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节 非暴力不合作——甘地
-
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1948年),尊称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国家大会党领袖。他是现代印度的国父,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也是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莫汉达斯·甘地出生在一个婆罗门家庭,他的家族地位比较高,所以有机会到英国留学接受高等教育。到了英国后,甘地深深体会到作为殖民地人民在英国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大学毕业后他到南非当了一名律师,他积极参加反对种族歧视的运动,很快就成为南非地区印度侨民的领袖。回国后,他又投入到了民族独立运动之中。
甘地是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印度教坚决反对暴力,所以甘地独创了一种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方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所谓非暴力不合作,就是不采取暴力手段,但也绝对不和殖民者勾结。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具体内容有很多,比如不买英国货、不接受英国的教育、辞去英国殖民政府的公职、放弃英国授予的爵位和称号、不穿英式服装等等。
1919年,为了抗议“罗拉特法”,甘地发起了大规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但英国殖民政府却对之血腥镇压,在一些地区激起了群众的暴力反抗。甘地不愿意见到流血冲突,于是决定暂停运动,想和政府合作。但英国政府反而更加横行无忌,打破了甘地对他们的幻想。
1920年,印度最大的政党国大党通过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和党纲,正式确立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甘地从此确立了他在国大党的领导地位,虽然他并不参与党内事务,但他始终扮演着精神领袖的角色。不久,因为出现暴力事件,甘地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甘地也不幸被捕入狱。1929年国大党再次授权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0年,英国殖民政府颁布食盐专营法,垄断了食盐的生产和销售,并抬高盐价,引起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甘地号召大家用海水煮盐,他亲自从北部的阿莫达巴德出发,赤脚步行到南部的海边煮盐。他边走边宣传,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加入他的队伍,足足走了二十四天才抵达海边,这时,跟着他的群众人数已达上千人。
英国殖民政府对甘地的行为非常不满,于是将他逮捕入狱。他被捕的消息传开后,激怒了印度人民,数万人上街游行自愿同甘地一起坐牢,殖民政府逮‘捕了六万多人,但人民的怒火越烧越旺,很快激起了武装起义。殖民政府只好妥协,将甘地释放,并取消了食盐专营法。此后甘地因为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而入狱,他在狱中宣布绝食,英国人害怕他死后引起动乱,只好一次次地向他妥协。
当时印度国内的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矛盾非常深,经常爆发宗教冲突,甘地虽然是印度教徒,但一直致力于消除两个宗教之间的矛盾,他常常到伊斯兰教徒的居住地去宣传两教和谐。有一次他去一个伊斯兰村庄的时候,当地人不想他来,他们知道甘地一直都是赤脚走路,为了阻止他,他们在甘地来的路上撒了不少钉子。但这并没有阻碍甘地,当甘地拖着被扎得血淋淋的双脚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人们都感动了,纷纷接受了他的劝说。
印度独立前不久,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冲突,甘地非常痛心,于是宣布绝食。几天后这位伟大的老人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冲突中的人们被他所感动,纷纷放下了武器。当甘地得知两派已经达成和平协议后,他才恢复进食。
虽然甘地一直致力于两个宗教的和谐,但最后还是分裂了,1947年6月,印度半岛分裂成两个独立的国家——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以伊斯兰教徒为主的巴基斯坦。虽然甘地长期以来梦想的国家独立已经实现,但他还是对分裂非常不满,但也只好接受现实。甘地对伊斯兰教徒的友好姿态惹怒了一些激进的印度教徒。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一次调解两派争端的集会上被一个极端分子枪杀,结束了他伟大的一生。他的死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刺客的全家在第二天就被甘地的崇拜者们杀了个精光,由此又引起了冲突,死了好几千人。
甘地虽然没有担任国家领导职务,但是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出葬的那一天,数十万崇拜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心目中的英雄送葬。甘地永远都活在印度人民的心中。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