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中外语文故事 > 第 2 章 中外文学名家的故事 ———时代的画家,文学的巨匠
第7节 南宋四大诗人之一———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

陆游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自幼好学不倦,十七八岁时便已有诗名。29岁时,陆游到临安(今杭州)应试,一举夺魁,秦桧孙秦埙居其次。于是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官。第二年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且又“喜论恢复”,被秦桧除名,从此便失去由科举取得功名的机会。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才谋得福建宁德县主簿的小吏一职。此时,陆游已经 34岁了。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孝宗即位,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进士出身,但他并未真正得到重用。46岁时陆游奉命入蜀,途中游览壮丽河山,并凭吊了屈原、杜甫等人的遗迹,将一路的见闻写在散文集《入蜀记》中。48岁时,四川宣抚王炎邀请他到南郑助理军务。他戍卫大散关,来往于抗敌将士之间,又考察山川地形,为北进长安作积极准备。后来,陆游把这一时期所写的诗集和文集命名为《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军旅生涯。但是不久后,王炎便被调离川陕,而陆游也不得不离职而去做成都安抚使参议官,来到了范成大的幕下,每日饮酒作诗,以浇心中块垒。因同僚笑他颓放,故而索性自号“放翁”。

54岁后,陆游回到东南,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做官,后因遭到弹劾而被罢官。这一年,他 66岁。罢职还乡后,陆游退居山阴 20年,但是抗金的念头从未断绝,直到临终前还写了《示儿》一诗,表示心中的牵挂和遗憾。

陆诗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二百首左右,作品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 66岁罢官东归,前后近 20年,存诗二千四百余首。这是陆游诗歌创作的成熟期。因从军南郑,他的作品充满战斗气息和爱国激情。

第三期是从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也有 20年,存诗近六千五百余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还表现出趋向质朴沉实的创作风格。

陆游一生力主北伐,虽然屡受主和派的排挤打击,但是爱国之情至死不渝,并始终贯串于他的作品中。因此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诗人”。死前曾作《示儿》一绝:“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最能表现陆游创作精神的代表作。

陆游主张诗文为发泄人心郁闷的利器,又主张养气以求工。其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他的七律,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样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但是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 130首。他的词纤丽处似秦观,雄快处似苏轼,超爽处更肖辛弃疾。以《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卜算子·咏梅》最为著名。

陆游亦工书法,精行草和楷书。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凝式)”。其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