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青牛,御紫气、列仙班,是后人对老子的主要刻画,其中包含的后人对老子的尊崇和敬仰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有一则塞翁失马的故事,讲的是古时住在边塞的一位智者,面对得失,思虑深远。自己的马走失了,老人反而以为不一定是坏事;后来自己的马回来,还带回一匹好马,老人却充满忧虑;儿子骑马摔断了腿,老人也是认为“安知非福”;直到后来,儿子因腿疾免于兵役,得以保全性命,老人的智慧得以证明。种种变故,都证明老人的深谋远虑是正确的,以此说明福祸相依的道理,含义深远,值得回味。
在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上,最早说明这个道理的命题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老子。
根据《史记》的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这里所说的“曲仁里”位于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东。关于他的出生与形象,有很多传奇。有的说“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也有人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还有一种说法是“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是非真假,莫衷一是。他的生卒年无从查考,寿命也是未解之谜,160岁、200岁等说法都言之凿凿,却无从考证。我们目前知道的,只是道教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太上老君”的那位智者。骑青牛、御紫气、列仙班,是后人对老子的主要刻画,其中包含的后人对老子的尊崇和敬仰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老子也曾经做过官。他曾经是周朝的“守藏史”——管理周朝的王室藏书。但在看到周朝王室破败的萧条之后,他决定弃职西去。在路过函谷关的时候,老子被颇具慧眼的关令尹喜留住,并在其要求下,“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这就是《道德经》的来历了。此后,这位先贤再也没了消息,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
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体系庞大,其中最核心的东西有两个,一个是对“道”的认识,一个是朴素辩证法思想。
老子将道作为宇宙的本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形成了自己的天道观。关于道,老子首先将其视为不可言说的至上之物。“有一样东西,浑然天成,先于天地而生。虽然寂寥孤单,但它坚持独立,不随意改变,周而复始,运行不止,可以作为天地的母亲。”对于这种东西,“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它,勉强称之为道”。这种无法命名的东西出现以后,就开始了世界万物的历程:“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中形成新的和谐体。”而这个过程,就是那个“道”变化发展的过程。尽管后世对于他的这个“道”到底是一种物质的东西还是一种精神的东西存在争论,但这种对宇宙本原的探索对我们是富有启发性的。
在道不断变化演进的过程中,老子提出了很多杰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如“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等,都将他的“道”作为生生不息的力量,在变易和转换中实现其发展。这一观点是对《周易》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对事物的运动、发展和转化的认识更为深刻,也对其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老子在社会观和政治观上是消极退守的。他的基本主张就是“清静无为”。他认为,只有无所作为,才能实现对国家的治理。他认为:我无所作为,百姓就能自己达到文明的程度;我喜欢安静,百姓就能自己坚持公正的原则;我无所事事,百姓就能自己富裕;我没有欲望,百姓就能自然,也就朴实。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逍遥与优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为了达到这种无为而治的目的,老子还提出“绝圣弃智”的愚民政策,力图使民众在无知中找到真实的自己,认为人的智力应该倒退得如婴儿一般,那样才能无欲,并最终实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这一理论为很多后世的统治者作为强化政权、愚化百姓的根据,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基本的含义是:坏事可能包含了变成好事的苗头,而在好事到来的时候,坏事也可能随之来到。福和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了呈现在当下和眼前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个可能变化的东西,我们会在事情发生变化的时候措手不及。在这里,老子强调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变化的可能性和认识到变化的重要性。按照这个思路,在我们面临种种危难的时候,其实已经孕育了转机的苗头和种子。而在各种繁华的背后,则隐藏着危机与毁灭。这一思想和他关于道的认识一脉相承,对我们认识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智慧感言
我们都希望心想事成,都希望事情能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都希望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花好月圆的大团圆结局是最好的了。
但事情并非都能如我们所愿。有很多的理由、条件、原因甚至借口,会导致事件违背我们的意愿,甚至出现我们最不希望发生的后果。
前者,自然是“福”所指代的含义,而后者,就是我们所不希望的“祸”了。
但不管是福是祸,一旦发生,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在很多时候,人与自然相比,显得那么渺小,更别说再加上复杂的社会关系了。
但有一个东西可以改变,那就是我们对事件的态度。在得到“福”的时候,我们能保持平和的心态,而不是得意忘形;在遭遇“祸”的时候,我们能从容面对,而不是悲痛欲绝。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当好运过去之后,我们也能坦然地面对生活,当厄运来临的时候,我们还能够找到自我。这是最珍贵的人生体验。
一位劳动模范,在遭遇下岗的挫折之后,开始了自己创业的努力,最终当上了公司老板。那么下岗这件事情,对他是福还是祸呢?
关键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