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第四章
-
把老道理讲新
所谓老道理,就是那些亘古不变的真理。真理是稳定的,真理不怕重复,不能老是花样翻身。但是如果只会用旧语言来阐释老道理,就很难引起他人的兴趣。“话说三遍淡如水”“话说三遍没人听”“话说三遍招人烦”,就是这个道理。把老道理讲新,就是要学会讲新话,用新的话语体系来阐释老的道理,使老道理常讲常新,始终保持吸引力。
所谓“新话”,就是思想深刻、富有创建、富有个性、富有新意的话。何为新意?习近平同志对此做了全面解读:“新意,既包括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又包括把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的话;既包括角度新、材料新、语言表达新的话,又包括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话。”(《求是》2010第10期)
——用新角度讲道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同一座山峰,站在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就会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景观。我觉得,同样的一个道理,用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就会讲出人无我有的新境界。儒家经典《论语》问世两千多年了,道理不可为不老。一代一代传至现代,老生常谈,似乎没有什么新话可讲。但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她选择了用时尚的话语和聊家常的口语的角度,引用了数十个异彩纷呈的寓言典故和趣闻轶事,把孔子的思想和人物的神态都讲活了。尽管人们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是一个讲座,能让那么多听众在轻松愉悦中聆听千古圣贤的教诲,从而把千年《论语》请出深闺,走向大众生活,这是难能可贵的。
我看到一位县委书记的讲话,题目是《巴掌的哲学》,实际是他在县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的例行性讲话,角度就很新颖,对我们如何讲道理很有启发。他讲道:“大家的掌声让我很温暖。在感受掌声温暖的同时,我想到了产生掌声的巴掌,巴掌可以用来抽打和批评,也可以用来喝彩和祝福。巴掌不大,可以容天容地容人,是批评和鼓励的统一。”接下来,这位县委书记讲了这样三段哲理:善于批评,懂得鼓励,就要认同客观差异性;善于批评,懂得鼓励,就要认识和把握复杂性;善于批评,懂得鼓励,就要全面认识统一性。然后提出三点希望:广大干部彼此之间要学会喝彩,学会祝福;各级干部对群众要学会喝彩,学会祝福;群众对干部也要学会喝彩,学会祝福,学会监督。讲话最后说:“让我们举起巴掌,该批评时狠狠地抽打,该祝福时热情地鼓励,让成功人不骄傲,让失败人不气馁。”这个县委书记从惯性的讲话跳出来,以浪漫主义的情调,现实主义的态度,讲“掌声”和“巴掌”,讲“抽打”和“鼓掌”,批评和鼓励。可谓讲出了新视角,讲出了新境界。
“民以食为天”,这也是一个老道理。针对一些领导对民生问题不够重视的现象,李瑞环同志讲道:“许多事情我们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饭’字半边是‘食’字,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针对一些人遇到事情先问“姓资姓社”的思维习惯,他说:“有些人形成了习惯,对任何事情都要先定性,先问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我讲过,先生孩子后起名。孩子生下来,先起个小名,这小名不讲究,叫阿猫、阿狗、铁蛋都可以,关键的问题是孩子要养得好,要结实,要聪明,要有本事。”针对一些人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他说:“许多比赛之所以不能取胜,不是输给对手,而是输给自己,因为自己身上的包袱太重。骄傲是包袱,急躁是包袱,气馁是包袱,想的太多、患得患失、不动脑筋、马虎大意也是包袱。”针对一些领导干部眉毛胡子一把抓、核桃栗子一起数的工作方法,他说,“这就好比螃蟹吃豆腐,——吃的不多,抓的挺乱。”(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用形象语言讲道理。语言是说服的重要工具,如果你在说理时尽讲那些抽象的、不可感知的语言,很难让人感兴趣,听明白。而那些善于说服的大师们都是注意运用一些有声响、有光泽、有立体感的形象化的语言去表达问题,从而使受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这样的例子在毛泽东的讲话说理中俯拾皆是。比如,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说明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的必然发展趋势;把美帝国主义比作是“纸老虎”,说他们的样子看起来很可怕,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用“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来赞美朝气蓬勃的青年;用“妇女能顶半边天”,来说明女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比喻为“弹钢琴”,要求十个指头都动起来;他还比喻说:“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要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是不好的态度。”“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经常打扫和洗涤”,等等。在这些表述中,毛泽东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和形象的概括,把要说的道理绘声绘色地表述出来,使人一听就信,一听就能记得住。
这些年,人们常把解放思想叫做“换脑筋”;把党的纪律比作是碰不得的“高压线”;把公开透明称为“阳光下作业”;把理想信念称为思想和行动的“总闸门”;把粮食蔬菜生产的供应称作“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把国有大中型企业形象地比作“共和国的长子”;把街道办事处领导称作“小巷总理”;把国民教育称为“希望工程”,等等。
——用时尚语言讲道理。时尚的语言是时代的音符,与时代共舞,必须学会使用时尚语言讲道理。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1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记忆》的演说,其实只是一次例行的讲话,却使他成为媒体上热捧的红人。在2000余字的演讲中,他把四年来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揉在一起,“蜗居”“蚁族”“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被就业”“被坚强”“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时尚的网络热词,如数家珍地串起来,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67个“记忆”,几乎囊括了学生关注的所有热点;全场7700人泪洒现场。这正应了普希金在《先知》一诗中的那句话:“用语言去把人们的心灵点亮”。
要用时尚语言,必须学习时尚语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网络世界的蓬勃发展,语言词汇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还有是伴随外来商品、事物、科学、技术、文化、观念的涌入,外来词几近像一股洪流涌来,据资料显示,每年约有1000个外来词语进入我们的汉语系统,对于这些应时而生的语言和词汇,我们不仅要虚心学习,还要灵活运用。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