任环球电视台剪辑总监大卫•奥康奈尔的助理,而且正接到任务要去重新整理公司的电影资料馆。资料馆的临时所在地位于剪辑总部相连的实用建筑的二楼。
  
  希尔福斯说他不记得遇见斯皮尔伯格的确切日期了,但是他说:“史蒂文那时应该十五六岁的样子。他还在上高中。”参观环球影业是他在亚利桑那州的高中翘了课来的。斯皮尔伯格遇见希尔福斯的时候正在进行电影《火光》的后期制作,也就是说那次会面应该是发生在1963年的秋天到1964年三月中的某一天,当时他只有十六七岁(根据希尔福斯所说,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两三岁”)。在那年三月,拉里•贾勒特在《亚利桑那日报》中评论《火光》的时候写道:“那年史蒂文带着为环球影业工作的梦想去到加州。他好像认识那里电影资料馆的负责人查克•希尔福斯。”


  
  希尔福斯说某个雨天他待在环球影业的办公室里,接到环球影业母公司公司信息部(计算机部)经理阿诺德•舒派克(阿尔尼)的电话。希尔福斯回忆说:“我见过(舒帕克),在他的帮助下学过一门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课程。阿尔尼打给我说:‘我一个在通用电气工作的老同事的儿子来了。他正在上高中,是个超级影虫。你介意带他看下后期制作的过程吗?’我说:‘当然可以。’史蒂文好像是学校放什么长假。然后他就把史蒂文送来了。”
  
  但是阿诺德•斯皮尔伯格记得当时促成他儿子和希尔福斯见面的是司徒•陶尔,住在圣费尔南多谷的他是阿诺德•斯皮尔伯格的朋友伯尼•阿德勒的表兄弟,伯尼也是利亚的第二任丈夫。陶尔是霍尼韦尔公司的销售员,他曾卖给环球影业一台用于电影资料馆的电脑后结识了希尔福斯。
  
  不管是舒帕克还是陶尔促成了这次会面,希尔福斯在办公室热情地接待了小史蒂文:“因为当时在下雨,我没有给他看很多东西。我就给他看了后期制作、剪辑、音像同步装置,我记得他说他见过音像同步装置。后来我们就一起散步聊天。他说:‘我做过一部电影。’他跟我介绍了他做的电影。我问了些基本的问题,例如他怎么迷上电影的。我们的第一次对话让我大吃一惊。”

  
  斯皮尔伯格告诉希尔福斯他是怎么爱上电影的,和他在童子军里学到的东西,以及他在制作8毫米二战电影和《火光》中如何改进自己的技术。他介绍了自己如何写剧本、摄影和指导自己的电影,找邻居和同学来做演员,设计特效,甚至自己制作戏服。
  
  “史蒂文太聪明了,”希尔福斯由衷说道,“那种能量!不仅仅是那种能量感染了我,我觉得对史蒂文来说,一切皆有可能。那种态度,那种明确的态度。他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我们路过配音室的时候,他显得那么惊奇!有时候,我觉得我是在跟一个内心充满火焰般远大抱负的人说话,而且他必定会完成他的使命。
  
  “他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实在太年轻了。他还不懂得人情世故。但说到电影,说真的,我觉得他一定会做出点成绩的。我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但是他肯定能够有成就。你绝对不能不管这样的孩子。你会对他充满好奇心,你会想要看看他能做出什么。”
  
  斯皮尔伯格回到亚利桑那以后,他常常会跟希尔福斯联系,向他征求制作《火光》的建议,比如怎样获得在自己作品里使用现存音乐的许可。最后他回去给希尔福斯看了他的最终作品。他告诉参与影片制作的人他要把这电影拿给环球影业看,并希望说服他们让他制作大银幕版的《火光》。希尔福斯想不起来斯皮尔伯格跟他讨论过这个想法,但是他清晰地记得自己在看《火光》时的震惊感受:


  
  “我当时就想,史蒂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火光》实在太棒了。多么好的作品啊!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他竟然做了一个装甲车和大炮经过的定格动画。我记得他说过他去了国民警卫队向他们借坦克什么的,但是他们不借给他,所以他就做了个逐帧动画。我问他:‘你是怎么做的?’他说:‘我碰到很多困难。灯常常被我烧坏。’我的确觉得灯光是不均匀的,但这真的是很出色的动画。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我认识的最有天赋的摄影师。
  
  “另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他录了对白,用了各种特效,还有音乐,他把这些要素融合在一起。不可否认他真的很特别。正是源自这种巨大的自信,他才最终做出自己想要的作品。”
  
  1964年9月,斯皮尔伯格在北加州萨拉托加高中升到三年级,校报刊登报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于暑假期间在环球影业与好莱坞导演合作拍片。”希尔福斯承认斯皮尔伯格“花了整个假期”在环球影业剪辑部做无偿助理。整个工作使斯皮尔伯格常常有机会去现场观看电影和电视节目的拍摄,并有机会接触电影剪辑师和其他后期工作人员,参与专业的电影制作并学习专业技术。整个大学期间他也仍然常常游荡在这些拍片现场,后来在希尔福斯的帮助下,他被聘为导演。


  
  “他第一次回到那儿的时候(1964年),我给了他一张出入片场的通行证,”希尔福斯补充说道,“我没法给他永久通行证。史蒂文有自己的方法去看那些现场。他高兴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1968年12月,斯皮尔伯格跟环球影业签订导演合同的时候,首次告诉媒体他闯入好莱坞的故事。在接受《好莱坞报导》的雷•罗德的采访中,他简单地说道:“我是通过私人关系拿到通行证、进去学习电影制作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