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节 南宋词坛第一大家———辛弃疾
-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勇冠三军的民族英雄。他生活在“南共北,正分裂”的历史时期。面对金兵的不断入侵,他以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于中年蒙受谗劾,赋闲近 20年,直至忧愤而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近 20年的赋闲生涯,有 10年之久是在铅山县八都乡期思村瓜山之下的瓢泉度过的。
1186年,辛弃疾自带湖漫游四乡,发现此泉,即一见钟爱,流连忘返。
《洞仙歌·访泉于奇师,得周氏泉,为赋》中曾感喟:“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
孤负平生弄泉手,叹青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人生行乐身,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于是,他将此泉及房屋购下,又因泉形似瓢而命名瓢泉,并改奇师村为期思村。期思者,期待希冀也。
如此易名,无疑寄托了辛弃疾结束南北分裂局面的殷切希望和东山再起为之奋斗的博大胸怀。1195年春,瓢泉“新葺茆檐次第成”,翌年,辛弃疾举家定居瓢泉。
瓢泉作为辛弃疾的最终归宿,泉水映下了词人仰天长啸的英姿风貌,见证了辛词中许多名篇佳作。秀美的瓢泉山水,闲散的乡居生涯,并未消融词人的爱国热忱,忧心时事的情怀仍常流露于字里行间。清泉边,词人曾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他曾表示,“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深切怀念早年“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戎马岁月。即使在醉梦之中也不忘统一大业,写下了“布被秋霄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的感人词句,发出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烈吟啸。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生前屡遭投降派、贪官污吏的诬陷、弹劾,死后一年又蒙受“迎合开边”的罪名,致使家人惨遭株连,自瓢泉匿逃到福建等地避难,只剩下孤坟一座陪伴英灵。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