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8节 大学时光上篇

  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是全世界争取自由的伟大战争,是权力和力量之间的斗争。这是被压迫奴隶的叫喊,是要求绝对平等的坚持。韦尔斯利大学希望能站在这场斗争的最前沿。我们会用最直白的方式向广大群众的陋习和歧视发起挑战。因此,我们希望你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用最绅士的方式,成为革命的改革者。
  
  ——韦尔斯利大学校长亨利•弗洛尔•杜兰特(HenryFowleDurant)
  
  1913年夏末,美龄•奥利弗•宋(MaylingOliveSoong)——宋美龄——第一次走进了韦尔斯利大学落叶缤纷的校园,这时她只有16岁,这个年纪对于韦尔斯利大学的学生来说还是很小的。尽管美龄已经在威斯里安女子学校学习了大一的课程,但来到韦尔斯利大学后她还要重新学习一遍大一的课程。刚刚来到韦尔斯利大学的美龄身材不高,而且还有些胖,身上穿的虽然都是美国服装,但没有特别的装饰。同学们回忆美龄时都会想到刚见到她时的情景,同学们都认为美龄不是中国人,因为这个女孩儿非常美国化,美龄自己也会用软软的声音回应“我来自美国南部”。刚刚来到韦尔斯利大学时,美龄自认为的“高度联盟主义者”的性格并没有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次,她走进校长办公室,不加掩饰地说:“嗯,我估计,我不会在这里待很长时间。”
  
  韦尔斯利大学所在地区寒冷的气候,与新英格兰地区的拘谨民风相得益彰。来到这里后,至少是一开始,美龄总是带着一股作为美国南方人的自卑情绪,这不仅源自在美国内战中南方被北方打败,还源自北方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优于南方。尽管日后的宋美龄在某种意义上会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代表性人物,但身处韦尔斯利大学,她却处于双重压力之下——作为中国人,她要证明自己。不过美龄从来无法从身上抽离的自信心以及她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轻易将情绪外露,帮助她不断向前。
  
  当美龄到达韦尔斯利大学时,这所位于韦班湖沿岸的学校已经丢失了学校创立者不断改革的精神。早期的学校管理者和先驱们曾怀着贵族情怀和浪漫主义精神,坚信基督教的基本知识和基督教信条,不断开拓西部边境;而美龄来到这里时,资本主义思潮则取代了之前的一切,甚至连西部边境都已经消失了。韦尔斯利大学的校训是“宁照顾他人,勿当被照顾者”。后来校训也被改变了,有个很久远的笑话这样说道:“别当部长,要做部长的妻子。”几十年之后,一位曾就读于韦尔斯利大学的女大学生写下了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评价,说这里的大学生注定不仅能成为“自己生命的女主角”,而且还会成为“某位伟人的夫人”。虽然这种说法有些有失公允,但对于美龄来说却是正确的。之后美龄将发现她在韦尔斯利大学所接受的成为独立、聪慧女性的教育,和社会对于女性严苛的要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分歧。


  
  在当时,韦尔斯利大学并没有为大一新生准备宿舍,因此美龄和她的同学们只能暂住在韦尔斯利镇居民的家里。每次下课后,美龄都要回到位于克洛斯大街6号波特夫妇(thePorters)的家里。她会在客厅里放一张凳子,然后站在凳子上演讲,听众就是波特夫人。演讲时,美龄还可能因为失去平衡而从凳子上摔下来,或者因为没有爬上肥皂箱子而甩下一只拖鞋。到了大二,美龄就能顺利住校了,她住在名叫“木庐”(WoodCottage)的宿舍楼。
  
  为了确立自己在韦尔斯利大学的地位,美龄有时会去南方人俱乐部,也会和南方人一起用那种南方特有的慢吞吞的语调说话。尽管这种慢吞吞的语调一直是老师们反对的说话方式,但南方人经常使用的“你们大家”和“我估计”却依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保存了下来,只不过美龄自己的语速却明显变快了。衣着方面,尽管她有很多漂亮的中式礼服,但美龄几乎从不在公共场合穿出来,相反她会选择更方便的水手领上衣、裙子和久穿不坏的鞋子,这种搭配在当时的韦尔斯利大学才是时尚,不过美龄也会经常在上衣或夹克上加一些丝绸装饰。
  
  大学生的观念和品位都是不断变化的。1913年,学校里的大四学生举办了他们的第一场舞会,参加舞会的人全都打扮得体。之后短发和立体派艺术开始引领时尚潮流,但韦尔斯利大学的学生们却还是拿着书包穿梭于不同的课堂之间,这一点令学校的教授们颇为恼火。不过后来战争的风暴也影响到了这里的大学生们:欧洲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到了1914年8月,欧洲大陆已经完全淹没在了战争之中!这时美龄刚升入大二。之前积极投身于女性投票权运动的她开始冷静地思考战争、和平和军备问题。反战主义运动依然很强势,欧洲战争也让韦尔斯利大学的学生们分为两个派系,他们有的支持德国,有的支持比利时,还通过演讲、捐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美龄是一个很有决心、很聪明、好奇心很重的人。教过美龄的安妮•凯姆波尔•图埃尔(AnneKimballTuell)教授这样评价美龄:“她对所有事情都很有想法,她总会提各种问题,探求各种想法的本质。她会某一天跑进来问文学问题,第二天来问宗教问题。”美龄经常还会探索有关道德的问题,她还是一个对真理非常坚持的人。当时的大学生并没有明确的专业,学校只是要求学生们专修两个系的课程,然后再学习一些其他领域的课程。美龄选择了英国文学和哲学。“在学业上她很聪明,无论书面写作还是口头表达,都比其他学生要好。她的英语非常地道,和我们这些本土人一样能灵活运用。”图埃尔说道,她也是美龄在韦尔斯利大学最亲密的朋友和导师。“不过,美龄也不会总找苦差事。”她还选修了法语和音乐两个专业。此外,美龄还学习了包括天文学、历史、生物学、英文写作、圣经历史和演讲艺术等课程。
  
  小时候的美龄在中国学习过《旧约历史》的课程,这还是她的必修课之一,这段经历也给这位来自中国的女孩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认为《圣经》是美国文化根基的组成部分之一。“也许我,作为一个外国人,比我的同学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基督教义在美国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美龄后来回忆道,“我把上帝对于美国的庇佑,甚至包括那些小瑕疵和罪恶的成分,也联系到上帝的教化上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