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别当“塑料碗”,创造加薪的机会
-
如果想要通过上班赚钱,以保证自己30年后不为钱发愁,那么,在工作中就不要充当“塑料碗”,努力创造加薪的机会,这样才能够让自己赚取更多的钱,才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钱生钱”的机会。
大家都见过塑料碗吧,在外面吃快餐的时候,会用到一次性的塑料碗,这种碗不用洗,用完了就扔。让大家在职场中不要当“塑料碗”说的就是不要被雇主一用完就“扔掉”。
林婉,25岁时进入人人称羡的金融业。当年进入金融业,就像是拿到“金饭碗”,没想到10年后,新进的一些理财专员在大学时,就已经拥有好几个证书,因此银行认为,资深员工产值不高,35岁就请她优退。她说:“我那时心情很沮丧,觉得自己连‘瓷饭碗’都不如,简直就是‘塑料碗’,被雇主用完就丢!”
说实在话,现在是一个很难靠单种行业终老的年代。10年前的“金饭碗”,到今天可能因为经济环境变动而改变。如果个人心态与竞争力不能随之变动,“铁饭碗”随时都有可能变成“塑料碗”,用完就被丢掉了。就连以前是“铁饭碗”的邮政,现在也一直在精简编制,宁缺不补,邮务人员还要代销各类商品,甚至帮邮局推销保单。所以,我们在工作的同时要不停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要被别人当成“塑料碗”,要努力创造加薪的机会。
加薪是职场中最为敏感的话题。上班的主要目的是挣工资,而工资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人们肯定希望自己的工资一年比一年高,但是工资的高低不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自己所在公司的赢利水平、同类公司的平均工资水平、自己的职位和对公司的贡献大小。如果在大公司上班,加薪的事情根本不用自己操心,公司有严格的薪酬制度,同样的职位基本上是同样的工资,如果职位提升了,工资也同样会提高;如果职位没提升,但是工作业绩突出,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自然会得到额外的奖金。
如果在小公司上班,情况就不同了。小公司的工资基本上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同样的职位可能会有不同的工资待遇。所以,如果在小公司上班的话,要尽量提升自己的工作业绩,工作业绩突出是加薪的基础。如果平时工作表现一般,是不可能有加薪的机会的。如果公司有裁员的需要,你甚至会是被裁的那一个。
在某种程度上,如果公司离不开你,你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那么加薪就不是问题了。所以,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己在某一方面独有的优势,比如技术、市场、客户关系等,让老板离不开自己,这样获得加薪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给老板留下不错的印象。如果老板对自己印象不好,加薪就很难。老板对自己的印象如何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其次是是否会为人处世。
万琳在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公司的一个客户给她打电话,请她去他们那里做一次咨询,咨询费是5万元,直接付给万琳。说实话,一次咨询8万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是,万琳考虑再三,还是婉言回绝了对方的要求。后来,她的老板知道这件事情,对她大加赞赏,号召全公司同事向她学习。还主动把她的工资提高了一倍。
虽然万琳失去了一个轻易就可以得到8万元的机会,但是她为自己赢来了增加一倍工资的机会。如果万琳当时答应去做这次咨询,她的老板知道之后肯定会开除她,而邀请她的那个客户也不会收留她,对公司不忠诚的员工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如果那个客户因为某种需要收留了她,也会把她当成“塑料碗”,用完之后就会把她辞掉。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而竞争残酷的时代。在工作中,虽然我们默默无闻,忠实可靠,但动作迟缓,办事效率低下,就难免会被当成一次性的“塑料碗”,用完就丢。从公司这方面来说,如果不解聘这样的人,他们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就不能轻装上阵,就会被激烈的竞争大潮所淹没。所以,对于这样的人公司是不会费心“养”着的。所以,我们应该在不被当成“塑料碗”的基础上,努力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抓住一切时机为自己创造加薪的机会。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