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穿军装的男人上篇
-
这将是我的机会!我将和我的丈夫一起,为了中国富强而不断奋斗!
——宋美龄
1922年末,蒋介石第一次遇见美龄,当时他还只是孙中山身边的一位副官,虽然职位不高,但他是孙中山身边最有前途的一个。蒋介石是一个很有侵略性的人,有谋略,而且很有野心。由于蒋介石在认识美龄前已经结婚,因此在解决了原配妻子的问题、克服了内心的恶魔后,1926年,蒋介石向美龄求婚。而在此之前,蒋介石也成功接过了孙中山的衣钵,成为国民党和广东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
1887年,蒋介石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父亲蒋肇聪继承祖业经营盐铺,1895年病殁。由于早年丧父,蒋介石看到了母亲维持家庭生活的艰辛。1902年,母亲为15岁的蒋介石娶了同村一位叫做毛福梅的女子为妻,婚后毛福梅育有一子,取名蒋经国。蒋介石先在私塾读书,后来到一家军校做事。出于对清政府的不满,蒋介石剪掉了象征清政府统治的辫子,并到日本军校求学。在日本,蒋介石与孙中山相遇,并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
从蒋介石早期的经历中,人们就能洞悉他的性格特点。曾经教过蒋介石的私塾先生认为其“生性野蛮、难以掌控……人们可以想象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成年后,蒋介石对迫害和疏远非常敏感,这也造成了他反复无常的性格。他是一个易冲动、没有耐心,而且脾气很暴的人,还会出现某些心理功能障碍的症状。蒋介石经常会发脾气,甚至骂人,他害怕那种被抛弃的感觉。为了改变自己焦躁的性格,年轻时候的蒋介石还花了相当长的时间练习激烈的打斗以磨炼自己的耐性。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汉地区爆发。之后不久,蒋介石就回到了上海,奉命领导一个旅,共有士兵3000人。但不知什么原因,蒋介石很快“就陷入了一种无休止的放荡之中”。据一位革命党人回忆,“他可能几个月在总部里不见人影,几个月里他都会和那些莺莺燕燕在一起,不知什么原因他的脾气越来越火爆,而且丝毫不会退让,在朋友面前表现得更为明显。”一直以来,陈其美都充当着蒋介石支持者的角色,到了1911年末,蒋介石暗杀了陈其美的政敌,为了躲避上海警方的通缉,蒋介石潜逃到了日本。一年后蒋介石重返上海,并迎娶姚冶诚为妾。为了表示姚冶诚在蒋介石心中相对较高的地位,姚冶诚通常被人们称为“姚夫人”。
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于1912年让位给袁世凯,中国政坛很快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这番情景让蒋介石的理想破灭了。他开始投身到推翻袁世凯专政的活动中来。1915年陈其美被暗杀,蒋介石不得不用几年的时间寻找另外一位支持者,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展开自己的军事事业。与此同时,蒋介石加入了上海黑社会组织“青帮”。作为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组织之一,青帮通过诈骗钱财牟利。在1911年辛亥革命时,青帮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包括孙中山在内,很多和蒋介石同时代的人都与青帮有着秘密联系。最终,蒋介石选择了张静江作为自己新的支持者。张静江与孙中山早年于法国巴黎相识时,就一直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筹资助款。张静江在巴黎专营古玩瓷器,兼营丝茶绸缎,虽然跛脚,但他一直被认为是孙中山革命的“首脑人物”,而且正是张静江介绍蒋介石与孙中山认识的。1918年,蒋介石正式成为孙中山的军事顾问,有时他还会充当孙中山在上海的货物买办,专门负责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募集资金。
1919年,蒋介石在张静江上海的家里遇到了一位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的女孩儿——陈洁如。陈洁如生长在一个保守的家庭,父亲是经营纸业的商人,家境殷实。不过陈、蒋二人相识时,陈洁如的父亲刚刚去世。陈洁如受过良好的教育,还会说英语。虽然陈洁如多次拒绝蒋介石的追求,但这并没有让蒋介石灰心,他对陈洁如更加殷勤了。
另一方面,蒋介石的脾气和举止也激怒了孙中山,孙中山在1920年10月写给蒋介石的信里说道:“你脾气暴躁,对于平民的厌恶有些过分,你应该收敛一些,要学会妥协。”对于自己的性格,蒋介石也感到很苦恼。一次他还说自己“不适合在社会生存”,说自己应该去大山里居住。在写给其他革命同僚的信中蒋介石写道:“所有人都说我沉溺淫欲之中,但人们不知道对处于重压之下的我来说,这是最好的解脱。”在和好友、同是革命党人的戴季陶聊天时,蒋介石也为自己糟糕的行为和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感到惋惜,但同时他也开始责骂那些“利用”自己、对自己落井下石的人。蒋介石提到虽然自己通过参加革命活动和加入秘密社团有了一些过命的生死兄弟,但他没有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社会上的熟人也很少。戴季陶认为蒋介石有些屡教不改,“无论是沮丧还是狂喜,你的愤怒和情绪都会不计任何后果地表达出来。”
1921年,蒋介石开始试着改正自己性格上的缺陷,方法就是每天读书并进行深刻反省。蒋介石希望通过这种方法使“我的本质得到净化”。正是这关键的一年,蒋介石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他写道:“我的思想开放,而且受到了启发,我是一个坚定、勇敢的人,我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才干的人,我要让自己在整个世界闪耀。”
这时距离蒋介石与陈洁如相识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在这两年时间里,蒋介石丝毫没有减少对陈洁如的热情,对她的追求依然如故。1921年6月,蒋介石母亲病逝,之后蒋介石对陈洁如发誓说她将成为自己唯一的合法妻子,自己将与之前两位妻子毛福梅、姚冶诚正式分居。再加上来自教父张静江——蒋介石尊称张静江是他与陈洁如的媒人——的压力,最终陈洁如和母亲点头同意了这桩婚事。1921年12月5日,蒋介石和陈洁如在上海东方大酒店举办了婚礼。婚礼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举行,张静江担任婚礼司仪。
婚礼后,蒋介石和陈洁如回到老家浙江省奉化县度蜜月。一天,两人来到一处寺庙,寺庙里有一只象征爱情的竹鼓,夫妻双方要从鼓中取签判断未来的命运走势。蒋介石拿到的签文非常好:“松枝延天际”。但陈洁如的签文就差了很多:“狂风卷幼枝”。很快,这份签文就应验了。陈洁如想要一个孩子,但根据她在回忆录里所写,婚后不久自己便患上了性病导致不能生育。陈洁如用离婚威胁蒋介石,蒋介石向她保证自己今后不再喝除白开水之外的任何饮料。事实证明,蒋介石的确是这么做的,从此之后他不但滴酒不沾,甚至连咖啡和茶水也不喝。
1923年,蒋介石在深入检讨自己“过去不堪的经历”之后,他决定“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对待朋友要非常友善”。他还强迫自己进行自我批评、灵魂拷问,并积极进行自我教化,希望借此克服自身的缺陷,把自己的性格塑造成自己期望的那样。1923年,蒋介石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当年8月,已经成为孙中山主要军事顾问的蒋介石被委派到莫斯科学习军事管理,此次蒋介石的身份是国民党代表团团长。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孙中山认为正是这种混乱导致中国军队缺乏战斗力,解决方法就是将军阀割据转变为高度统一的政权。只有统一才能让中国变得强大和独立,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在先后被美国、英国和日本拒绝后,绝望的孙中山转而向前苏联寻求帮助。他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人们猜测孙中山此举是否要走向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事实上,尽管孙中山在某种程度上很仰慕列宁和他的苏维埃政权,但他并不信仰共产主义;之所以与前苏联方面结盟,机遇的原因远大于观念的原因。正如蒋介石之后说的那样:“一个人快溺水时,如果能看到一只手伸出来向他提供帮助,他根本不会去计较那是谁的手。”在蒋介石看来,列宁将帮助孙中山的机会看成是将国民党的“民族资本主义革命”转变成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机遇。这种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在中国共产党壮大前,这种过渡政策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孙中山称蒋介石为中国的“拉斐特”。1923年秋天,在蒋介石于莫斯科学习期间,中国的“拉斐特”以个人身份拜访了著名的布尔什维克党人米凯伊•鲍罗廷(MikhailBorodin)。鲍罗廷生于沙俄西部的前威帖布克省,这里一直是犹太人的聚集地,俄国沙皇一直希望能把犹太人限制在这一区域。鲍罗廷,原名米凯伊•马尔克维奇•格鲁申贝格(MikhailMarkovichGruzenberg),通晓多国语言。1923年10月,他被共产国际派往中国,向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孙中山的高级政治顾问,39岁的鲍罗廷很快就掌握了政治实权。很多曾在前苏联军队里任职的官员都在广州国民政府里担任要职,再加上共产国际派人对国民政府的海军和陆军事务进行监督,国民政府军队里很多人都受到了前苏联的影响。
尽管曾学习过《新约》的内容,但现在的鲍罗廷坚信阶级斗争不可避免,最终马克思主义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他说:“基督教义主张人性可变论就是白日做梦,消除资本主义自私心理的唯一做法就是彻底消灭他们。你只能通过军事斗争进入上帝管辖的王国。”鲍罗廷还认为《圣经》中那些要求处死耶稣、解救巴拉巴的人和强盗、受富人剥削的人一样,都是真正的革命者。尽管鲍罗廷本人不会汉语,与中国民众的交流全靠翻译,但无论在军队里、农民中间,还是在知识分子中间,他都是一位很有能力、很大胆的宣传员。鲍罗廷来中国的任务是在中国宣传共产主义,如果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那么将带动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孙中山把鲍罗廷介绍进了广州富人们的圈子里,鲍罗廷在接受美式教育的学生中间宣传孙中山的政治理想和对中国未来的期望。面对面的交流,加上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鲍罗廷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孙中山则称赞鲍罗廷就是“组织领导的天才”。
与此同时,蒋介石在莫斯科与多位共产国际的高级官员见面,其中还包括苏维埃红军的总设计师列夫•托洛茨基(LeonTrotsky)。这次莫斯科之旅可以说是蒋介石事业的转折点。12月,蒋介石从莫斯科回国,此后不久,他就被任命为即将筹办的黄埔军校的校长。在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蒋介石的任命书正式下达,美龄也出席了这次会议。蒋介石虽然也参加了会议,但他并不是党内代表。会议中,鲍罗廷应莫斯科方面的请求,扮演着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进行交流的角色,双方也达成了统一战线。国民政府希望把中国团结在自己强有力的领导之下,而作为现代军队的核心,黄埔军校在广州国民政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黄埔军校的课程由鲍罗廷和来自前苏联的其他顾问共同制定,共产党人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会议进行期间,恰逢列宁离世,孙中山在写给列宁的挽联里写道:“你指引了我们斗争的道路!”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正式建成,校址选在距广州很近的一个岛上。蒋介石和夫人陈洁如住在校舍一层。陈洁如英语流利,她也因此成为了蒋介石的私人秘书。蒋介石对夫人也很信任,还让她帮忙处理日渐增多的“机密”信件。就连蒋介石身边的工作人员,甚至政府官员都不知道这些机密信件的存在。起初,蒋介石对家庭很关心,甚至会表现出很浪漫的一面;但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蒋介石的脾气越来越差,两人的夫妻生活也显得艰难起来。蒋介石是一个“喜怒无常、脾气暴躁的人”,压抑的感觉也越来越明显。每隔几个月,蒋介石就会到附近山上的一处禅院里去一次。面对自己糟糕的脾气,蒋介石选择了放任自流的态度,他会毫不犹豫地公开指责军校学员,还可能往学生身上扔鞋子或上衣。在家里,蒋介石不是闷闷不乐就是在抱怨,甚至会大发脾气。陈洁如曾透露,婚后生活就像“一系列吵闹和叫喊的组合”。
1924年11月,孙中山的病情日益加重,但这时他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独立中国的梦想还远没有实现。这时的中国就像“一匹野马的尸体丢在地上,四周都是秃鹫和豺狼”,这是一位观察家对中国状况的评论。1925年3月12日,58岁的孙中山因患癌症在北京去世。孙中山曾表示希望像列宁一样,自己死后也能有一副水晶棺用来保存尸体。孙中山死后,人们从莫斯科购买了一具水晶棺,但尸体保存做得并不成功,不久之后尸体开始腐烂。尽管孙中山的遗体保存工作困难重重,但他的革命精神却永垂不朽。孙中山数年的革命生涯中充满了各种失败,但死后他却成为爱国精神的象征,国人在举行各种政治活动时都不会忘记孙中山的这种精神。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