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西学东渐
-
我们是维护自由的政府,没有人在它之上,也没有人在它之下,我们必须根据每个人的价值,(公正地)对待他。
——西奥多•罗斯福
20世纪的洪钟悠扬浩荡,它宣告着这个世界所经历的风云变幻,不可一世的英国正黯然衰退,朝气蓬勃的美国勃然兴起,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了。
在头一个十年里,瓦特的“万能蒸汽机”日渐锈迹斑驳,延续100多年世界霸主地位的“日不落帝国”正夕阳西下。在大西洋那头的美洲大陆上,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让千家万户通明透亮,人类由此真正实现“日不落”的神话。对于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来说,那是一个大显身手、点石成金的科技狂热年代,莱特兄弟的飞机表演式的在天空翱翔,福特的T型车欢快的奔跑在乡间道路上,冒险家和资本家紧紧抱在一起,他们在整个美国掀起创业和投资的财富浪潮,也让无数人卷入浮躁与贪婪的痛苦深渊。
……
1839年7月8日,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里奇福德镇的一户普通家庭,父亲是个常年在外摆地摊、卖假药的江湖游医,这个嘴里没有一句实话的招摇撞骗之徒还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如果周围没人,他会迅速从羊群中拎起一只羊羔塞进布口袋仓惶逃离。母亲是虔诚的《圣经》信徒,勤劳俭朴,善良诚实,独自抚养六个孩子。父亲的大胆冒险与母亲的坚韧勤俭后来对立而融洽的体现在洛克菲勒身上,影响了他的一生。
1858年,洛克菲勒与克拉克合伙创办克拉克——洛克菲勒商行,他找父亲借来1000美元,但要付10%的利息,这远高于市场利率。没过多久,当洛克菲勒再次缺钱时,父亲却提前催讨债款,儿子苦命哀求仍无动于衷。这并非他贪婪、心狠,只是望子成龙心切,想检验儿子的偿还能力和应变策略,他不惜通过诈骗的手段在生意打败儿子,就是要让他知道生意场上无父子,除了自己谁都不能相信。
……
实际上,早在1879年春天,宾西法尼亚州的地方法院就以密谋垄断石油业、向铁路公司勒索折扣和操纵油价等罪名对包括洛克菲勒在内的9名标准石油公司负责人提起诉讼。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人们再次将矛头指向洛克菲勒,他只得于次年将公司搬到新泽西州避其锋芒。即便如此,洛克菲勒依然要在各种调查委员会上接受调查和询问,律师则巧舌如簧的做无罪辩护,他曾整日躲在福里斯特山里以远离纠葛。等到1904年西奥多•罗斯福连任美国总统成功后,洛克菲勒已无处可躲,罗斯福向人们宣告:“我们是维护自由的政府,没有人在它之上,也没有人在它之下,我们必须根据每个人的价值,(公正地)对待他。”他利用肢解北方铁路公司的天赐良机,启动了对标准石油公司的垄断调查。
这种痛苦与折磨前后持续32年后才宣告结束,直到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终于对标准石油公司垄断案宣判。《纽约时报》在次日以头版标题向世人如此宣告:标准石油公司必须在6个月内解体——只有不合理的贸易遏制才被禁止。根据裁决,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为34家地区性石油公司。洛克菲勒曾说过一句意蕴深长的话:“巨大的财富也是巨大的负担和巨大的责任。它只会带来两种后果:不是巨大的好处就是巨大的灾难。”这种分崩离析的结局对于洛克菲勒来说,不啻于一场“巨大的灾难”。
洛克菲勒和家人
……
在标准石油被拆分的第二年,摩根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尽管在此之前,它曾令世界动荡惊惶,也曾拯救危机深重的美国,但一切终将过去,只留下一地的无奈和叹息。
……
然而,摩根却嗅到了春天的气息,他深知铁路亏损并非经济不景气或市场无需求,而是自身的经营问题,只要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商业价值不可限量。从此,摩根每天带着大量资金奔波于各种收购的谈判桌上,并且很快就控制美国70%的铁路线,摘取“铁路大王”的帽子。尝到甜头之后,他又在钢铁行业如法炮制,1901年收购卡内基的钢铁王国,公司市值高达14亿美元,一举成为“钢铁大王”,那时美国联邦政府的收入不过5.86亿美元,以“富可敌国”形容摩根毫不夸张。
当然,摩根的商界影响力主要还是在金融业。1907年10月,美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之后骤然刹车下滑,股市急剧震荡,金融危机一触即发,华尔街的银行家们顿时手足无措,不约而同的将希望寄托于摩根。时任摩根掌门人皮尔庞特•摩根果然力挽狂澜,他召集纽约主要的银行家到麦迪逊大道与第36街交汇处的图书馆里听候调遣,指挥所有人寻找流动资金,此时的摩根已成为真正的“最后贷款人”,最终帮助政府化险为夷。此后,人们将皮尔庞特•摩根誉为“美国现代化大工业的缔造者”,他也由此迎来权力和荣誉的巅峰时刻,可惜好景不长,噩运不期而至。
……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