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调二人台里的比喻素材,多数是民间诗人生活周围的事物和景物。恰当的应用,妙趣横生,自然逼真。 塞北农村的草地,野花,白云山河,日月星辰,飞禽野兽,都可以纳入期中。 妈妈大大刀子般的心, 活牛身上剐肉你痛不痛。【旧社会封建社会哭诉买卖婚姻】 黑老哇落在了臭水潭, 当长工的哥哥好心惨。 哥哥想我唱上几句爬山调, 我想哥哥站在房顶顶上瞭。 为一个贴心人人沙里澄金, 丢一个小亲亲火上烙冰。 只估划天定姻缘就是咱们俩, 没想到半路上下雨遭雷打。 以上几段爬山调,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而是劳动人民口头诗歌,质朴明快,有着深厚的思想感情,浓郁的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 这些爬山调,大都引用到了二人台。如二人台小戏《拉毛驴》中刘喜唱到:“脸蛋蛋白里又套红,胭脂点红好袭人。” 罗糕面》中唱到:“风和日丽好风光,花红柳绿草吐香。”等,都是爬山调里的句子。 爬山调二人台中的比兴赋,比喻的令人目瞪口呆,如“泪蛋蛋盖起一座庙。”“泪水水流成了一条河。”可是经过歌手们唱出来,就没有感觉到任何的夸张,别后重逢也好,它乡思念也好,是真实的,情真意切的,挖心掏髓般的真切。 不管是上句比喻下句兴也好,还是下比上赋也好,这种借物言志,比喻事理表现了人民的爱憎分明,更加具体生动。 爬山调二人台与新媒体 爬山调二人台与新媒体,可以说是从1970年后开始的,是一个分水岭。70年前,不管农村城市,都共有一个广播放大站,拉一根铁丝到户,家家户户有一个舌簧喇叭。一天俩次广播,加起来不到三个小时。星期天三次广播,不足四个小时。广播内容是固定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20分钟,内蒙古广播电台15分钟,本地新闻10分钟,最后10分钟自办文艺节目,歌曲居多,二人台爬山调很少播出,一旦播出,人们会停了手里的活儿,如醉如痴地听。 要有演出,尤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二人台演出,不管演出水平如何,观众可以说是如山似海,就是寒冬腊月,也是座无虚席。 70年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收音机家家户户普及,广播放大站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在有选择地听爬山调二人台,欣赏水平提高了。 73年收录机的出现,又垮近了一步,单面30分钟的磁带开始火爆,人们喜爱的二人台爬山调、晋剧磁带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演唱二人台爬山调的名家,最受欢迎。 76年Vcd的出现,在这一年里,平面媒体、电视等传统媒体广告经营遭遇拐点,其覆盖面、渗透率和影响力极大。政府不再为传统媒体独自享有,大量的媒介公司制作影碟,媒介购买公司、广告代理公司和公关传播公司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渗透到媒介产业. 很快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挟技术、资本、渠道等优势迅速崛起,占据了市场。 新媒体进入了千家万户,传统的爬山调二人台受到了挑战,原来红的发紫的演出单位,就是靠荤段子也难以为继,纷纷解散,不少跟鼓匠班子和婚庆公司演出为生。“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易之道是易经的精髓。在传媒大变局背景下,中国传媒正在将创新冲动转化为创新行动:电视媒体打响了品牌保卫战,平面媒体尝试向多媒体化转型,一些网络媒体开始向大众主流媒体迈进,新兴媒体通过技术革新扩大影响。 与此同时,分化和聚合两种力量同时存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内部以及两者之间的竞争和竞合同时上演。企业和产品的品牌传播需求刺激着中国传媒不断求新求变,传媒的创新行动反过来又推动着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加速成长。传媒理论本土化势不可挡,中国式的传媒管理理论诞生必将成为中国传媒崛起的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演变经久不衰、博大精深、意蕴丰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然而这种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的民族精神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已进入物化消费阶段,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受到金钱的挑战正在日益转变,加上最近几年,新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更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为大力弘扬和保护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西口风》栏目将以丰富的电视表现手段、畅通的媒体传播渠道,为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搭建平台,为热爱西北文艺、文化的个人和团体提供一个展示风采、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西口风》栏目是一档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显著的地域特色的电视栏目,著名表演艺术家武利平及其女儿联袂主持的“西口风”栏目,二人台这个植根于民间沃土的戏曲剧种一传十、十传百。西口大舞台 二人台传统戏:《打金钱》《挂红灯》《走西口》传统剧目还是受到人们喜爱。现代节目呱嘴表演《二人台唱成万人台》更受到热捧。 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牵头,内蒙古、陕西、河北等四省区联合举行“二人台”大赛,各地从民间深入挖掘出优秀的“二人台”演员参赛,预赛和复赛都通过电视现场直播,观众之多,老百姓的热爱是空前的。 新媒体的传播让爬山调二人台又火了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