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碰撞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同时印度是多种宗教的发源地,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佛教,全名佛陀教育,是创始人释迦牟尼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它劝人从善,主张因果报应,尘世的浮华都是空,只会给人带来困惑和灾难。佛教主张排除一切杂念,潜心进修,不食荤腥。后来传到东亚和东南亚,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从信仰人数来看,佛教输给印度教。特别是在印度本土,印度教更是国教。印度教形成于8世纪,它是综合各种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教,得到了当时印度上层人物王孙贵族的支持。印度教逐渐取代婆罗门教、佛教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而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则是坚定的穆斯林,并将伊斯兰教作为合法的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但不管怎样,印度教是莫卧儿帝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信徒也最多,对印度人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人类历史上凡是宗教的碰撞总会产生很多事件,当外来的伊斯兰教遇到本土的印度教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

佛教、印度教和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一种古老宗教,佛教和印度教都起源于此。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来到印度,开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作为一个原始部落,雅利安人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须膜拜、礼赞、歌颂一切自然神祇,且将赞歌编为圣典,相互传颂。到了后期,与人们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神祇,受到更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渐转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印度教的历史与婆罗门教和佛教比起来要短很多,它大约在公元八世纪出现,并逐渐得到了印度上层人物王孙贵族的支持。印度教继承婆罗门教的教义,仍信仰“梵”,并对佛教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点,加以吸取借鉴。但印度教并不完全等同于婆罗门教的教义、教规等,它有创新,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婆罗门教本来是一个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个具有相当特殊性一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应以“梵天”、“毗湿拏”、“湿婆”三神为主神。

印度教教义认为,“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毗湿拏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在三个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湿拏或湿婆立为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并都是这两个神之一的化身,因此印度教是一种特殊一神教。同时,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欲的主张,在某些教派里将释迦牟尼也看作主神的化身。印度教因为教派众多,教义多种多样,有些相互冲突,是印度人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印度教的教义中有很多传奇动人的神话故事,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印度教对于普通印度人的影响。

从前有一个著名的国王,名叫耶夏哈克多,首都叫做修巴婆榜地城。城内有一座宏伟的庙堂,里面供奉着高丽女神(湿婆神的妻子)。在城南有一个名叫“女神之池”的池塘。每年的阿夏达月(印度六至七月)的十四天祭典日中,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在此沐浴。

有一天,有一个名叫达婆拉的年轻洗衣工来这朝拜,在这儿碰巧遇见了另一家洗衣店的一个名叫马达娜逊达丽的少女。达婆拉对这个美丽的少女一见钟情,回家后,他对这名少女犹念念不忘,害起了相思病。

他的母亲见他这样,问清楚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母亲知道后,向丈夫维马拉说起这事。维马拉为了解除儿子的相思之苦,并且儿子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他对儿子说,“你不要这么伤心,事情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的。我认识一个朋友,他正好认识马达娜逊达丽的父亲,我明天就请他做中间人,我们一起去提亲。我们两家无论家世、财产、职业都相当,你又不差,他们一定会答应这门婚事的。”第二天,一行三人一起到女孩家去了,双方寒暄以后,维马拉就向舒达巴达(女孩的父亲)提起婚事,舒达巴达马上就答应了。不久之后,舒达巴达就选了一个吉日良辰,把女儿马达娜逊达丽嫁给达婆拉,从此两人过上了恩爱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马达娜逊达丽的哥哥来到达婆拉家里,邀请妹妹和妹夫到自己家里参加,参加高丽女神的祭典的。第二天一早,达婆拉和妻子马达娜逊达丽及妻子的哥哥出发妻子的家去。三人很快来到修巴婆榜地城,这是达婆拉和妻子相遇的地方。达婆拉一时间心血来潮,一定要去感谢高丽女神赐给他这么美丽善良的妻子。妻子和哥哥认为没有准备丰盛的供品,空手是不能参拜的,应该明天再来。但是达婆拉坚持一个人去参拜,当他看着雄伟壮丽的女神塑像,心中涌上许多想法。他首先感谢女神给他的爱情,进而想到女神是万物的主宰。人们用各种方式祭拜女神,每年都会有很多动物献给女神,但是从来没有人自愿的用生命祭祀女神。想到这里,他突发奇想,他要把自己的人头献给女神面前,表达对女神的感谢。

紧接着他看到窗户下有一把剑,他立刻拿来砍掉脑袋,真的用自己的头祭祀女神。哥哥见他进去好久都没有出来,担心出什么问题,就让妹妹在门口等着,他进去看看。哥哥进去后只看到妹夫身首异处地躺在地上,他吓傻了,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哥哥的责任,出于自责竟也拿起剑自刎谢罪了。马达娜逊达丽又等了很久,看到丈夫和哥哥都没有出来,非常担心,并且天很快要黑了,她只能进去找人。当走到寺庙里面发现丈夫和哥哥都已经死去,伤心欲绝。她立刻跪下向女神祷告,“伟大的女神啊,您是掌管幸福、善行及神圣的法条的最高神明,您可以占有湿婆大神一半的地位,更是庇护世间女子,为人们摒除悲伤的女神。既然这样,您又为什么夺去我丈夫和哥哥的性命呢?希望您能解除我的痛苦,把我性命也带走吧

女神听到她的祈祷,决定挽留她的性命,并且答应她将丈夫和哥哥的头分别装到身上去,并使他们两人复活。马达娜逊达丽急忙跑到两具尸体旁,因为一时的心慌意乱,竟招致了意外的错误。原来她将丈夫的头装在哥哥身上,把哥哥的头装在丈夫身上。就这样,两人在女神的帮助下很快地复活了,又站了起来,只是头和身体却彼此错配了。他们跪下感谢女神,三人高兴的离开了。马达娜逊达丽走在路上时,发现哥哥穿着丈夫的衣服,丈夫穿着哥哥的衣服,猛然醒悟,原来头装错了。

该怎么办呢?她很着急,不知道哪个是丈夫哪个是哥哥,她向贤明的国王耶夏哈克多求救,得到的回答是,两人之中,装有丈夫的头的人,才是的丈夫。国王的理由是头为人体最重要的部分,人就是凭此才被识别的。

印度教的典故有很多,印度教的神无不是善良、智慧的化身,他们在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人指引方向。而普通人对印度教教义是绝对信奉的,在世界宗教史上,任何的宗教都要求信徒的唯一和绝对的忠诚。虔诚的信徒可以为了宗教放弃生命,当他们信奉的宗教面临危险时,他们会主动的做出反抗。

两大宗教的致命邂逅

莫卧儿帝国来到印度,同时带来了他们的信仰,伊斯兰教。两种宗教在美丽的恒河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在莫卧儿帝国的初期,穆斯林作为胜利者,他们理所当然的要宣扬他们的宗教和文化。穆斯林统治者强迫非穆斯林的子民交税,甚至在印度教教徒在节日的时候,或者去寺庙朝拜的路途中都能遇到穆斯林官员的强制性收费。穆斯林教徒是想通过这种强制打压的方式让印度教徒做出妥协,放弃他们原来的宗教信仰。历史事实证明,穆斯林教徒的行为得到的反应只能是印度教徒的仇恨和抵抗。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都不会轻易改变他们的观点。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在帝国的初期,内乱不断。

阿克巴继承王位之后,改变了以前的对待印度教徒的强制、粗暴政策。阿克巴当然有他这么做的原因,首先穆斯林作为入侵者只占印度总人口的很小的一部分,阿克巴想要很好的统治莫卧儿帝国,并保证政权不再受到威胁,只能和印度土著的王公贵族搞好关系。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支持阿克巴的想法,阿克巴力排众议将法律制度制定的更加宽松合理,使得印度教徒的权利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阿克巴同时努力废除了向印度教徒的各种繁杂的税收,这些措施理所当然的受到人民的拥护,阿克巴得到了印度土著人的爱戴,自此开始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开始了较为和平的共处。

莫卧儿帝国的皇帝们在和印度教徒的接触中,渐渐受到印度教文化的影响。有些帝国皇帝甚至非常喜欢印度教的音乐家和画家,这对宗教的融合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每个统治者都能宽容大度的看待印度教徒,贾汗吉尔的儿子沙•贾汗在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公然叛乱,在贾汗吉尔死后登上王位以后,自然激烈的反对父亲曾经推行的较为宽容的宗教制度。沙•贾汗执行了非常严格的伊斯兰教的专制制度,禁止修建印度教的宫殿庙宇,印度教的宗教仪式被禁止。沙•贾汗的儿子奥朗则布的政策更加极端,他处死了力图融合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哥哥,只准伊斯兰教教徒内部通婚,对印度教徒重新征收各种税收,极力排斥非伊斯兰教的音乐和艺术等。

17世纪及其以后的印度不仅仅是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碰撞,在英国人踏上这片热土后,带来了基督教。而三种宗教碰撞之后,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