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符号资本包含了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当民族的文化复兴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之后,国家的各种符号资本之间就可以建立各种更加优化的组合共生效应,形成环环相扣的民族化内涵的内容生产体系、自有品牌自主创新体系、自主知识产权。
在中国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实践当中,我们常常难以忽略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即使出现了一些颇受观众欢迎的文化作品,也难以掀起后产品开发的旋风。比如,长篇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但它的经济回报除了当时的电视广告就是光盘等局限的后产品。而韩剧《大长今》就产生了一个长长的产业链式的后产品开发结构以及广泛的产业带动。
《大长今》再次掀起韩国的“衣风”(韩国服饰,上绿下蓝的韩服已成为大长今的符号)、“食风”(韩国餐馆火爆)、“医风”(各地掀起中医热)、“学风”(该剧具有显著的社会教育价值)、“游风”等,特别是游风更是劲吹,负责拍摄该剧的MBC电视台将位于汉城近郊的拍摄现场包装成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大长今公园”,游客络绎不绝,还有该剧主要拍摄地——韩国全罗南道的乐安民俗村、智异山、潭阳潇洒园等都成为韩国游的热点,而且令人叹服的是,世界各国旅行社都专门开辟了“大长今”精品路线游。
同样是在题材中以中医药文化元素为重要支撑的中韩两部电视剧在延伸效应尚未和反差如此之大呢?答案是,韩剧在一种对传统文化极其虔敬的、热爱的情愫下,不厌其烦的为本民族的服饰文化、餐饮文化、医药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文化、女性文化、宫廷文化等等符号资本元素都进行了艺术化的宣传。可以说,一方面这些符号资本元素的整合成就了电视剧《大长今》,反过来《大长今》又宣传了这些符号资本,它不仅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更是一部韩国国家文化符号资本的最成功的营销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人力资本是文化符号资本的重要元素,甚至适核心元素。文化复兴是文化产业发展并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但反过来讲,由于文化产业的存在,文化复兴的每一点进步都能体现在文化产业这个活生生的经济晴雨表上,文化产业高额的文化附加值诱使受教育的个体进行传统文化的自我投资,也诱使国家对批量的潜在的文化产业劳动者进行高额的传统文化的人力资本投资。相对于其他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在现代社会中因其高收益率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传统文化资本化过程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尤为明显。有没有知识,有什么样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需要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真正成为资本存量,是人力资本中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在古典经济学那里,人的知识技能已经开始受到一定的重视。斯密最早将社会居民的技艺和能力视为四种固定资本之一,对于人的才能给予了很大的肯定:“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李斯特认为,对于一国的发展,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精神力量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的。”
日本与韩国作为国际社会中虽然经济发达但文化处于弱势的国家,一跃而成为文化产业强国,诀窍就是在文化产业高额文化附加值的诱使下,国家行为的倡导(文化立国政策)与组织、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传统文化的自我修养)完美结合,文化复兴的潜力大大调动起来,进入高速运转,与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形成良性互动。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如果国家只看到文化产业的高额利润和国内市场的广大以及国际市场的潜在空间,而没有看到国家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国家文化资本整合提升这一基础,而急功近利的投向某些见效快的不利于民族文化复兴的项目,那么就会切断文化复兴的人力资本通道,破坏国家文化资本的自我造血功能,把民族文化产业的发育过程扼杀在摇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