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三个代表”拓展了中国的未来——与日本《产经新闻》记者的谈话
-
日本《产经新闻》筹划了个栏目:在世界每个重要国家各请一位人士谈“我所选择的20世纪10大新闻”,从中可以看出各国文化的差异。为此,日本记者山本秀也2000年6月专程来宁夏采访我。我以自己的视点给了他一份个人答卷。随后,他顺理成章地请我谈对中国未来的看法。我说,我对中国的未来一向是乐观的,自江泽民发表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后就更为乐观了。日本记者当然一时不能理解中国的领导思想对中国现实的支配作用,我只得试图给他解释,说了下面这番话。
首先,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是站在21世纪的时代高度,既总结了中共的成功经验,又接受了包括“文革”的灾难与苏联东欧解体的历史教训,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放眼正在急剧变化的新世界,给中共制订的新的立党之本。当今世界,科学的新发现及高新技术的发展剧烈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产关系与社会结构,从而在很多方面根本性地改变了传统的观念意识与思维方式。这可以说是个“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在瞬息万变之中。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的局面逐步形成,中国正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力图成为国际社会中负重要责任的一员。“三个代表”的讲话在风起云涌的新旧世纪之交发表是非常明智非常及时的,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已形成完整的指导体系的表现,证明了中共的生命力和领导能力得到强大的更新。
过去,由于曲解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将生产关系即所有制的变革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这种错误到“文革”恶性膨胀成“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全面扼杀了社会生产力,致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如今,中共致力于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完全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来调整生产关系,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才真正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体现了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可以在国有制经济中产生,更可以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私有制经济中产生。在知识经济时代,智慧、知识、信息、发明发现、观念理念、创意策划乃至品牌名誉都会是重要的生产要素量化为资本,社会经济活动中越来越突显出个人创造性的重要,这种新的生产力肯定会形成个人化的生产关系,即使在国有制经济中也不例外。江泽民适应时代本身的要求提出的这第一个“代表”,将大大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个代表”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的。第二个“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的“先进文化”以什么来界定呢?我认为凡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文化都是“先进”的:对文化的最根本鉴别在于它对社会生产力的作用。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包括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制度、体制、机制、组织等等包围着人们的人文生态大环境,即我们通常指的“上层建筑”。过去,我们一提到文化必加以“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等冠词。这在一定范围内有其合理性,但是主观的文化区分极易陷入意识的混乱患上偏执症,终于非理性地闹出一场以“无产阶级文化”冠名的全民大劫难。实际上,列宁早就说过共产主义必须吸收全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今天,江泽民不止是重申了列宁的教导而且对文化的先进与否给予了现实的验证标准。我们都知道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是人,小而言之,凡是能激发人的创造性、激励人的勇气与改革精神、提高人的知识、志趣和人生境界,以及丰富业余生活的休闲娱乐的文化都是“先进文化”。主流文化从此赋予了空前广阔的包容性。大而言之,就是要不断完善使社会生产力能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文生态大环境,使“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适应并促进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而“先进文化”是不分意识形态,不分民族种族,不分中国外国,不分古代现代的。这是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首次大开放,给我们吸收全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敞开了大门。我相信,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将大大加快中国成为文化大国的进程。
共产党一直是作为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工农劳动群众利益的代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活动在政治舞台上的。但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无产阶级必须解放全人类,自身才能得到彻底解放,何况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决非要永远保持自己“无产”的境地。在发达国家,古典式的无产阶级已逐渐萎缩,持有各种股权票证的工人群众越来越多,中产阶级已是社会的主要阶级;不断进步的高新技术使“产品”到“商品”价值中的体力劳动含量微小到几乎可以不计,第三产业的兴起产生出众多的个体劳动者和小业主;知识经济在迅猛改变传统的社会结构的同时,更使工人阶级发生从未有过的转化和分化。这也在我国初见端倪,况且我国国有企业改造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要让工人成为持股人。“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分配”,让社会各阶级、阶层获得了平等的经济地位,中国开始向开放性、流动性的社会迈进。所以,不论从基础理论还是社会现实上讲,中共都必须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不再只代表某个阶级的利益而是要宏观协调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使国家成为全民利益的共同体,才能稳固地保持领导地位。中共在20世纪末顺应世界潮流扩展了自己的代表性,同时也意味着扩展了自身的组成成分和服务对象,党的属性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真正对接,从此,中共的历史翻到了新的篇章。我回答日本记者说,在我所能见的未来,中国不会像西方国家一样不断改变执政党,而是执政党不断地改变!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