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全盛时代
-
天下没什么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
——亚蒙•哈默
1956年6月20日,《纽约时报》头版头条报道老托马斯•沃森辞世的消息,并将其商业贡献概况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构造了价值6.29亿美元的公司——IBM,‘思考’的广告词已深入人心。”报纸援引艾森豪威尔总统的评价说:“托马斯•丁•沃森的逝世使我国失去了一个真正的杰出美国人——一个首先是伟大的公民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的企业家。我失去了一位诤友。他的忠告始终体现出对人民的深切关怀。”葬礼在第二天举行,有1200人前往布里克教堂哀悼,沃森被安葬在纽约塔利顿附近的沉睡谷公墓,另一位商界大亨安德鲁•卡内基也长眠此地。
小托马斯•沃森
接替老沃森执掌IBM的是他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从1952年1月15日起,父亲就将总裁职务交给儿子,自己只担任董事会主席,但二人之间的争吵和分歧并未因此缓和,反而越演越烈,在终日面红耳赤的交锋之中,父亲日渐老去,儿子幡然悔悟,最终达成和解。1956年5月8日,老沃森将董事长和执行总裁的职务全部交给儿子,彻底退休,那时他已身患恶疾,便秘引起的营养失调令他痛苦不堪,他本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延长生命甚至康复,却始终拒绝。
当时老沃森的心境,应该与1932年的乔治•伊士曼同病相怜,硬汉都毅然选择尽早了结病痛的折磨。整整20年前,这位柯达创始人饮弹自尽——“我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为什么还要等呢?”在最后的十年间,老沃森将销售额从1946年的1.156亿美元增长到1955年的5.635亿美元,这是他接手IBM之后最漂亮的经营业绩。事业还在往上爬坡,可他已经风烛残年,勇攀高峰的使命还是留给下一代吧。40多天以后,老沃森寿终正寝。
尽管两代沃森共同创造的成就在商业史上的父子组合中凤毛麟角,但这算不上一桩典型的子承父业的故事。IBM并非家族企业,即便老沃森数十年间不断购入公司股票,但他的持股比例也从没超过5%。这对父子的创业接力比起家族企业“富过三代”的传承故事毫不逊色:老沃森让松散脆弱的CTR(计算制表计时公司)成为行业内竞争力最强的公司,小沃森则实现IBM的强势崛起,成为未来半个多世纪统治全球计算机领域的“蓝色巨人”。
小沃森出生于战火纷飞的1914年,这一年老沃森加入CTR,随着事业兴旺,家境富裕,小沃森养成花花公子的坏习惯,整天不学无术,无所事事,中学毕业时没有一所大学愿意录取他,最终老沃森只得请著名教育学家本杰明•伍德勉为其难的写了一条评语:“他的卷面分数不足以揭示他的大脑能量、天赋智慧和意志力。”小沃森这才有机会踏入布朗大学的大门。
毕业之后,小沃森完全进入父亲早已安排好的职业轨迹:首先是为期三个月的远东之行,随后被安排进入IBM销售学校进行“魔鬼训练”,这里餐厅、图书馆、俱乐部等学习、生活条件优越,秩序井然,每个人都对IBM充满热爱,具有极强的素质和能力,许多IBM管理人员都是从这里接受职场启蒙。老沃森为儿子最终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可谓用心良苦,小沃森后来回忆说:“在这里我度过了两个悲惨的冬天。”这两年的磨练并未改变他顽劣、风流的个性,并日渐倔强的认为:“我不能让IBM支配我的生活。”
小沃森对第一次推销的经历终身难忘。那时他刚结束销售学校的训练,意气风发的来到百老汇大街的马厂公司,正如他所料,工作人员看完名片就直接带他去见老板,一切顺利。但是,他刚开口介绍IBM穿孔卡片机,对方就粗暴打断:“见鬼!我对这玩意不感兴趣。我只是听到你是托马斯•沃森的儿子才叫你进来的。你应该知道,许多像你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长大后一事无成。”没等小沃森回过神来,工作人员就关门谢客。这件事对他有极大的挫败感,父亲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生活的任何角落,他对这种日子厌倦已久。就在此时,二战爆发,这位在战火中诞生的青年借机摆脱束缚,毅然加入国民警卫队。
残酷激烈的战场彻底让小沃森脱胎换骨。他曾经在大学期间学习过驾驶飞机,入伍后在一次志愿飞行任务中穿过敌人炮火飞往缅甸,竟然在浓雾密布中避过山头,大难不死。美国空军检察长弗立特•布拉德利少将对他格外器重,将其提拔为自己的副官,军旅生涯让小沃森找到人生价值,重拾信心。战争结束后,布拉德利鼓励他重回IBM继承父亲的事业,此时小沃森正踌躇满志。
老沃森安排副手、公司副总裁查理•科克培养、提携小沃森,这令科克十分为难,如果小沃森不回IBM,他将是老沃森的最佳接班人选。刚开始这对师徒相处还算和睦,科克并没把这位花花公子放在眼中,但当小沃森的经营管理日益显露,他内心的危机感就不断加重。而小沃森一直对父亲与科克亲密无间的情谊耿耿于怀,他不愿几十年后等科克退休才能接任。两人每天剑拔弩张,终于在1947年年中一起到欧洲出差时发生激烈争吵,甚至彼此动手。就在这次旅途中,科克突发心脏病去世,这起意外让小沃森离继承者的位置更近一步,他开始担当大任。
……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