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出版,你准备好了么?
时间:2010-12-10 16:56来源:山西出版传媒网 作者:编辑之友 点击:
次
涂桂林:市场需求,数字出版迈向跨越式发展。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数字出版蓝皮书》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业整体收入在金融危机中逆流而上,数字出版总产值接近800亿元,增长50%,首度超越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生产总值,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出
编者按:在全球已达成发展低碳经济共识之际,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正式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而出版业作为一个资源和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其经济发展模式必然面临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同时,塑造绿色的出版产业也是提升我国公民环保意识、实现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我国低碳出版的概念早已经开始践行:从最初号召全民读旧书、借书读、换书读等一系列“环保阅读”活动开始,至2008年,弘文馆出版的少儿环保读物《阿米》,就直接以“中国第一本由100%再生纸印刷的环保图书”为宣传卖点;张抗抗、杨红樱、李银河、冯永峰等作者签署了《
爱森林宣言》,成为支持绿色出版的成员。2010年,“环保”成为与“孔子、上海、中国当代艺术”并列的年度英语出版界四大中国主题。然而,中国出版业开始步入绿色出版时代的道路仍然不清晰,绿色出版的概念并未普及,在“绿色”转型的面前,尚有不少问题和困惑。为此,我刊特邀已践行在绿色出版一线的出版发行集团、民营书业代表、媒介观察员与相关学者,同我们共同探讨绿色出版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们应如何顺应潮流,切实有所作为。
王亚非(时代出版传媒公司董事长)
齐峰(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
刘迎建(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禺舟(盛大文学•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出版总监)
杨婕(绿色和平森林保护项目主任)
周斌(北京印刷学院高职院副教授)
汪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经管事业部)
涂桂林(《中国新闻出版报》编辑、记者)
解读绿色出版
◆绿色出版与环保出版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保出版是绿色出版理念中的重要部分。
◆绿色出版是改善“过去传统粗放式出版模式”的新要求。
◆践行绿色出版理念的最好途径就是数字化出版,也即运用多媒体替代单一的纸质出版。
◆实现绿色出版,应由出版社或
选择对森林保护友好的纸张这重要的一步开始。
◆绿色出版必须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立足可持续发展,“两个基本点”是指“节约环保”和“健康文明”。
◆科学的编辑理念和管理理念自始至终在实现绿色出版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绿色产业体系需要整个出版产业的努力,更需要读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的提高。
本刊记者:2010年7月,齐峰同志在本刊首次倡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旨的绿色出版,提出了绿色出版的概念,“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立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文明型、节约环保型的编辑出版理念”,认为应从“绿色内容”“绿色材料”和绿色产业体系“三方面着手建立绿色出版。您如何解读绿色出版的概念,或对本刊的这个提法有什么补充?
刘迎建:绿色出版涵盖的内容很多,它既是基于环境保护的出版新理念,又是改善“过去传统粗放式出版模式"的新要求。而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普及电子阅读器,是实现绿色出版的重要途径。目前,汉王科技在推动数字出版方面主要致力于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造与推广绿色环保的内容载体,即电子阅读器;二是与传统出版业一起,共同打造绿色、健康的出版产业模式。
齐峰: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绿色出版,其核心理念是以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和谐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出版理念,是出版产业为适应环保低碳、生态文明、现代科技与健康节约需要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
绿色出版与环保出版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保出版是绿色出版理念中的重要方面,更多的是强调在出版过程中使用环保材料,降低出版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绿色出版则是逐步、全面地从绿色内容、绿色印刷、绿色产业体系、绿色发展速度等方面着手,对整个出版行业,甚至人类活动进行的革新,从而逐渐达成一种互相适应的良性发展状态。
王亚非:随着环境的客观要求和数字化时代的真正到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传统出版业转变出版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绿色出版成为当前出版业必然的出路。对于当下的中国出版业来说,践行绿色出版理念的最好途径就是数字化出版,也即运用多媒体替代单一的纸质出版。数字化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这一新兴的无纸化出版,带来的不光是阅读媒质、阅读方式的转换,更是编辑内容、编辑手段的异样,它使出版的传播渠道通畅,速度加快,区域扩大,成本降低。
杨婕:实现绿色出版,应由出版社或
选择对森林保护友好的纸张这重要的一步开始。绿色出版不仅是出版社积极应对环境问题的可行方案,也是实践自身社会责任的重要环节。
周斌:我们尊重并同意贵刊关于绿色出版概念及从三个方面建设绿色出版的提法。说尊重,是因为贵刊的提法本身就起着“意见领袖"的作用,是在综合各家观点,进行认真研究与科学论证后得出的,体现了辛劳和智慧,对我们的看法有着巩固或提高的作用。说同意,是因为提法基本涵盖了绿色出版的几个核心问题,初步形成了关于绿色出版的理论研究体系。作为学者,把握实践少一些,我们仅就绿色出版的理论问题提出一点拙见。大凡新事物出现,其概念的厘清对其今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讨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家对绿色出版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在贵刊提法的基础上,我认为绿色出版的概念可以表述得更为明确些——
“绿色出版是在科学的编辑与管理理念指导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立足以健康文明、节约环保为基本内容,以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出版活动。"
提出的这个表述,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明确指出了绿色出版的基本内容和目标。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出版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绿色出版必须坚持“节约环保”和“健康文明”。可将其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立足可持续发展,“两个基本点”是指“节约环保”和“健康文明”,也是绿色出版的基本内容。
第二,明确指出绿色出版要建立两个生态,即“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而且,“健康文明”放在“节约环保”之前,“人文生态”放在“自然生态”之前,表明绿色出版不仅仅是材料绿色、渠道或形式绿色,更核心的是建立在健康文明的内容基础上的人文生态的建设。节约环保的自然生态的建立是基础,是“最低革命纲领”,健康文明的人文生态的建立是理想,是“最高革命纲领"。
第三,概念指出绿色理念是绿色出版的指导思想。现代科技只是实现绿色出版的一种手段,科学的编辑理念和管理理念自始至终在实现绿色出版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汪俪:我认为这个提法非常正确。在我的出版实践中,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做的。比如2009年从英国引进出版的《全球变暖生存手册——77个阻止全球变暖的方法》,主要讲述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排。2010年从加拿大引进的《与虎共舞——环保导向带来企业成功》和《企业的自然之道——财富、生态及进化型企业》,则是阐述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如何在保证利润增长的情况下,进行可持续发展,做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元兼顾。这就是绿色内容。那么针对这些低碳环保主题,有必要采用绿色材料,即使用再生纸来印刷,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绿色产业体系需要整个出版产业的努力,包括纸张生产商、印刷厂、出版社、销售商和书店,更需要读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的提高。
坚守绿色内容
◆从出版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来看,推行“有效出版”,实现绿色内容已是当务之急。
◆内容产品只有形成价格梯度,才是对知识、作者、编辑的最大尊重,才能更好地吸引内容资源,才能使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在科学的编辑与管理理念指导下,策划出消费者喜爱的、有用的、优秀的内容,是建设“绿色内容”的最高境界,也是抵御“渠道”与“技术”冲击的最好途径。
本刊记者:在面临技术优势冲击的背景下,出版如何才能坚守“绿色内容”,并处理好“引导阅读”与“服务阅读”的关系?
齐峰:在全面推动绿色出版之际,营造绿色文化环境已然成为发展绿色出版的前提。其一,出版业是内容为王的产业。内容是出版发展壮大的根本,也是出版存在的前提。其二,出版界作为一个传播人类文明、播撒智慧的行业,图书出版是提升公民意识、实现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三,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新的前端,是整个信息资源整合交流的源头。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前景看好。从出版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来看,推行“有效出版",实现绿色内容,已是当务之急。
刘迎建:作为国内书报刊数字化的推动者,汉王科技同样作出了很多努力与尝试。首先,我们与内容提供商采用“二八比例"进行分账,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内容提供者的既得利益,使其愿意拿出更多更好的内容资源与我们合作。在此基础上,汉王允许内容供应商对书报刊产品进行自由定价。这种定价方式比Kindle绝大多数产品的“统一价"更适合当前的书报刊产品。我相信,内容产品只有形成价格梯度,才是对知识、作者、编辑的最大尊重,才能更好地吸引内容资源,才能使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周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认为“绿色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层含意——
1.介绍环境保护、指导发展绿色经济的科技知识的内容;
2.普及绿色出版理念,包括编辑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内容;
3.在科学的编辑与管理理念指导下,策划出消费者喜爱的、有用的、优秀的内容。
第三层含意是建设“绿色内容”的最高境界,也是抵御“渠道”与“技术”冲击的最好途径。内容为王,内容乃出版首要,也是出版存在的前提;“渠道”与“技术”只可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发挥着似乎比内容更为重要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内容为王是绝对真理。
处理“引导阅读”与“服务阅读”的关系,至少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出版人履行好出版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多出内容好的出版物,通过优质内容本身来引导读者和服务读者。二是主动研发与建设“绿色渠道”,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消极对待“绿色渠道”的建设,通过主动推出“绿色渠道”来服务读者。
三是多做些宣传工作,鼓励消费者通过绿色渠道进行阅读消费。
不能为了出书而出书
◆推广绿色出版,就是要改变那种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不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单纯追求GDP的思维定式,树立注重内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速度。
◆需要避免“为了出书而出书”的资源浪费现象,而畅销书作为“短期阅读”的书种,就更应该使用再生纸等环保、低成本的绿色印刷出版。
◆科学的编辑理念是出版编辑建立绿色出版理念的基本指导思想。
◆科学的管理理念是出版人建立绿色出版理念的高级指导思想。
◆不能积极组织、研发和投入、科学引导读者利用“绿色渠道”消费,仅仅依靠编辑策划出好的内容,想做到持续、全面的绿色出版是不可能的。
本刊记者:图书出版机构目前存在两种市场导向:一是大块头地推出一些印刷精美、制作精良的高档读物;二是频繁地推出流行图书,争上畅销图书排行榜。前者被大众需求排斥,呼吁多出一些内容过关,但印刷包装不是那么豪华的“平价图书”。后者是读者一哄而上地购买,但读过一遍后便懒得再去翻动,最后以几角钱的价格进入废纸回收站。您如何看待这两种市场导向在推动绿色出版过程中的影响?
齐峰:一段时间以来,一批跟风之作、庸俗之作、重复之作、无价值之作纷纷出炉,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对文化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对自身信誉也造成了伤害;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平衡、成本过高的问题,对自身的制约因素也日益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推广绿色出版,就是要改变那种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不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单纯追求GDP的思维定式,树立注重内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速度。在发展方式的选择上,绿色出版旨在正确处理好好与快的关系,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十二五”期间的中国出版产业,重点在“调结构”,提升出版产业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切实转变出版的生产与发展方式。
杨婕:我们很不倡导这种图书市场现状,该市场现状和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绿色出版的进程。内容值得收藏或珍藏的精良图书应该有,但需要避免“为了出书而出书"的资源浪费现象。而畅销书作为“短期阅读"的书种,就更应该使用再生纸等环保、低成本的绿色印刷出版,节约资源,同时保护森林。
周斌:科学的编辑理念是出版编辑建立绿色出版理念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科学的编辑理念的指导下,编辑才能做好“议程设置"工作,策划出能够引导、教育、鼓舞和激励读者且读者喜爱的出版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出版浪费,坚决避免内容污染。内容好了,库存少了,高耗能高污染的材料少了,出版材料和出版内容就绿色了。
科学的管理理念是出版人建立绿色出版理念的指导思想。出版单位乃至出版产业为了照顾各种利益,若不能配备科学的出版品种比例,不能积极组织、研发和投入、科学引导读者利用“绿色渠道"消费,不能建立绿色出版的有效激励和管理机制、产业体系,仅仅依靠编辑策划出好的内容,想做到持续、全面的绿色出版是不可能的。
我认为,科学的编辑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是影响问题中两种市场导向频繁出现的重要因素。
◆这些“无效出版”大量消耗着出版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投入,制约了绿色出版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链条,于已于社会,隐患重重。
本刊记者:就在各界欣喜“绿色”图书出版大有可为之时,有人认为,由于“绿色”图书的宣传普及作用还未获得足够重视,我国“绿色”图书还没有真正改变其弱势地位,很多“绿色”图书的出版发行上存在着发展困境;甚至觉得现在很多“绿色”图书事实上都只是“叫好不叫座”,导致不少出版社对“绿色”话题缺乏兴趣,对培养长期市场缺乏耐心。您认为现在的“绿色”图书市场是怎样的状况?未来“绿色”图书出版发行方面将是怎样的形势?
陈禺舟:对于“绿色”图书的市场倒没有认真研究过,华文天下之所以积极响应“绿色和平”组织推行的环保纸张的使用,首先是华文天下对于社会和这个环境日益被人类所破坏的世界的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希望力所能及地作出一些努力。同时,“绿色和平”组织为我们搭建起来的合作平台,解决了使用环保纸张等一些障碍,提供了额外的宣传等帮助,一举多得。所以,我们选择了儿童图书《阿米》系列使用环保纸张,积极配合相关活动。后来和“新教育"合作出版系列图书,也使用了环保纸张,考虑的出发点也是将教育和环保结合起来,尽一份责任,对于市场的考虑也不多。
齐峰:我们应看到出版繁荣背后“无效出版"的现象严重:一方面为哄抢市场盲目上品种,致使选题重复率高,对培育长期市场缺乏耐心;一方面品种众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大量没有文化价值的出版物充斥市场;还有一些专精特品种无法进入流通渠道,而大量图书积压库房,甚至从印刷厂直接转至造纸厂,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无效出版”大量消耗着出版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投入,制约了绿色出版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链条,于己于社会,隐患重重。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