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第四章
-
李赫骑虎难下,一时不知如何收场,继续拆怕犯众怒,不拆吧,县太爷之令怎敢不从。
他望了望黄巢,黄巢好像故意躲开他的目光,把眼看向别处。
李赫拉了拉黄巢衣袖,赔着笑说:“不是李某不讲情面,县令也是接到州府大人指示,长恒王仙芝匪寇叛乱,禁止乱民集聚,你这儿一开粥棚,四方各处都来,这人多杂乱,盗匪趁机混进来,这冤句县可就不安生了,我劝你还是快把粥棚给撤了,免的县太爷动怒。”
黄巢听了提高嗓门看着大家说:“上天有好生之德,这饥荒之年,百姓流离失所,官府不开仓赈粮,怜惜子民,反而乱加驱赶,真是天理沦丧,请转告毕县令,为百姓生命计,黄某不能从命。”
李赫听了有些恼怒,他知道这个黄巢很江湖,说出来就能做得出来。只能假意威吓:“你们都听好了,以后不可在此聚集,否则与叛贼同处理,今日暂不与你理论,明天如不把这棚拆掉,可别怪我没有警告过你,走。”
李赫带着人走了,灾民们慢慢又聚了过来,越聚越多,人们互相诉说着各自的痛苦,嗔怪朝廷苛税太重,如此灾年,竟无半点减免,说到激动处有人失声痛哭。
“大家不要哭,听我说一句”,左云飞边说边扶起被砍断的旗杆,风吹过,黄字大旗随风飘动。
“黄公子义薄云天,倾尽家财广施义粥,为的就是不让大家饿死路头,此等大善之举居然还被朝廷污为反贼,县令要取消粥棚,明日乡亲又要挨饿,当今世道黑 暗,皇帝年幼,政事全凭阉党枉为,极尽一己之声,将黎民逼于水火,我等已为人之刀俎。黄公子文武皆备,又有数百兄弟出生入死,更兼黄公子心存大善,为民着 想。我等不如跟了黄公子,揭竿举义,取了曹州,大碗分金盛银,比坐以待毙做活死人不要强上百倍?”左云飞大声地说。
话音刚落,就有人喊:“黄公子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跟了。”
“这世道不如痛痛快快地干一场,强似这样饿死无人收尸。”
“反了,反他娘的。”
大伙围住了黄巢,神情振奋。
黄巢也很兴奋,这是他一直的期待。
黄巢亢声说道:“阉党专权,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边境战乱不断,灾荒之年更被朝廷抛弃,现在中原之地烽火遍燃,现中原王仙芝已反了长恒,从者如云,如蒙众乡亲不弃,黄某愿随大家一起,共举大业。”
“黄大哥,你就带领我们干吧。我们都听你的号令。”
说话间,黄巢的弟兄们已经赶了过来。
人头攒动,黑压压越聚越多。
黄巢和他的弟兄们把人群分成小队,每个弟兄选出身体较强壮的,再分头联络其他村庄一同举事。黄巢让其兄弟黄葵拿了银两买了铁器,到各家铁匠铺锻造几百只枪头和刀剑。
黄巢家族兴旺,门丁众多,听到黄巢有意举事的事情,他的哥哥黄存、弟弟黄邮、黄控、黄钦、黄秉、黄万通、黄思原八人都很支持,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积极准备。黄氏兄弟也各自动员人马,时间约定三日后的冤句吴台。
乾符二年六月三日,一群群人悄悄地汇集在吴台,大家或带棍或暗藏刀,带着兴奋与渴望聚在吴台下。
叮叮当当的铁器声,一片喧闹,不一会儿就聚集了七八百人。同时也引来了不少好奇的群众纷纷前来观看。
黄巢登上吴台,向聚集而来的百姓们大声说道:“弟兄们,乡亲们。你们过得可好?”
“不好!”人群里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你们还能活得下去吗?”黄巢问。
“活不下去了。”
黄巢接着说:“如今奸臣当道,官府横征暴敛、欺压百姓,致流民失所,无所归依,曹州城里乞丐遍地,哀声动天。每天都有人饿死、病死、被打死,我们老百姓 是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有难无人帮。而那些锦衣美食的官僚,用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寻欢作乐、为非作歹。你们说,这样的世道公平不公平?”
“不公平!”
“我们与其坐等饿死、累死,还不如大家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一起轰轰烈烈大干一场。打进曹州,喝酒吃肉,大家敢不敢?干不干?”
“敢,有什么不敢的?”
“干!跟着黄少爷一起干!”又是一阵欢呼。
“打进冤句,吃肉喝酒!”
“打倒贪官,天补均平!”
“好,我们反了。”
面对众多汇集来的人群历数当今天子无德,官吏贪财搜刮民脂民膏,致使民无以生存,并且历数了冤句县令及其爪牙,历数罪状二十余条,每说起平日受尽欺压的贫苦百姓,群情激奋,齐声喊打。
“弟兄们,抄家伙!”
一声令下,大家排好队,领取武器,一些生活无出路的年轻人也从家里拿出镰刀、斧头纷纷加入到队伍中来。
绣有“天补均平”四个大字的旗子竖起来了,于是,黄巢将吴台改为点将台(今菏泽学院西校区原师范院内),调兵遣将,振臂一呼,群起响应,大家向曹州县城 杀奔而去。黄巢冲在最前面,举着一把长棍钢叉,冲进衙门。衙门的官兵看见黑压压的人群高举着农具家什从对面涌过来,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人夺了兵器,只好抱 头逃窜。小小县城哪里挡得住近千义军如此一冲,曹州毕县令带着一家老少一溜烟逃往郓州去了。黄巢带兵住进县衙,下令打开粮仓分发粮食,百姓无不雀跃欢呼, 周围村镇年轻力壮者纷纷加入起义队伍,义军顿时增加到两千多人。
听到起义消息的群众也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要求参加义军。曹州人尚武,自然又有很多壮汉高手的加入。黄巢头带红巾,身着戎装,背倚“黄”字旗,领着众人前往军器库,领取兵械。领不到兵械的群众执棍挥锹,也聚到“黄”字旗下。
黄巢整顿队伍,挑出老弱病残者,发放衣手钱粮,打发回家,余下青壮精丁两千多人分成几队。
黄巢一声令下,率领起义军向曹州挺进。
王仙芝领着他的人马赶到曹州东门已是第二天下午。
王仙芝造反的消息早已传到曹州,曹州刺史张咨已做好了防守准备。
护城河被疏通了,里面插上了削尖的木桩,城门已被加厚加固,大门严禁出入,城墙上士兵排成一排,手持弓箭对着城外,张咨站在城楼对着王仙芝高喊:“下面可是濮州王仙芝?”
王仙芝是濮州(今山东菏泽鄄城)人,所以张咨有这一问。
“正是在下,城上可是曹州刺史张大人?”王仙芝回答。
“正是老夫,当年你在曹州曾与老夫有过一面之缘,算来我们也算是同乡,何苦又向朝廷发难,陷自己于不忠不孝之地?不如听老夫一劝,放下武器,归顺朝廷,老夫保你平安。”张咨劝道。
王仙芝手下弟兄曾经在曹州犯过事,他曾托同乡找过张咨,靠着大把银子把事办成了,为此事曾见过张咨一面,所以才有一面之缘之说。
“张大人,朝廷欺人太甚,小民们已无路可走,既然无路,小民们就开出一条路来。还望大人体察,让出一条路,我也保大人无虞。”王仙芝回敬道。
“盐贩儿,老夫与你好言相劝,却如此不识抬举,还是听老夫的劝,快回你的长恒,卖你的盐去吧,否则这曹州城你可是来之易,去之不易了。”张咨厉声说道。
“张咨,我敬你是同乡,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大军所到披靡,小小曹州不过井里的簪子,随手可拿,你即刻打开城门我保你家人平安,否则让此城血流成河。”王仙芝也大声回应。
张咨冷笑几声:“仙芝小儿,凭你这些乱民攻我曹州府,真是不自量力,来人给我放箭。”
箭林如雨射向王仙芝军。
在前排的连忙拿起盾牌抵挡箭雨,但还是有不少士兵被射中,惨叫倒地,后排抬下前排伤员紧接跟上。王仙芝军扛着云梯强登城墙,城墙上士兵用石头、滚油下 浇,将云梯推了下去。云梯不成,王仙芝命人扛来粗木,十几个人抱着粗木用力撞击城门,一次,两次,城门很是坚固,城上弓箭手又是一通乱射,士兵损伤惨重, 只好后退。
王仙芝手下毕竟刚刚拼凑起来,大多还没有作战经验,光靠死拼还不是训练有素的朝廷军的对手,王仙芝下令部队暂时后撤,随地休整。
夜晚降临,曹州刺史张咨不敢懈怠,城墙上火把林立,照的夜空如昼,他很担心王仙芝夜晚偷袭,亲自坐镇城楼,督促士兵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