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友艾莉娜是一位芭比娃娃控。这么大的人了,她还喜欢整天摆弄那套珍藏的金发娃娃。有时候,当我看见她又在给芭比们换衣服的时候,我就笑她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成年人。这时候的艾莉娜就会满脸通红,很不服气地反驳我说,她收藏芭比娃娃的爱好,就像一些大男孩爱收藏变形金刚模型一样,这又什么不好的?
其实,我仔细想想,她说的也是,很多大龄男孩不就是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玩具模型吗?有些人为了那几个限量绝版模型,费劲了心思,也耗尽了银行卡的存款,为的就是心底的那份热爱。艾莉娜对芭比娃娃的迷恋,不就跟他们一个道理吗?
我半开玩笑地问艾莉娜:“小时候的你,是不是很渴望拥有芭比娃娃那样的身材?所以,你才会这么喜爱芭比娃娃。”
艾莉娜给了我一个白眼后,然后说:“我之所以那么喜爱芭比娃娃,是因为我小时候曾经得到过一个非常令人着迷的芭比娃娃,从此以后,我对芭比娃娃的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所以长大后,我就情不自禁地想收集一些好看的芭比娃娃,弥补孩提时的遗憾。”
我打趣地问:“难道圣诞节的时候,圣诞老人没有送你吗?”
在我再次接收到艾莉娜的白眼后,她说起了她小时候的故事。她说,小时候,她妈妈没有选择留在家里做全职主妇,而是选择继续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她需要走遍美国的各大州。每当她出差回来的时候,她就会带一些地方特产回家。有一次,她带回了两个造型非常别致的芭比娃娃。
虽然艾莉娜是抱着芭比娃娃长大的,但是看到妈妈带回的限量经典版的芭比娃娃,她还是非常兴奋的。其中一款是一位金发的芭比,她有着精致的妆容,穿着时装大师设计的迷你版时装。艾莉娜一看,马上开心地把金发芭比拥入怀中。
可是,艾莉娜的妈妈拿着另外一个红发芭比对她说:“对不起,宝贝,这才是我要送个你的芭比娃娃。”艾莉娜问:“那金发芭比不是也是买给我的吗?”她妈妈含着歉意告诉她:“不,我太喜欢金发芭比身上穿的时装了,所以这个不能送给你,这是买给我自己的。”
听到这,我觉得十分意外,天底下竟有妈妈和女儿争玩具的事情?于是,我便尽量控制自己的好奇心,问道:“如果你的妈妈这么喜欢那个芭比,你们一起玩不就好了吗?”
艾莉娜摇摇头,她说:“我妈妈之所以会这么喜欢那个芭比,是由于那个芭比身上的时装。我的妈妈是一位追逐时尚的人,她特别喜欢金发芭比身上的时装,打算要作为收藏品一样收藏这个芭比。所以她担心,如果让把这个芭比给我玩的话,会把芭比弄脏。”
这下子我可听出来了,她妈妈真的是出于个人喜好,要和女儿“争”玩具。小孩子的玩具,大人一般都不屑于沾边的,更何况是自己的孩子喜欢的玩具,当妈妈的竟然想“藏”起来?在我这个外人看来,这个妈妈做得未免有点太不称职了吧?
没想到,艾莉娜再一次送了我一个白眼。“这有什么。她是她,我是我。东西是她买来的,既然她喜欢的,当然由她自己处理。而且不止是玩具,就连我向她借套衣服,都要事先得到她的批准,就算借了,还要说好归还日期呢。”
我顿时觉得自己像吞了一个怪味果,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后来我又想了想,不对,也许只有艾莉娜的童年是这样的呢?于是我再次问艾莉娜:“你们美国的小孩和父母之间都喜欢分得这么清清楚楚的吗?在你们小时候,你们爸妈会给你们一些零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吧?”
艾莉娜耸耸肩告诉我,在美国,父母一般是不会随便给小孩零花钱或者乱买玩具的,除了是和学习有关的用品,要不就要等到节日,父母才会送小孩礼物。为了挣零用钱,她从小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制作柠檬水卖给路人。如果生意不好,他们就会回家向自己的妈妈要点家务事做,好挣点零用钱。等到年纪大了一点,女孩们就会给邻居做钟点保姆,男孩们就会挨家挨户问需不需要锄草。至于挣回来的工钱,小孩们想怎么用,大人都无权干涉。
这就是美国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这和他们从小就被灌输的个人主义教育不无关系。美国父母一向不会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睡觉,即使是新生儿,也是把孩子放到离自己卧房最近的婴儿房中。记得那次我去兼职做保姆时就发现,即使还没满一岁的小孩,只要小孩可以坐在椅子上,小孩的妈妈都不会再亲手喂小孩吃东西,而是任由小孩笨拙地拿着食物,往自己嘴巴放东西。就算小孩子吃到满脸都是,父母也会听之任之,只是等小孩吃完了,帮小孩清理一下就好。我心里不由得感慨,我家的小表弟七八岁了还要别人喂,如果不喂的话就罢吃,比起这么独立的美国小孩,还真替他感到汗颜。
一次,在我照顾小孩的时候,小孩的父母会特别提醒我,冰箱里有两种不同口味的奶昔,假如小孩要喝的话,就要小孩自己去选择。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自主选择的能力。有一次,我为了贪图方便,随手就拿了一件外套给小孩套上,弄得小孩又是哭又是闹的,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终于明白,他不喜欢我拿给他的外套,要我给他换一件。一件小外套,就能让一位不到五岁的小孩急成这样,美国的个人主义风格可见一斑。
后来我还了解到,在一个家庭中,作为领导者的父母,他们完全是采取民主政策的。如果在一个问题上遇到分歧的话,父母绝对不会替孩子们出主意。比如,在选择配偶这方面,美国的父母就从来都不干涉子女的择偶自由,也绝对不会出现因为父母不喜欢自己的对象,最后婚事告吹的事情。在这种自由选择的环境下,有的美国人甚至会在自己结婚的前一天,才通知父母前来观礼。
再拿艾莉娜举例说吧,她家属于中产阶级,要供她读完大学绝对是没问题的。但是,艾莉娜就选择以半工半读的方式读大学。她说,当时她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上和父母产生了分歧,她的父母觉得,凭她优异的成绩,选读一个法学院,将来做大律师,既风光又有前途,可是艾莉娜偏偏喜欢艺术。在相持不下的情况下,艾莉娜提出了自己供自己读艺术专业,这样就不用向父母妥协了。
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不仅仅只体现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之道上。在中国,女生之间比较好的朋友,大多会喜欢选同款的衣服,或者选同样口味的食物来表示同性之间的友好关系。但为了彰显个性,美国人就绝不会选择和同伴同样的东西。不管是朋友还是情人,讲究独立的他们,绝对不会牺牲自己个人意愿去迁就对方,他们吃饭玩乐都会有不成文的AA制,基本上很少有美国人会主动提出由他主动请客的。
曾经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位黑人教授突然兴起,叫上自己指导的学生,说晚上去喝一杯,他请客。这么一听,大家当然乐呵呵地跟去了。等他们去到那里,当然不可能只点啤酒,所以就顺带着叫了些下酒菜。没想到的是,黑人教授喝一瓶啤酒后,付完了酒钱,什么也不吩咐一声,就说他有事得先走,几个学生一脸茫然。其实,黑人教授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请他们喝一杯,一起聚一聚,至于自己点的东西,当然得自己付账。看看,美国人就是这样,就算是堂堂一位大教授,也不用和你讲什么面子,“你就是,我就是我”,说好了就请喝酒,其他的不包,简单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