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之前所说的,老美们非常注重语言方面的修养,大多数人不会随随便便用一些侮辱性的词语,身为父母的美国人,更是不会在自己的小孩子面前说粗俗的话。不过,你可千万不要就这样认为他们对于头衔称呼这些死守着自己的一套原则,相反,他们对此是最无所谓的。
我常常会对美国人在待人接物上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感到震惊。他们在讲话的时候彬彬有礼,可是他们不一定称呼别人的头衔,他们不会动不动就叫别人“XX老师”,或者“XX叔叔”。刚开始和美国人接触的时候,我烦恼着如何使用一些谦逊有礼的称谓,而且还特别烦恼该怎样称呼一些长者,让他们觉得我是个懂礼貌的人。后来,发现他们大大咧咧和不拘小节的性格,不只是表面的客套而已,而是刻入了骨子里。他们并不是没有这些社会阶级观念,只是没有其他国家看得那么重,而且还体现在对头衔的称呼上,算是有多么随便就多么随便。
那次去舍友艾莉娜家做客的时候,因为我知道她爸爸是做医生的,一等艾莉娜介绍完,我就称呼他为“布朗医生”。可能是第一次听到有一个陌生人这么称呼他,艾莉娜的爸爸觉得很不习惯,表情有点不自在。后来,我们熟了以后,布朗先生红着脸,很不好意思地和我说:“你不需要称呼我为布朗医生,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直接称呼我的名字。”我心里一惊,后来艾莉娜向我解释说,由于我不是她爸爸的病人,也不是他工作中的同事,加上职业头衔的称呼适合于正式的场合,而现在我是他女儿的朋友,所以完全不必拘谨于礼节,把他们家当做自己家就好。经过布朗先生这么一说,我也不再唤他布朗医生,而是直接唤他的名字。当我叫他为“尼克”的时候,我觉得先前略带紧张的气氛,也被这么一声“没大没小”的称呼给打破了,让我觉得更加轻松,也没有先前的拘谨了。
跟欧洲国家相比,美国人更加看重个人的平等。在对待表面上能区分人们所谓等级、地位的问题上,美国人是采取一些比较随意的方式。他们比较喜欢使用职业上的头衔,他们觉得,比起从祖先那里继承的光荣的称谓,他们更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他人的尊重。通过自己努力赢回来的职业性头衔,更能够体现出“美国梦”下人人都可以自己的理想的现状。假如对方从事法官、医生、军官、教授和参议员这类的职业,人们就会连着他们的姓名,再加上他们的职位来称呼这个人。对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先生”,未婚的女士就叫“小姐”,结婚随夫姓的叫“太太”。如果并不知道她是否已婚,我们直接称为“女士”就好了。你和对方是第一次见面,对对方的情况一无所知,你可以直接称他们为“先生”或“女士”,即使是还没有成年的小孩子,也可以称呼他们为先生或女士,因为美国的教育,就是从小把孩子当大人来对待的。
不过,像艾莉娜爸爸所说的,在姓名面前加上职业称谓的称呼,是用于较正式的场合,或者你和他们有工作上的往来,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会希望对方叫上自己的职业头衔。但是,假如当他们已经把你视为朋友,就不要死守着职业上的称呼,否则这会令对方觉得非常拘谨。如果你是一个非常注重名号和头衔的人,老美们也许会在多次小心纠正无果之后远离你,因为他们会觉得你非常无趣和死板。
行事作风喜欢简单化的美国人,在称呼上也是能简就简。在遍地是懒人的美国,他们可不管你是他们的前辈还是晚辈,当一个大家族围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直接呼别人的名字。我有一次去参加别人家的家族聚餐时就发现,不管对方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还是胡子还没长出来的男孩,我的朋友都直唤别人的名字。我问那个人是谁,他就会耸耸肩说不知道,可能是家族里的一个叔叔。至于具体是父母哪一边的叔叔,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是什么,他们也是一问三不知。我还发现,在一家人中,除了父母和祖父母有称呼之外(不过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称谓上也是不分的),自家的兄弟姐妹都直接唤他们的姓,有时候我会混淆朋友家的姐妹,究竟是他的姐姐还是他的妹妹。不过好在的是,作为一位外人,就算混淆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本人也觉得没什么所谓。
不过,其实美国人也不是真的对自己家族的荣誉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没有名字忌讳的情况下,美国人在为了表达自己对长辈的尊敬,通常都会直接让孩子沿用祖父母的名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听到一些年纪明明很大的人,他的名字开头会加上一个“小”字,例如“小德尼罗”,这是为了区分不同的人。
美国人有种习惯,就是喜欢表现出对别人的亲昵感。像之前所说的,他们会唤一个陌生人做“甜心宝贝”,而对于真正非常亲昵的人,他们就会唤对方的小名。比如“Tom”,熟人就会叫他“Tommy”,称“Cecilia”为“CeCe”。能够互唤对方小名的人,都是关系比较亲密的。如果你想唤别人的小名的话,就要先想想自己和对方的关系有没有那么亲密,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你在拿他们的名字在开玩笑。美国人也会像我们一样,会给别人起一些好笑的外号,他们会利用别人的小名,再取个与之相关的诙谐一点的名字。不过,在还没有搞清楚你们是否熟到了某种程度的时候,最好还是唤别人的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