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译序
-
第一个青春期,陪孩子一起成长
小孩子长到一岁左右,周围很多人会给你传递一种信息:可以在一岁、一岁半的时候训练大小便,两岁都太晚了。我也急忙买了小尿盆,生怕落后,训练以后不仅收效不大,女儿还表现出其他方面让我们心烦的问题——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关联。
道森博士用详尽的笔墨介绍了大小便的生理机制以及正确的训练方法——尽管在我们的文化里这些直白的描述会显得有些“惊世骇俗”。于是我立刻停止了训练,给女儿穿回尿布,耐心地等到她“获得足够语言能力”后再重新开始。其间,周围依然有人急切地提醒这么大的孩子不应该再包尿布了,不同的是,这一次我有了主心骨,任凭别人怎么说,我坚决不动摇。重新开始训练以后,我请假两周在家,时期成熟了,方法得当了,女儿两周后完全脱下了尿布,整个训练过程轻松愉快,没有争执、呵斥,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很少有反复,不论是白天还是夜里。就这样,道森博士告诉我什么时候该毫不犹豫地“进”,什么时候该心平气和地“退”,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股强大的底气,对自己相当自信,而这股子底气,绝非空穴来风,究其根源,是因为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经验和知识。
除了一些成功的训练之外,我也经历着第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制造的种种麻烦,西方人把这段时间称为“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可怕吗?坦白地说,有一点,如果让我重新经历一遍,我还是会有些胆怯:那个时候,她会为一点小事讨价还价,直到我完全失去耐心;不愿意做的事情可以尖叫几十遍“不要”;该洗澡了不肯进去,一旦洗上了又不肯出来;一个故事要一连讲上十几遍;大声嚷嚷拒绝我帮她系鞋带,系不上又哭闹一通埋怨我不肯帮助她……“夜里11点半了,还在兴奋地听故事。不知道她的第一个青春期要持续到什么时候。真是累人啊!如果不是《道森博士的育儿圣经》这本书,我恐怕早就没有耐心了。”女儿步入第一个青春期以后不久,我在日记里这样写着。
我的耐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仅凭主观意志锻炼出来的,阅读、翻译道森博士的观点和方法,使我对儿童心理的理解与日俱增。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明白了其中究竟,渐渐地,耐心变成了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我不仅对她的违拗有了强大的心理准备,有时甚至满心欢喜地看到她表现出这样的特征,尽管有时她的“胡闹”让我累得仿佛看不到尽头。有精力的时候,我还会制造一些机会让她“胡闹”——玩水就是我家经典的例子,因为我懂得了,这些行为是她成长的标志,我越是给她提供适当的自由,她就越容易“建立起牢固的个体性概念”。在不断学习儿童心理的过程中,我庆幸自己做到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她,容忍她的暴躁、抗拒、专横和变化多端。
道森博士是儿童心理诊所的医生,有自己的幼儿园,还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因此,他有大量的经验将第一个青春期孩子的特征描述得活灵活现。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情不自禁地感叹“这说的不就是我的女儿吗!”可见,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的孩子,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有多么大的共同点!
“第一个青春期幼儿发展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这个年龄孩子个性中活跃的特质。父母一定要接纳孩子个性中活泼的特点,帮助孩子确立他的自我概念,在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里,构筑一个坚实的自我意识。”女儿很幸运,她获得了我的理解,我也很幸运,亲眼见证她从单纯的小婴儿变成有主见的幼儿的全过程。直到有一天,她突然礼貌地问我:“妈妈,我可以吃一根棒棒糖吗?”我惊喜地知道,她已经顺利地度过了第一个青春期,走进了下一个发展阶段——学前期。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我们沿着道森博士指出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重要节点到来之前充分地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在累与欢乐的交织中,见证女儿的成长。
智慧父母,正面管教
道森博士花了两个章节的篇幅介绍了“管教”这个与每一个家庭、每一天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这也是书中心理学的力量彰显无遗的一部分内容,不仅对孩子是一面镜子,对我们大人,也是如此。道森博士通过许多心理学实验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管教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听话,而是一种训练,你是老师,他是学生,最终目的是“让他长成一个有自律能力的成年人——让他学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以负责任的态度行使自己的自由”。
道森博士从心理学严谨的视角提炼出了一条条规律,“正面强化”“只能在气头上打孩子”“环境控制”“自然后果”……行文中时而引用严肃的心理学实验,时而穿插作为临床医生获得的第一手经验,亲切生动,条理分明,如一位精神导师,悠闲地与你谈话,不强求,不催促,却分析得丝丝入扣,让你不由自主地随着他的逻辑走入一个境界。几乎每一条建议我都有机会实践并取得了令人愉快的效果,其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我们实施正面强化的过程。
女儿因为胃口不太好,加上春夏小儿易发的感冒,有时需要吃中药调理,一连吃上两三个星期,因此,偶然“哄哄”解决不了问题。过去喂药几乎是我们和女儿之间的“搏斗”,经常是我们大道理讲了一堆,药没喝进去多少,我们“两败俱伤”——女儿哭得声嘶力竭,我们在一旁无可奈何。后来再喂药的时候,我们采用了正面强化的方法,首先给她一个客观的心理预期:药很苦,但你是勇敢的,能够喝下去。每喝下一点点,我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让她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随着次数的增加,我们不断变换鼓励的形式,有时亲亲她的额头,有时贴贴她的脸颊,顺便让她区分一下左右,更多的时候,是用各种各样的词汇——中文的、外文的,来表扬她的勇敢。她正处于对语言非常敏感的时期,听到新颖的外语词汇会非常好奇,很享受这种游戏带来的乐趣。随着她的习惯,我们逐渐拉长强化的间隔,慢慢地,她也就心平气和地接受吃药这件事了。一次她甚至说,药的味道不是“苦”,而是“苦甜”,回味女儿创造的这个奇特的形容词,我深深地感激强化心理学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帮助。
渐渐地,我理解到,我的训练是不断地通过我的语言和身体力行,向女儿的潜意识里灌输正确的观念与行为,依靠正面的强化方法,缓慢地让这些观念与行为内化为她内心的需要。进门先洗手的习惯,刷牙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完整地表达思想的习惯,无一不是通过这种方法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实现的。
再过不久,女儿就要度过最重要的基础发展阶段了,一路走来,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幸运,作为一名读者和一名译者的幸运,“我唯一遗憾的是,在头一年里,情绪最为波动的一年,最缺乏睡眠的一年,最渴望指导的一年,我没有能够读到这样的书。尽管我读了许多书,也从中获得了方方面面的教益,但是我此刻正在翻译的笔下的词句,像是天边的曙光,让我在许多个无法入睡的夜晚不再孤单”。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