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5节 分段读书法

  阅读是学好一切科学的基础,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父母在指导孩子读书时,使孩子养成边读边画,边读边思,分段读书的习惯,就能够加深理解文章的内容。这里介绍四种常见的分段读书法。
  
  三段读书法
  
  读书有精读和泛读之分。对于精读书,采用三段读书法,效果较好。
  
  第一阶段可称为“总体浏览”。要先浏览一下前言、后记、引子等,以确定该不该读。对于该读的书,再认真地看一看目录所概括的该书的结构、体系、线索、要点等,以确定该书是精读还是泛读。
  
  第二阶段是“由薄到厚”。经过第一阶段,对全书已有一个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就要逐句逐段、逐节逐章地去读。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查阅工具书、参考书或请教别人,力争弄通弄懂。还要画线圈点、索引、注解、摘录、增补等,这样就使一本书由薄变厚了。
  
  第三阶段是“由厚到薄”。这就要分类、归纳、比较和提炼。用一根主线,把全书串起来,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甚至可以把全书变成一张内容表或结构图。
  
  这三个阶段,实质上就是“了解——分析——综合”的过程,它概括了阅读的一般规律。实践证明,采用这三个阶段去读书,事半功倍。


  
  四段读书法
  
  第一阶段试读。勾画出文章中不理解的词语,做到明重点,找难题,试梗概。
  
  第二阶段初读。了解文章的大意,确定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知道文章有几个人物,谁是主要人物。
  
  第三阶段细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知道分几个自然段,每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一段中的重点句是什么,一句中的重点词是什么。
  
  第四阶段熟读。能按要求进行朗读,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以上四个阶段,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运用这种方法读书,阅读能力就会提高。
  
  五段读书法
  
  “泛读”。这种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要求对书刊文献资料有个初步认识和大致的分类,以判断对自己有无用途。其特点是,快而不深,只是在必要的目标上稍加停顿,甚至只是随便翻翻,占用时间不多,但往往可以了解到最新信息,启发思维,从而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用资料和书目,以便在必要时选择其中的一些书刊进一步阅读。
  
  “通读”。就是对已确定的某一本书,有个轮廓性认识,掌握中心和要点,明确与自己的学习关系,以便决定怎样进一步深入阅读。通读一般需要看目录、前言、后记,注重问题的提出和结论,抓住重点。


  
  “精读”。在通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目的是为了正确地理解和深入掌握文章的精髓,对重点章节学深吃透,并需要逐词、逐句地读,做到融会贯通,使其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
  
  “研读”。这是在精读的基础上加以质疑、评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不同见解。
  
  “展读”。这种阅读,不仅要精读书内的东西,而且还要读懂书外的东西,这样可以丰富知识,开拓知识面,锻炼思维,提高读书效果。
  
  总之,阅读需要有阶段地进行,但不能采用一个模式来阅读各类书刊。要根据个人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对象,来选择读书方法。孩子学会了自己读书,有了读书的本领,将终生受益无穷。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