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神的剧院:宗教建筑及其装饰
-
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可以看作是某种戏剧性空间,在其中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参与了这场精彩的表演。这一点在天主教的礼拜场所中尤为明显,那里从反宗教改革以来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神圣剧场(theatrumsacrum),而强调语言作用的新教教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为震慑所有的信徒或
持怀疑态度的人,教堂的建筑必须诉诸于各种感官,类似于修辞学自古以来所做的努力。朝拜者一进入教堂就会被宏伟的建筑、欢欣鼓舞的天顶画、华丽的灰泥装饰、色彩斑斓的大理石弄得目眩神迷。
但是,只有在庄严的宗教仪式过程中,伴随众多信徒的参与,教堂装饰的繁褥才真正显示出来。在巴洛克时期的宗教艺术作品中,神迹显现在大地之上生动地被表现出来。比如,在德国维森海里根(Vierzehnheiligen)的朝圣教堂,供奉14位圣使徒的祭坛位于正殿的中心。礼拜者绕祭坛而行,他们成为圣徒奉献的直接目击者。圣徒由超大的贝壳雕饰支撑着,占据了教堂的重要位置。
西班牙托莱多大教堂(ToledoCathedral)中的所谓“透视图像”(西班牙语Transparente)提供了更为直接和惊人的表现天堂的图像。它位于高祭坛后面,这个高约100英尺(30米)的建筑和雕塑历史遗迹被圣餐主题的雕刻覆盖满。拱顶上方的开口使光线得以射入。这一建筑性装饰给人留下难忘的天国印象:众多的天使与圣徒、充足的光线,全部衬托在建筑的背景中。这样的内部圣所可以看作一个回廊—这完全符合特伦托会议精神,要求普通信徒也参与神的拯救行动。教堂不仅表现天国的场景,也表现地狱的惩罚,这些戏剧性的场景都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最后,当然是信仰的胜利,和德国内勒斯海姆(Neresheim)教堂穹顶(见146—147页)描绘的一样,复活的基督战胜了死亡与魔鬼。将近2000年的过程中,礼拜仪式和教堂空间慢慢演变,空间内所有固定和可移动的陈设也逐步呈现出现在看来的外观。祭坛和祭坛装饰、神龛和圣洗池、唱诗班内坛和布道坛、唱诗班席位和忏悔室,作为这个盛大演出中的不同背景,而书籍和圣餐杯、圣餐盘、耶稣受难像等礼拜用品则是演出的道具。最后,根据教会依照时历变换的法衣和祭坛布的织物成为仪式中点睛之色。此外,管风琴的声音和唱诗班令人欢欣的歌唱,在向礼拜者传达天国景象这一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