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957年,北京的建设事业大干快上,只争朝夕,建筑工地上需要很多石头子,需要有人把大石头砸成小块儿,父亲用大锤把石头敲开,然后他用小榔头把小块的石头敲碎,能帮爸爸多挣一点钱,是他最大的心愿。

1958年,北京街头一夜之间建起了许多小高炉,赵建国听大人说,国家要大炼钢铁,超英赶美。孩子总是喜欢看热闹,可是,赵建国除了看热闹之外,他还不忘挣钱,每天带着弟弟去捡废铁,也能帮妈妈换回一点儿零用钱。

父亲还要上班,从事体力劳动,母亲只好把家里仅有的粮食多留出一点给父亲吃。大概是1956年到1957年的下半年,母亲因为饥饿,她的身子常年水肿,为了不让自己的几个孩子饿死,她只好带着几个孩子去讨饭……

赵建国从懂事开始,就是一个孝子,母亲的话在他心里的分量从来都是一言九鼎。正所谓“寒门出孝子”,他这一辈子,无论以后的生活多么富有,哪怕是他游历过整个世界,这一辈子最不能忘记的就是,童年时姐弟几个拉着母亲的衣襟沿街乞讨,受尽白眼的那段苦难生活。可是,那时候就算是要饭也很难要到正经可以入口的食物,因为谁家都没有富裕的粮食可以施舍。母亲带着他们讨饭的结果,也仅仅是维持着几个孩子没有饿死而已。

那时候,全国人民都在忙着建设社会主义,可是,一场饥荒却不期而至。1960年,一场饥荒席卷了全国,赵建国家里经常揭不开锅,因为没有菜更没有副食品,粮店里定量卖的那点粮食根本不够一家人糊口,一家人没有吃的东西怎么办?赵建国作为家里的长子,那时候,他已经能帮家里干活儿了。

尽管饥荒,但是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大自然的脚步。春天的时候,野菜欣欣然从田野里冒出了嫩芽,这让处于饥饿中的人们看到了一线希望。赵建国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母亲总是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去完成。为了一家人活命,他承担了给家里挖野菜的重任。家附近的地方,野菜都被饥饿的人们挖光了。要想挖到更多的野菜,只能到更远的地方去。

有一次,为了找到更多的野菜,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一个人从甘雨桥徒步走到五棵松……当年的五棵松,可不是如今这样繁华的景象,别说没有公交车和地铁,就算是有车,赵建国也坐不起。

他为了找到更多的野菜,只好挎着篮子往前走,当时的五棵松,还是一片旷野荒郊,因为很少有人来,所以遍地都是野菜,赵建国好像是发现了一个富矿,他不停地挥动小铲子,挖了很多野菜,把篮子装得满满的,可是,自己的肚子却一直在“咕咕”地叫,他感到腿是软的,路是长的,五棵松距离甘雨桥,路途是那么远,篮子是那么重,等他走到自己家门口的时候,饿得连推开门的力气都没有了……

再大一点儿,赵建国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了。他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没有钱,他要想上学,就必须自己挣钱买书本和铅笔。一天不挣钱,就一天上不了学。

赵建国就是这样到处捡破烂儿,放学以后还要去捡煤核,不去捡煤核家里就没有烧的,北京的冬天滴水成冰,如果没有煤核取暖,一家人后果不堪设想。记得有一次,在捡煤核的时候,腿被一块尖锐的碎玻璃划伤了,鲜血流了满地。他随手从地上抓起一把土按在伤口上,结果伤口溃烂,过了很长时间才愈合。

在他童年的记忆中,从来不知道水果是什么味道。有一次,他到医院旁边去捡垃圾,拾起一个被人吃剩下的梨核,他顾不上脏不脏,放在嘴里嚼嚼,那种甘甜的味道一直甜到心底,这就是赵建国一生当中,对于水果的最初记忆。

过了一段时间,赵建国的叔叔从乡下来投奔他们,因为叔叔得了肺结核,在乡下无钱治疗,只好来到城里,住在哥哥家里治病。叔叔的到来让赵建国家的日子雪上加霜。叔叔身体很弱,自己走不动路,父亲就做了一辆板车,让赵建国每天拉着叔叔去医院,一天来回要走三个多小时,那时候的赵建国只有十几岁,他每天弓着腰,吃力地拖着板车,汗水湿透了衣裳,也滴落在他们每天走过的街道上。

上小学以后,赵建国人生的第一个理想是能够有一双完整的鞋子,因为他从来不知道把脚放在完整的鞋子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感。

他的这个理想,源自他的真实感受,因为他的鞋子从来都是破烂的,前后都张了嘴,鞋底和鞋面之间只有一层帆布连着。

数九严寒的冬天,他最怕上的就是体育课了,因为一跑步,他的鞋子就会“啪嗒啪嗒”地不跟脚,很不给力。

有一次,马上就快要期末考试了,学校照例每天都要让学生去做课间体操,在操场上做操的时候,他感到寒风从鞋子的开口处透进来,脚最初是痛,痛到一定的时候就失去了知觉,开始做“跳跃运动”的时候,他感觉到脚好像已经离开他的身体,变得不听使唤了。

后来,他给自己想了个法子,到处捡鸡毛,把鸡毛塞在鞋窠里,这样脚就不会冻得那么难受了。可是,他没有想到,一跑步鸡毛就会从鞋子里钻出来,飞得满操场到处都是,结果在体育课上,他再一次成为同学们的笑柄。

小学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小,更何况当时的家庭条件都很差,同学之间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在小学的时候,赵建国还没有感觉到自卑,但是,到初中以后,同学之间的嘲笑已经成为他心里隐隐的伤痛。

尽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贫下中农”的身份是一张可靠的政治通行证,但是,真正的贫穷仍然被人看不起。

赵建国清楚地记得自己上初中时候的装扮,因为没有衣服,他穿了母亲一件素花对襟的小棉袄,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儿穿了女性的衣服,这本来就是一件值得被嘲讽的事情,更何况他身材矮小,身高只有一米四几,在班级里谁都可以打他,谁都可以嘲笑他,同学们嘻嘻哈哈地拿他取笑,那些嘲笑就像一根根坚硬的刺,扎在了他的心里。

十几岁的赵建国就在心里暗暗地发誓,等自己长大以后,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一定要创造出一番事业,挣很多很多的钱,等他有钱以后,一定不会嘲笑那些不如自己的穷人,而是要帮助不如自己的穷人过上好日子,这就是他——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最初的心愿。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