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节 招工的目的只是为了招工吗?
-
“大家同不同意王经理的观点,我们自己没做好也是影响招工的原因?”我问道。有几个点点头,有几个看表情觉得有点委屈。“没有关系,大家今天是讨论,可以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嘛,不同意有不同意的理由。”我说道。
“我觉得虽然我们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但我们已经尽力了。天天在外面招工,明知没有人,我们还是会出去摆摊,有时饭都吃不上,大家都一直坚持,有时还会遇上流氓纠缠、有些中介还欺负我们和我们抢地盘、有时被城管吓唬追来追去;外面的饭菜又贵,又不卫生还特难吃,现在空气质量这么差,我们都忍受,公司有时来接我们的车不准时,回到厂都下班了,回家公交车都没有,还要自己打的或叫人来接,这些我们都没有说什么。”一个中年招聘大姐站了起来,她显得义愤填膺,语言都有点凌乱了。
“公司工资不高,福利也不行,我们这群人就是24小时在外面招工,也招不进来人,哪怕你巧舌如簧将人说进厂了,过不了两天就自离了。”另一个补充道。
“OK,我们先不把HR自己没做好影响招工这条写下来,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我们大家出去摆摊招工的目的是什么?”我说道。
“你来说说看!”我随便挑了一个招聘人员问。
“摆摊招工的目的当然是招工嘛。”这个招聘人员笑着说。
“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我问道。大家摇摇头,觉得我问这个问题有点白痴。
“摆摊招工的目的是为了招工,那么招不到人是不是没必要出去摆摊?”我反问,指着另一个招聘人员问:“你同意这个观点嘛?”
“不出去摆摊更招不到人,总比坐在家里好,再说了,不出去招工,也顶不住其他部门的压力啊!”这个招聘人员回答道。
“你刚才其实说了外出摆摊招工的另一个目的,顶住其他部门的压力,堵住他们的嘴,对不对?”我说道。这位HR沉默了。
“大家同不同意他的说法?”我问大家。有人点点头,有人摇摇头。
“还可以宣传一下企业文化!”有人叫道。
“好,还有一个目的是宣传企业文化,请问大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我问。
这一下没有任何人说话了……我指着王经理问:“你是HR部门的经理,请你告诉我,什么是公司的企业文化?”
“这个、这个真不太好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王经理说道。大家哄堂大笑。
“连经理都不知道什么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大家说出去摆摊是为了宣传企业文化是不是有点虚?”我问道。
“我觉得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旁边负责职员招聘的刘经理终于开口了,他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一直阴着脸,一言不发,对于一个外人来指导他们招工,可能觉得有点不爽,现在自己的同事又回答不了企业文化是什么,他可能觉得有点丢脸,忍不住开了口。
“非常好,刘经理说公司企业文化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我们一起来分析下。我们说企业文化分三层:表层、中层及核心层。表层说穿了就是形象文化,比如员工的精神面貌;中层说穿了就是制度文化,核心层说穿了就是精神文化、价值观文化。各位在外面摆摊招工,不管你愿不愿意,其实都在展现企业的文化,而且是全方位的将企业文化展现出来了。你们的形象举止、宣传资料、摊位整洁可以说展现的是最表层的企业文化,你们向员工解释公司的制度、招工政策等展现的是中层的企业制度文化,而你们与求职者的交谈,你们的判断、你们对求职者的态度展现的则是企业的核心文化。
现在来看看,各位在外面摆摊,从表层到中层到核心层,你们是否真正向求职者展现了公司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对我们来讲,就是工作追求细节,要求大家比所有的招工企业的人员都要做得更好,各位想一想,大家是否做到了?”
刘经理似乎有所打动,端了端身子,本来歪头斜脑的坐着,现在坐直了很多。严峻的表情也有所缓和。
“外出摆摊当然是为了招工,但并非没有人招就不需要外出摆摊,因为在外面,除了大家说的宣传企业文化之外,我们还有以下至少三项任务。
第一:招工宣传。企业的招工信息是否尽可能广的得到传播,尽可能快的让潜在求职者知道,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这些信息。多一个外面摊位就相当于公司多一个招工宣传栏。所以,各位在外面,任何一个流动的人员都是大家服务的对象,因为在这个工业区流动的人是最有可能来我们公司找工作的人。有些人比如买菜的大娘,她不符合我们公司的招工要求,但是大娘的儿子或者孙子或者儿子的朋友或孙子的朋友等是不是可能会是公司的潜在求职者?所以说宣传应是全面的,涵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岗位类别的人。有的人说,宣传单发给饭店的老板有什么用?如果有顾客来面试,在店里吃饭,顺便向老板打听这家公司在哪里,你是不是会多一个热心的指路人,求职人对于你们公司的印象会不会马上好很多?招工宣传就像电视广告,不论你会不会买,现在有没有这个需要,我就告诉你我有这个产品,你有这个需要或你身边的人有这个需要的时候,你把我当成选择之一,这是招工宣传要达到的效果。
第二:解释说明。当你的招工宣传资料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后,有些有意向的人会有一些疑问,有些资料上没写明的东西:比如到底一个月加多少班?比如他用临时身份证可不可以进来?比如年龄超出一岁怎么办?如果来我们公司问,有的人找不到,有的人不愿意找,有的人害怕被保安拒之门外,打电话又害怕得到冰冷的回答。这个时候,在外面的摊位招工的人员就可以详细的解答各种提问。解释清楚公司的情况及要求,打消求职者的顾虑。
第三:公司窗口。员工要进你们公司,或许是看了宣传资料,或许是听了别人说公司如何,或许一无所知,招工的并不是我们一家,从资料上来看,各有所长,相差无几,这个时候,员工要选择,就只能凭摆摊招工的人员来推断这家公司究竟怎么样,正不正规?值不值得将希望的种子播在这里?我们在外招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成了求职者看公司的窗口。充当公司窗口要达到的效果是能展现公司良好的形象,至少不让公司的形象受损吧。”我一口气说完这些,发现大家都听得很认真。
“这样说来,我们HR确实没做好!”有一个招聘人员说道。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