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蹉跎岁月
-
燕赵大地,自古多出慷慨悲歌的壮士。集美家居董事长赵建国先生就出生在河北吴桥,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渊源的地方。
吴桥地处河北沧州境内,这里是世界著名的杂技之乡。吴桥的杂技艺术最早起源于汉代,吴桥之所以杂技、马术盛行,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地理条件很差,吴桥地处低洼地带,自古以来,吴桥这个地方就饱受水灾、旱魔的循环侵袭,而且土地多为盐碱地,农民十种九不收。老百姓无法通过正常的耕种来获得温饱,所以只好另谋出路,靠杂技或是其他手艺来维持生计。
赵建国的家庭也是手艺人家,他的祖父和曾祖父几代人都是木匠,俗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因为有了这门手艺,使得赵家这一家人总算是闯过无数次难关,终于熬到了新中国的成立。
旧北平近百年来多次经历战火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百废待兴,需要建设的地方很多。为了加快北京的建设步伐,陆续从全国各地招募了很多外来务工者,投身到新北京的建设当中。
赵建国的父亲就是新北京建筑大军中的一分子,为了建设北京,他带着妻子儿女离开故乡吴桥,在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上挥洒着自己的汗水。
1951年,赵建国出生了。因为父亲正在从事新首都的建设工作,所以就给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赵建国。刚满周岁的时候,赵建国就跟随父母离开故乡吴桥小赵庄,来到了北京城。初来北京的时候,赵家的日子非常艰苦,赵建国的父母在北京举目无亲,夫妻俩只能在当时的城乡合部——甘雨桥附近租了一间不足五平方米的小棚子暂时栖身。
那间棚子是别人家停放棺材的地方,可是,对于外来务工的一家人来说,能有一间小屋遮风挡雨,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他们可顾不上什么棺材的晦气。
当时,赵家有四口人,只靠一个男人挣钱根本无法养活两个孩子。为了分担丈夫的生活重担,赵建国的母亲只好外出上班,到工地上挣钱补贴家用。
赵建国的母亲每天上班出门的时候,经常是流着眼泪走出家门的,因为当时赵建国只有两岁,他的姐姐也不过三岁左右。母亲一边要出去挣钱,一边还怕孩子在家里发生意外。
万般无奈,她想出一个办法,她让丈夫给两个孩子做了一个类似鸡笼的小栅栏,把两个孩子圈在院子里,然后在小栅栏里放一些沙土和水,还有一点吃的东西,让两个孩子在小栅栏里爬着玩,如果发生什么意外,孩子在外面,邻居们也能看到,也好帮她照顾一下。
每天,母亲离开家门去上班的时候,就把两个孩子关在栅栏里。母亲走的时候,两个孩子总是撕心裂肺地拼命哭叫,拒绝被关进栅栏,可是,母亲必须让自己的心硬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去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有时候母亲已经走出了一里多地,还能听到自己孩子的哭声……
赵建国就是在小栅栏里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岁月,母亲走了以后,他跟姐姐哭累了,就在地上玩沙土,玩累了,就在沙堆上睡觉,吃喝拉撒全都在这方圆几米的地方。
北京的夏天,骄阳似火,小栅栏里没有一丝遮挡阳光的地方,两个孩子无遮无拦地暴晒在酷热的太阳底下,全身没有一寸皮肤是白的,再加上营养不良,两个孩子都是脑袋大、脖子细,跟非洲难童没有什么两样儿。
那时候,忍受饥饿对童年的赵建国来说,已经很习惯了,最难忍受的是口渴,有时候,母亲给他留的白开水被他们洒光了,就只好一直渴着,挨到母亲下班回家,才能喝上一口水。
尽管夏天的太阳很毒辣,但他们还是可以忍受的,如果是暴雨来临,孩子却有性命之忧。记得有一次下暴雨,雨水仿佛是从天而降的水帘,天地模糊成一片。几米大的小栅栏没有一点遮挡,雨水像鞭子一样抽打在赵建国和姐姐的身上,他们俩没处躲没处藏,一呼吸,雨水就呛到鼻子里,他想哭都发不出声音,就在他马上快要窒息的时候,幸好有邻居路过这里,把他和姐姐给抱回屋里,总算是躲过一场劫难。
在赵建国模糊的童年记忆中,他每天站在小栅栏前倚门望母,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每天母亲下班回家,是他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可是,母亲每天总是披星戴月才回来,于是他就拼命地哭喊,希望母亲能听到自己的哭声赶紧回家。可是,他的嗓子都哭哑了,母亲也听不到……
他哭到绝望的时候,就睡在沙土地上。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妈妈抱一抱自己,可他的这个梦想却总是落空……他依稀记得,天空是一个变化莫测的魔法师,自己睡觉之前,天空还是蓝的,等他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变黑了。
等父亲和母亲从工地上下班的时候,两个泥猴儿一样的孩子睡在沙堆上,小脸蛋脏得跟花猫一样,鼻涕眼泪和沙土混合在一起……
有人说,有钱人家的孩子是父母养大的,没钱人家的孩子是靠天养大的。这话一点没错儿,赵建国就是一个靠老天爷帮忙养大的孩子,幼年时代的艰苦岁月,从小就磨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