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节 消除自卑感
-
消除自卑感
自卑感是一种过低评价自己的自我意识,它会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会危害身体健康。克服自卑感,应该做到:
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我,增强自信心。人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由于先天和后天方面的差别,在能力、素质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是不足为怪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扬长避短。不要老是拿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与别人的优点相比。客观充分地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夸大自己的缺点,更不抹杀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确立恰当的奋斗目标,从而树立起生活的勇气。特别要注意对缺陷的弥补和优点的发扬,将自卑的压力变为发挥优势的动力,从自卑中超越自我。
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客观世界错综复杂,在实践中遭受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要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训,使自己得到提高。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和挫折而一蹶不振。
注意改善人际关系,积极与人交往,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注意处理好与之一起生活、学习、工作的人际关系,与他们交朋友、多谈心,对其他的人也应该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首先要看重自己,别人才不会轻视你。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关键还在自己。要主动地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多从群体活动中培养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可避免因孤陋寡闻而产生的畏缩躲闪的自卑感。同时,扩大生活范围,更多地接触人与事,与他人建立友谊。
调整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高压环境,人们越来越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社会适应力和人际关系,以胜任各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否则容易产生疲劳和自卑的感觉。
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自信心。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就要下定决心克服,在实践中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对于外界的不良刺激不要过于计较,“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选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必能取得成功。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可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直到成功;不断的成功可使你树立信心,变自卑为自信。
自卑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消极属性,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如果孩子发展到严重的自信心丧失,还会出现更多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异常。那么,孩子自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一、缺少成功体验
平时做事成功率不高,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受到了过多的失败与挫折。某一口才不太好的学生,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失败,受到人们的哄笑,心里感到很不好受,恨不得找个空隙钻到地下去;某小学二年级女生,在与小伙伴交往时特别不自信,上次班里选班干部,她的票数很多,可她说什么也不愿意当,后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她担任了班里的文艺委员,可最近由于组织联欢会受到了阻力,她又开始打退堂鼓了。据南京市对1200余名小学生调查,有失败感受的学生竟然高达四分之一。有的孩子想获得好的学习成绩,结果事与愿违;有的孩子想组织好一项活动,效果却不理想;有的孩子想使自己勇敢起来,但还是受到别人讥笑……如此一次又一次地经受失败与挫折,使孩子在心里产生一种“我不如人”的消极定式,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与动力逐渐地减退,严重的甚至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念与求知的欲望。
在影响一个孩子成才的诸多因素中,打击最大的莫过于“失败”了。在失败感伴随下成长,会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会出现孤独不安、考试焦虑、过分自责、行为退缩等心理障碍。
二、学习遭受挫折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是超乎寻常的,有的家长甚至仅仅拿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只要成绩好,孩子一切都好;只要成绩不好,孩子一切都不好。家长的这种思维方式和评价标准也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背负了太重的学习压力,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偶然在考试中失手的孩子,迫于大人的压力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有一个学生是一个爱劳动、懂礼貌的孩子,只不过在学习成绩上表现一般,因此,他总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心目中的好伙伴;另一个初二学生性格内向,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比别人笨,不是学习的料,自卑心理很重,最终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后来发展到上课不听讲,作业从来不做,考试交白卷,在家与父母情绪对立,听不进家长的话,每天放学就与一些社会青年在一起,抽烟、喝酒、打架。
三、能力不足
孩子同大人一样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一些先天或后天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在能力较强者面前往往感到自愧不如,他们会由于自身的条件不如别人而产生挫折感。有的孩子记忆力不好,别的同学一下子就能记住的东西他要花很长的时间、费很大的气力才行,常常被同学说成“笨蛋”;有的孩子社交能力不强,不善于与别的孩子相处,学校里没有好的朋友或伙伴,与别人格格不入,常常会感觉到做人很失败;有的孩子五音不全,连一首完整的歌都唱不下来,常常会受到别人的鄙视,自己也觉得很失落;有的孩子天生运动能力欠佳,身体的协调性也不好,跑步、跳绳样样都落在别的同学后面,常常在心里自责自己……
更为糟糕的是,如果这些某一方面能力较差的孩子不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对待与引导,他们就会在心里产生畏惧,对许多事情望而生畏,从而产生恶性循环,人家是强者更强,自己是弱者更弱,与别人差距越来越大,自己的自卑心理也愈来愈烈。
四、生理上有欠缺
一些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常常体验着不能与常人相比的失望与痛苦,陷入自轻自贱的自卑境地;一些太胖、口吃、五官不正的学生也会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有位女生因为有点胖,总觉得同学在背后耻笑她,一次老师找她谈话,其间无意中谈到了应注意锻炼和饮食的问题,她因此认为老师也因她胖而瞧不起她,于是她感到很自卑,她上课再也是无法集中注意力,下课后也不想看书,自己不想和别人玩,别人更不想和她玩,变得很颓废,上学对她来说简直就是“活受罪”。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