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悬疑推理 > 你不知道的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机密档案 > 第 2 章 秘密特工,横空出世:美国政治缩影下的FBI前世
第4节 “红色恐怖”让联邦调查局几多欢喜几多愁

  在一战即将结束前夕,联邦调查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威尔逊的宣战决定。当时,已经获得连任的威尔逊总统本来并不是一个好战之人,而他之所以在连任竞选中得到广大公民的支持,也源自于他对战争的远离态度。然而,随着载有美国公民的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的潜艇击沉在大西洋中,在美国公民的呼吁之下,威尔逊不得不宣布向德国开战。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也形成了两股势力,一股是支持美国参战,另一股则是反对美国参战,这两股势力成为了威尔逊总统最为担心的隐患,于是在他的授意下,美国成立了一个美国保卫同盟。这一组织遍布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会员众多,并且政府还为他们颁发了徽章,并允许他们随时搜查和审问有着反政府可疑行为的人员,以及监视德国的动向。美国保卫同盟的人员最高时达到了近30万人,其核心力量却一直控制在司法部以及司法部下级的调查局手中。但随着德国的妥协,战争很快就宣告结束了。美国保卫同盟也随之渐渐瓦解,但其组织内的主要成员却成为司法部和调查局里面的中坚力量。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在调查局的倡导之下,调查局与美国保卫同盟可谓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在这种一张一弛之间,美国调查局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张。而所有这一切,均没能逃脱一个人的眼睛,那就是司法部长亚历山大•米切尔•帕尔默。在1919年登上司法部长宝座的帕尔默,从一战期间就亲眼目睹了总统威尔逊面对危机时所赋予调查局的权力,此时这个刚刚成立了十年的部门即刻成为他获取更大权力的砝码。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结束了,来自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很快席卷了世界,而德国以希特勒为代表的右翼势力也大肆扩张。在这种世界环境的影响之下,美国国内经常会发生一些暴力事件,而很多政界人物也都曾收到过炸弹邮件,帕尔默也曾有过这一经历。本来,这件事应该是由邮电部的特工进行调查的,但帕尔默却把这件事上升到了陆军安全的层面,而炸弹邮件事件被他上升为了“红色恐怖”,并将一切罪恶的根源归咎于俄国实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


  
  “红色恐怖”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很快得到了总统威尔逊和国会的重视,借助这个机会,帕尔默有意夸大了调查局的重要性,一面大量网罗了很多特工,一面又为调查局要到了很多权力。在1917至1918年间,威尔逊推动国会通过的反煽动法和反间谍法即刻成为了帕尔默的有力武器,一时间反间谍热再次得到了升温。帕尔默危言耸听地反复强调诸如布尔什维克、德裔移民、外侨和国内激进分子等人员给美国造成的国家安全问题,终于让美国国会相信了这位司法部长的话。有了政府的拨款,帕尔默即刻在司法部调查局内成立了新的情报部门——综合情报处。因为当时的调查局局长威廉•J•弗林做事没有主见,同时也缺少魄力,所以在帕尔默这两年的任期内,他基本被当作了一个摆投,而调查局的主要权力都旁落到了这个新成立的综合情报处的身上。
  
  而综合情报处的处长不是别人,正是后来成为了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埃德加•胡佛。在司法部部长帕尔默的授意之下,埃德加•胡佛很快便成为了他手下的得力干将,并将其在国会会议里渲染的“红色恐怖”发挥到了极致,甚至比帕尔默对国会成员所讲的还要夸张。可以说,帕尔默是用自己的语言天赋讲述了“红色恐怖”,而埃德加•胡佛却用他精心导演的“事实”来警示美国政府。

  
  这一时期,可谓是埃德加•胡佛崭露头角的时期,也是他初尝调查局权力的开始。埃德加•胡佛虽然展示出了他过人的调查能力,却没有被太多的人所注意,因为所有的功劳都被司法部长帕尔默抢去了。可见,帕尔默远远不满足于做个司法部长,他还想通过自身的表现来赢得美国公民的认可,以便参加总统的竞选。而在帕尔默眼里,埃德加•胡佛只不过是自己手下一名办事得力的助手而已。
  
  做了调查局综合情报处的处长之后,埃德加•胡佛很快便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他几乎派出了调查局里的所有特工,并且通过帕尔默的关系,还从其他部门调用了大量的特工,这些特工在后来埃德加•胡佛执掌调查局后都成为了他扩大调查局势力范围的最佳人选。埃德加•胡佛将这些特工搜集到的情报分门别类地登记在册,甚至包括这些激进组织的地点、出版物名称等详细资料,还有近十万名涉嫌人员的资料也都被他做了详细的登记。据资料统计,当时埃德加•胡佛为了搜集这些资料所动用的特工人员有数千人之众,可以说,美国保卫同盟在那时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而埃德加•胡佛所登记的资料足足不下20万张,这些资料后来成为了司法部部长帕尔默在总统威尔逊和国会面前证明自己当初并非是在夸夸其谈的有力证据。
  
  尽管当时还不是调查局的局长,但在实权在握的埃德加•胡佛眼里,这些所谓的资料还远远算不上什么证据,因为他要利用手中的这种特权,展开一场更为致命的攻击。1911年12月,埃德加•胡佛向所有打入那些激进组织的特工们发出了指令,要求他们对这些激进组织的人员进行怂恿,定于1912年1月2日召开一次会议。当时,埃德加•胡佛派出的特工人员已经涵盖了美国的33个城市,特工所秘密潜入的激进组织不下50个。这些激进组织召开会议的那天,调查局的特工们就像是一个个从天而降的天兵天将一样,突然冲进了会场。在这一刻,调查局的特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自由与民主早已不复存在,调查局的特工们将这些激进组织的成员们一一逮捕。仅仅在一夜之间,调查局便抓获了有激进思想倾向的嫌疑人近五千名。
  
  可以说,埃德加•胡佛指挥的这一抓捕行动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司法部部长帕尔默没有放过这一吹嘘的最佳时机,他把自己领导之下的调查局说得神乎其神,几乎成为了美国人民的大救星。一时之间,美国公民完全相信了这位司法部部长,而调查局也第一次如此高调的出现在了广大美国公民的眼前。虽然这有违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当年的初衷,但作为调查局来说却第一次得到了美国人民的认可,这对它日后的发展与壮大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场由司法部长帕尔默一手导演的“红色恐怖”,由于埃德加•胡佛的参与,将“红色恐怖”演绎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但是好景不长,人们很快就清醒过来,因为在对这些所谓的有着激进倾向的嫌疑人进行审讯后,调查局却没有获得任何证据。事实上,这些人在思想上的确有着精神上的行为,但是他们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对美国政府的议论和活动,于是自由和民主的思想再次从广大美国公民的心里冒了出来。在民众一片的呼声中,人们开始批评起调查局的所作所为,并指责起调查局特工们的行为有些过火了。与此同时,身为调查局直属上级的司法部部长帕尔默从此便再没了好日子过,因为“红色恐怖”正是他一手制造的,他不得不在这一事件过后引咎辞职。身为调查局局长的威廉•J•弗林虽然在这一事件中并没有做出什么决定或是自作主张的事情,他只是在帕尔默的授意下配合了或者说是执行了上面交待下来的任务,但是新的司法部部长哈里•M•多尔蒂在上任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将威廉•J•弗林从调查局的宝座上“请”了下来。
  
  身为“红色恐怖”事件实际执行者的埃德加•胡佛只是由帕尔默新任命的一名情报处的小小处长,所以在“红色恐怖”取得“战绩”时,人们只看到了在台前自吹自擂的部长帕尔默,以及帕尔默口里的调查局,并没有把目光集中在埃德加•胡佛的身上,而这也恰恰成为了埃德加•胡佛的一把保护伞——闹得沸沸扬扬的“红色恐怖”事件将帕尔默和调查局推给了美国人民,而胡佛自己却不声不响地继续“逍遥法外”。作为调查局来讲,虽然因“红色恐怖”事件而让美国人民认识了它,但这一事件实际上却成为了调查局的一块遮丑布。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