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节 第五章
-
王仙芝又组一番新的进攻。
东门是张咨最用心的一道城门,城里城外都做了加固,而且把城中的精锐兵丁都集中到了这。东城是王仙芝的心经之地,只要守住几天,等援兵一到,曹州城自然平安。张咨最担心的就是城中守将不多,时间愈长,城陷的可能性就愈大。他不敢掉以轻心。
王仙芝没能找到更好的办法,依然是人海战术的强攻,夜晚的杀声震天,灯火辉煌,整个曹州城都掀动起来。坚固的城门被开了缺口又重新被填上,双方损失都很惨重,兵士很是疲惫,王仙芝无奈,只得下令回营休息,等天亮再战。
王仙芝召集尚君长等将一起商议,是战还是走。最后议定,等天亮再组织攻城,如若还不行,则往郓州方向进发。不然等兖州援军一到,两相夹击,损失会更惨重。
天亮之后,王仙芝军埋锅做饭,众军士饱餐一顿,开始攻城。
这一次,王仙芝集结了两队弓箭手来掩护攻城,这次果然损伤减轻,两边僵持着,拉锯式的来来回回。
突然,城里传来一阵喊杀声,东门守军有些混乱,王仙芝虽不知何原因,但机不可失,传令猛攻,一时间弓箭纷飞,云梯直上城门,厚重的城门被捅开。
攻进城里的王仙芝这才发现,城里已有一支部队在与守城官军厮杀,为首者正是黄巢。
原来黄巢领人赶到曹州府东门,正巧张咨正集中力量力守西门。东门守将很弱,加上城墙并未加固,护城河水浅挡不住进攻的兵卒,加上黄巢众兄弟武艺超群,东门很快被攻破。
张咨军被两军夹击打的是晕头转向,手下将士更是混作一团,无心恋战。很快东西门全被打开,两军会合,浩浩荡荡入城,官军降的降,跑的跑,四散而去。
张咨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面向长安方向,挥剑自刎。
两军相会,军威大振。曹州城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城头刀枪林立,红旗猎猎,声震齐留。黄巢与王仙芝还“共立大誓,横行天下”,表示杀贼除奸的决心。
会师后,王仙芝被推举为起义军的最高统帅,黄巢位居第二,担任军中判官。起义军自称“草军”。所谓“草军”,因为义军大多皆贫苦百姓,世居桑田,土生土长,官军杀不尽,斩不绝,恰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故取名“草军”。
历史上有名的唐末农民起义,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在黄河下游一带流传多时的“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民谚,有着几分神秘的色彩,似乎真的应验了。
义军所到之处,散发钱财,广纳民众,起义队伍发展很快。但起义军人员复杂,徒有高涨热情还是不行,大部分参加义军的都缺乏训练,和正规的唐廷官兵相比, 战斗力还是差了许多。曹州濮州地处平原亦攻难守,不能作为攻久的根据地。力量不集中,队伍还呈现乌合之众的状态,短时间很难把他们聚拢成一支精锐之师。摆 在王仙芝和黄巢面前一个最大的问题是:部队向何处发展。
坐守家乡,待唐军进攻时只能打硬仗,拼消耗,最终结果只能是被消灭。必须走出家乡,在唐军薄弱的地域寻找生存机会。
曹州刺史府已成为起义军的指挥地。王仙芝、黄巢、尚君长等在灯光下,一起商议着他们的何去何从。
尚杰从刺史府找到一幅图,拿给了黄巢,如获至宝,捧着它读了又读,对周围地势了然于心。所以这一次他打开地图,十几个人都把目光盯在了图上。
黄巢把图摊开,给大家讲了他的看法:
各位兄弟,我们虽然破了曹州,但曹州库粮空虚,军备也不足,而且曹州四面无大山大江,全是平原地带,无险可守,而我们的四周却驻守着数十万唐军。东边是 天平军,西有宣武军,南有淮南军,北有义成军。西面军队离我们最近,他们正日夜赶来,想把我们消灭在曹州一带。而东面的天平军也正调兵,声援宣武军。形势 对我们很是不利。
众人脸上露出了忧郁之色。
刚才有兄弟说固守曹州,其结果只有一个,被唐军围困,最后粮竭而亡,这绝不是我们所要想得到的结局。
“那我们怎么办?”尚君长首先沉不住气了。
“别急。”王仙芝拍了拍尚君长说:“看黄兄弟一副胸有千万兵的样子,他一定是有了良策。”
黄巢笑了笑:“大家先别急,听我接着说。”
“守曹州无疑是自掘坟墓,不能守,那我们只能再打,北面有镇守边关朝廷重兵,这个我们现在还不能碰,西南是东都洛阳,防守严密,有重兵守护,此时攻打自是以卵击石。”
“那就只有南和东了。”王仙芝若有所思,接着黄巢说:“南边和曹州一样,也是一马平川,攻倒是易攻,但守更难。若是被围攻,很难脱身。”
“对,那我们现在只剩下东面了,大家看”,黄巢用朱笔在曹州府位置画了个圈,然后在不远处又画了个圈说:“这一带是沂州(今山东临沂),我以前和盐帮兄弟一起跑过,这里山多树多,很易藏身,沂州兵力不足,正有可乘之机。”
“沂州还有不少庞勋残余部队,自从庞勋被剿之后,一直在那流动,同是反朝廷,我们可以联合起来。”尚杰插了一句。
“好,我看往东进军行,以曹州为界,东到兖州、曲阜,南到淮南,我军都可以挺进,这一片易攻,可以为我们招兵马补充军需,但需向沂州方向挺进,作为我们安全的后方,等我们壮大了再去东都洛阳。目前招募兵丁,抢占富饶城市补充粮草为上。”王仙芝说。
“就按将军的意思办吧。”众人并无异议。
“那好,明天我们开仓继续放粮,把带不走的粮食都放给老百姓,再继续招募新兵。各部加紧准备,明日午后出发。”王仙芝最后说。
第二天中午,两支起义军合并加上招募来的新兵,起义军已达两万多人,两万多人向沂州方向进发。
在这一些地区至今还有些民间故事流传,有些习俗正好与黄巢有关。
距曹州不远的浑城(今山东郓城),是《水浒传》英雄的故乡,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黄巢进军沂州途中,顺便攻打此城,因此使当地流传了一个习俗,正月十五挂红灯。
黄巢途经浑城。围城三天攻不下来,很是生气,指着城楼大骂,扬言攻破城池,定杀个鸡犬不留。
这时,已经快过年了,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很冷,士兵大多还没有换上冬服,黄巢知道硬攻要受损失,只好先把队伍拉到山里,等过了年再打。
新年很快过去了,家家都在推米磨面,做汤圆,欢庆佳节。黄巢想,兵书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何不趁人们过节的时候,进城摸摸敌军的虚实,再定攻城之策。想到这里,他马上召集众家兄弟商量了一下,把义军交给师弟,自己挑上汤圆出了大营,直向浑城走去。
黄巢进了城门,一直奔西街。走不多远,见十字街前有一伙人正指指划划地看什么。刚好,这时对面来了个卖醋的老人,穿一身破棉袄棉裤,手里不住地敲着梆 子。黄巢上前施礼说:“请问老人家,前面出了什么事?”老人打量一下黄巢,左右望望,把他拉到路边,低声说:“前两天黄巢带兵攻城不下,到山里去了,过几 天还要来的。官家贴出告示,要百姓出人出粮,唉!要打大仗了。”
两个人正说话,忽听一阵马蹄响,黄巢抬头一看,一队人马飞驰而来,当兵的边跑边嚷道:“众家百姓听着,黄巢进城了,现已四门紧闭,跑不了啦,有发现卖汤圆的马上报告。知情不报者诛灭九族!”
黄巢知道军中出了叛徒,走漏了消息,便扔下挑子往东跑,急急忙忙地钻进一个巷子里。进了一家院子,隐在门后。等马队过去,这才出来往北跑。没跑多远,又听见马蹄响,知道马队又回来了,他一转身钻进一个小院。
黄巢插上门正要进屋,见一个老人从屋里走出来,正是十字街头跟自己说话的那个老人,急忙走过去说;。“老人家行行好,把我藏起来吧。”老人见了黄巢先是一愣,接着点点头答应了。
这时,街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接着有人打门。老头着急了,话都顾不得说,急忙把黄巢领到后院,来到醋缸跟前,掀开缸盖让他钻进去,说:“客官,先委 屈一下吧!”老人拿把扫帚刚要扫地,大门撞开了,十几个官兵闯进来,把老头围住。官兵头目说:“大白天,为啥插门?”老人说:“我怕小偷进来偷东西。”头 目追问:“有个大汉,你把他藏在哪?”老人说:“我家大门插着,没人进来!”一头目骂道:“胡说!他明明钻到这儿来了。你不想活了!”老人说:“官爷,你 不信,就请搜吧。”头目下令去搜查,十几个官兵马上进屋,翻箱倒柜,乒乓一阵乱响,东西砸破了不少,醋缸也打破了两口,醋流满了院子,幸亏他们没接着翻。
官兵走了,黄巢从缸里爬出来,见满院子都是碎缸片,老人惋惜地在缸前落泪。他忙走过去安慰说:“老人家不要哭了,过两天我赔你几口就是了。”
老人站起来说:“客官,你快走吧,他们前边去了,找不到人还会回来的。”
黄巢问:“老人家,现在天还不黑,到处都是官兵,我从哪里出城呢?”
老人说:“你出了这条巷子,钻进对面院子,从后面出去便是天齐庙,你先在庙里藏着。天黑后,顺着城墙往南走,走出两丈多地有个豁口,你就从那儿出去 吧。”黄巢见老人厚道诚实,便进一步打听说:“老人家,这座城有何妙处,黄巢十万大军攻了三天竟攻不破?”老人说:“客官有所不知,这城建在始皇时期,城 墙又高又厚,上有滚木,两厢藏有弓箭手。”黄巢问:“那就没法了吗?”
老人说:“要打城,不能从城门进,得从天齐庙的豁口 进。” 黄巢听了很高兴,转身要走,又回过身来问:“老人家,你知道我是谁吗?”老人犹豫了一下,说:“你是黄大将军。”黄巢说:“唐兵骂我杀人如麻,吃人不吐骨 头,你不怕我吗?”老人说:“那是官家说的,官家能有好话吗?我们穷百姓正盼着你来呢。”黄巢听了很感动,想不到老百姓对自己这么敬重,就说:“老人家, 你家有红纸吗?”老人说:“现成的没有,店铺里能买到的。”黄巢说:“你买几张红纸,扎个灯笼,正月十五挂在房檐上。”
黄巢走后,老人把消息传给邻居,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全城穷百姓都知道了,家家买红纸扎灯笼。
黄巢回到大营,马上召集将士商量,到了夏历正月十五晚上,带着五千精兵,摸过护城河,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一声号炮,内外夹攻,很快攻破城门,起义军进城了!
这时,穷人家门口都挂起了红灯,全城灯火通明。凡是挂红灯的大门,起义军一律不入;不挂红灯的,起义军冲进去抓赃官老财,只一宿就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杀光了。第二天,黄巢开仓分粮,还派人给那位老人送去二百两银子。
自那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