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中国商业史影像1] 睡狮初醒
-
1911年10月10日深夜,武昌城内火光冲天,枪烟炮雨,透过硝烟中的微光,隐约可见兵马奔走的迹象。在兵荒马乱、暴动四起的清朝末年,饱尝风雨飘摇之苦的人们并未有惊慌失措的神色,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没有人关心。
此刻,鼎鼎大名的清朝南通籍“状元企业家”张謇站在襄阳丸号轮船的甲板上隔江而望,他刚参加完大生纱厂湖北分公司的开业典礼,正欲离鄂返沪。眼前烽火连天之乱象,使他不由得皱紧眉头,令舵手加速离去。17年前,张謇成为“大魁天下”的清末状元,他本可藉此步入仕途,孰料,这位离经叛道的新科状元居然在次年下海经商,其惊世骇俗之举震惊朝野。十年来,他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先后开办大生纱厂、广生油厂等民办企业,至1911年大生一、二两厂共获净利约370余万两。据史料记载,张謇是唯一目睹辛亥革命爆发的当世大企业家。
武昌城的炮火迅疾以燎原之势烧遍大江南北,本就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宛如朽木般一炬成灰,飘散在历史的尘埃中。而点火之人,竟是有“中国商父”之誉的盛宣怀,李鸿章赞其“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职敏瞻,堪资大用”,张之洞夸曰“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连慈禧都认为他是经邦济国“不可少之人”。盛宣怀于1885年成为中国轮船招商局首任督办,1908年成立汉冶萍煤铁总公司并任董事长,辛亥革命时,他上任邮传部尚书还不到十个月。
在商业思想上,盛宣怀与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洋务运动先驱李鸿章一脉相承:朝廷兴办企业之目的,一为强兵,二为富国,一旦民营,便无法直接掌控。1911年5月,大权初揽的盛宣怀启奏朝廷将民营的粤汉、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得以应允,并委派洋务大臣端方督办此事,盛本人则紧锣密鼓的谋划向英、德、法、美四国借款事宜,彼时清廷已财政空虚,无力独自经营。政令甫一出台,民间资本家责骂盛宣怀“出卖国家利益”,反对声浪此起彼伏,四川百姓毁坏电线,并围攻省城,各处州县纷纷响应,清政府急忙调湖北新军前往镇压,致使武汉空虚,鸣枪起义。
盛宣怀做梦都不会想到,他倾注毕生心力为之奔波劳苦的大清帝国,竟被自己亲手埋葬,当清廷“革去其所有职务、永不叙用”的圣旨送达时,这位“罪魁祸首”一身委屈、失落的愁苦无处诉说。《清史稿》对他的宣判更为严厉:“宣怀侵权违法,罔上欺君,涂附政策,酿成祸乱,实为误国首恶。”心灰绝望之际,盛宣怀茫然登上德国货轮,黯然逃亡日本神户。
大厦倾覆,猢狲散尽。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这天仓促就任临时大总统,可“国父”似乎也未找到更好的“建国方略”,受其命担任国民政府第一届实业总长的张謇在日记中写道:“与中山谈政策,不知崖畔。”显然对总统的经济政策不以为然。
这年秋天,流亡日本的盛宣怀受孙中山邀请,回国主持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重圆商梦。5年之后,这位“红顶商人”在上海去世,耗资30万两白银的奢华葬礼令人瞠目结舌:送葬队伍从上海斜桥弄绵延到外滩,租界专门实施交通管制。盛宣怀将2000万两白银留给子孙后代,这笔巨款甚至超过李鸿章家族的财富,堪称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富”。“误国首恶”与“中国首富”同为一人,诡异的巧合写满荒唐与苍凉。
盛宣怀晚年照片
在1911年至1915年甚至其后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一直处于军阀割据的分裂状态,战乱不断,炮火连天,商人阶层只能在霜雪中集腋成裘,终难逃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宿命。1914年10月,“天下票号之首”日升昌破产,晋商以票号业“汇通天下”的理想终成泡影。清道光之后,平遥古城的票号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成长,22家票号占据全国总数的40%,全国70多个城镇有400多家分号为平遥商人开设,至清朝末年,全国官银税赋、军饷粮米的流通汇兑全由平遥票号掌控,平遥成为当时最大的金融城市。然而,随着日升昌倒闭,日渐式微的传统票号被现代银行所取代,上海成为新崛起的远东金融中心。
商运没落,国运飘摇。1915年1月,民国政府头一年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二十一条》细则传回国内,各地民愤汹汹,“抵制日货运动”席卷全国。5月9日,袁世凯表态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民众不约而同声讨“卖国贼”,并将这一天定为“国耻日”,广东、上海等省市举行大规模游行、集会,《国货调查录》和《国货月报》等媒体每日刊登国产物品清单,呼喊“不用国产货就是不爱国”。
此时一战已经爆发,全世界的商业都被枪烟炮雨裹挟,就在此时,百废待兴的民国政府却收到来自美国的邀请,希望派员参加第二年在旧金山市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正是在这次博览会上,中国商人崭露头角,第一次震惊世界。
巴拿马世博奖牌正面
巴拿马世博奖牌背面
由于万里重洋,加上参展物品繁多,中国展团在1914年冬天就启程出发。1915年4月22日,中国馆开门迎客,当天前来参观者超过1万人,仿紫禁城太和殿修建的建筑风格令来宾叹为观止,琳琅满目的商品更是眼花缭乱。在这次世博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枚奖牌,其中大奖章57枚,名誉奖74枚,金牌奖258枚,银牌奖337枚,铜牌奖258枚,状词奖227枚,成为获奖最多的国家。外国人据此评价,说中国是“东方最富之国”,有人更是夸赞其为“东方大梦初醒、前途无量之国”。
睡狮渐醒,可前途仍晦暗不明。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