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战争之王
-
和平是军火商最大的风险。
——电影《战争之王》
战争是一面凹凸镜,既聚焦人性的欲望与贪婪,又将其夸张放大。1914年,在那场席卷环球的浩大战争中,人类第一次集体置身于折射善恶美丑的透镜之下,其凄惨与煎熬情状,时至今日仍萦绕在世人心中,阴影和创伤或许永远无法消弭。
然而,战争不只是狂轰滥炸和子弹横飞的惨烈场面,飞机和坦克并非真正的主角,镜头之外,大幕之后,是对雄霸世界权力、重建全球秩序展开殊死较量的各国统治者,他们只手遮天的雄心,终将化为战火,吞噬成千上万的生灵。站在野心家身后的,则是一群衣着光鲜、慈眉善目的企业家,他们或巧舌如簧的游说,或八面玲珑的攀附,继而主动或被动的成为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才是真正的策动者与受益者。随着公司力量的日益壮大,商人或财团在战争中的主导权将不断加重,在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湾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中,我们将一再清晰看到大公司翻云覆雨的身影。
我们后来知道,一战于1918年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此时距美国参战仅19个月,当全世界人民都在欢呼雀跃中放飞和平鸽,拥抱久违的宁静与安详时,在华尔街的某个阴暗角落,有一群双眼充血的贪婪资本家正捶胸顿足、仰天长叹:“战争结束得太快了。”威廉•波音或许并未藏身其中,却难免没有同样的哀怨,那时他刚得到一张50架三人座水上巡弋飞机的大订单,在完成一半产量时军方却突然宣布取消剩下的额度,因为一切都结束了。波音就此遭遇创业两年来第一次重大危机,他没有理由不埋怨“这该死的胜利喜讯”。
威廉•波音
时至今日,波音已成为科技与安全的代名词,甚至是美国实力的象征,美国国会曾如此评价:“没有波音,就没有美国,当然也就没有自由世界。”如果你了解威廉•波音的创业历程,还听说过关于飞机发明的故事,便会对美国人的冒险精神和商业信仰肃然起敬。
在美国西雅图南部的波音飞行博物馆里,有一座形似仓库的红色木制老房子,将近100年前,波音公司就诞生于这栋作坊式的狭小工厂里,尽管岁月流转,沧海桑田,红房子却完好无缺的原样保留下来,藏身于现代化的高楼深处,古朴的样式和暗红的色调显得别具一格,很容易勾起游人探秘的好奇心。人们兴奋的打量展品,冷静的翻阅资料,在时光的倒影中溯流而上,波音的漫长历史如涓涓细流,令人留恋又催人奋进。
1881年10月1日,在美国底特律一户德国新移民家庭,威廉•爱德华•波音(WilliamEdwardBoeing)出世。父亲先是给木材商做伙计,后来又成为老板的女婿,五年后自立门户,通过木材和铁矿石生意发财致富。小波音8岁那年,父亲在出差纽约时患流感而病死在归途的火车上,幸福的童年生活戛然而止,其后,母亲改嫁给一名医生,他被送至一家瑞士贵族学校就读,当时名震美国商界的金融大亨J.P摩根30年前曾在此学习。
此后,威廉•爱德华•波音到波士顿一所学校读预科,并顺利考取耶鲁大学的谢菲尔德理学院,他仅用一年时间就读完大学三年的课程。20世纪初的美国经济像高速列车一般迅猛狂飙,房地产业的火爆程度堪比今日中国地产业的疯狂,极目所至工地纵横,木材价格涨船高,尽管威廉•爱德华•波音就读的是机械专业,工程师的梦想深藏多年,却在肄业之际振臂高呼:“我觉得已经到了该收获木材的时候了。”1902年,他与同伴坐蒸汽船前往华盛顿,并结识当地一位木材大亨,21岁的波音重拾父亲生前的老本行,成为一名木材商人。
木材商人波音闯荡江湖的第二年,1903年12月17日,一件日后将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标志性事件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海滩发生,在刺骨的寒风里,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轮流将一架造型简陋、后来被称作“飞机”的怪物开到天上去了,那天他们努力尝试了四次,最好纪录只是在空中坚持了59秒,飞奔出255米,这个速度还赶不上一名普通中学生百米跑的成绩。可是,它却意味着地球引力从此失灵,人类翱翔宇宙的历史正式书写,难怪在场的见证者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欣喜若狂,这种场面将在1969年人们通过转播画面目睹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右脚踏上荒凉而孤寂的月球时重现。
毫无疑问,莱特兄弟的冒险精神将感染所有对梦想永不放弃的坚持者,千里之外的早川德次也是其中之一。只是,身在美国的波音当时却无缘得见兼具冒险家与发明家气质的两个莱特伟大的壮举,他第一次参观飞行表演,将在7年之后,但莱特兄弟对波音毕生事业的影响,从第一次拥抱蓝天时就已注定。
……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