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裘甫叛乱
-
裘甫(?—860),剡县(今嵊州)人。裘甫出身微贱,早年以买卖私盐为业。唐末藩镇割据,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四处漂泊。而政府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开支,一次次增加了盐茶酒的税收,裘甫也被逼无奈做了盗匪的头目。在公元859年的12月,他将流离失所的数百名农民整合成一支军事力量,在象山举旗起义,并很快拿下了县城。
面对裘甫起义,浙东的地方军队显然没有准备,也没有战斗力。在裘甫拿下象山之后,消息传到管辖象山的明州(今浙江宁波),明州州官吓得不知所措,非但不派兵反而将城门紧闭躲了起来。裘甫的军队作战能力也不强,不过数百人,士兵又是临时拼凑起来,缺乏战斗经验。地方军更好不到哪里去,兵员也少,不过三百余人,武器因长年无战事早已生锈。裘甫挥兵转向剡州。
浙东观察使郑祗德闻讯急调浙东所有唐军,另招新兵五百,派正将沈君纵、副将张公暑、望海镇将李珪等三人,领兵拦截裘甫。面对人数倍于自己的唐军,裘甫撤出剡州,在三溪设下埋伏,主力军在溪南把上游堵水截流,使下流水缓可以渡溪,另一部分在溪北诱引唐军。很快双方打在一起。裘甫命溪北军佯败退兵,引唐军渡溪水。郑祗德不知是计,急令部队追击,正当唐军渡溪水过半时,埋伏在溪南的主力军决开拥堵,溪水奔涌而下,唐军过半淹没水中,裘甫命令全军出动,此时唐军已无斗志,三名唐军将领被击杀。三溪一战成功,裘甫接着拿下了剡县。在剡县招募新兵。投靠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不多日裘甫军发展到三万余人。裘甫把它分为十二队,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改元罗平。他以刘暀为军师,以刘庆、刘从简为大将,大集粮食,大造兵器。自此裘甫声名远播,威震江浙中原。
仓促聚起来的数万人在最初几个月打了不少胜仗,郑祗德只能一边急奏朝廷等待援兵,一边派部下向周边邻县借兵求援。可朝廷的援兵一时半日到不了,邻县出兵也是成本很高,但战斗力都是不强,根本就不是裘甫的对手。由此上虞、余姚、慈溪、奉化、宁海等地相继被克。
消息终于到了朝廷,鉴于浙东一带复杂的地理形势,漫长的海岸,众多的岛屿,要打败裘甫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京城里找来找去没有找到合适人选。官员们议了又议,决定推荐安南都护王式。
王式是一儒将,出身显赫,他们家族出过四个进士,其中三个都还做过宰相。
王式在军事上颇有些才能。这可能正是朝廷推荐他的主要原因。他在安南任都护时,南昭来犯,已领兵马到了城下,先派遣翻译找到王式,王式却不慌不忙,轻轻松松一番话把翻译说动了心,经过翻译转化给南昭王,天亮之时南昭王撤了兵,声称只是来捉拿叛贼,并无冒犯王式之意。
安南都护府的都将罗行恭,手下有精兵2000人,王式都护府的中军勉强只有弱将残兵几百,罗行恭很是专横,但王式到安南后照样用棍杖击其背,对其训斥一番,然后将其罢黜到边境小城。
唐懿宗在王式即将上任前召见了他,他很好奇地想知道王式将用什么办法来打败裘甫。
王式答得也很直率,兵,只要有精兵,就能打败裘甫。
可打仗打的是银子,朝廷一时还拿不出这么多银子。
王式给皇帝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此时虽说花了大把银子,可能把裘甫给灭了,如果不灭裘甫,引得江淮一带群盗轰起,江淮一带的税收将大受影响,国家的用度大半依靠江淮,一旦江淮祸乱,交通禁绝,比起现在花的银子,所损失可就是非常巨大了。
王式还是说服了懿宗。没有银子不能歌舞,不能打球这可是大事。小皇帝下令以忠武、义成、淮南各地部队归王式指挥。在得知裘甫还有支骑兵后,王式又找来了数百回鹘与吐蕃的雇佣兵。王式就带领着他的军队杀向裘甫。
裘甫早就听说过王式之名。正在吃酒的他闻听王式杀来,心里很是发憷,连酒杯都端不稳了。
裘甫的军师刘暀是浙东人,对这一带非常熟悉。他算出王式一个多月就可以杀来,面对王式这样的名将,他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计划:趁王式未到,尽快占领东南地区。先快速夺取越州(今浙江绍兴),然后分兵守西陵(今浙江萧山东北,与杭州隔钱塘江相对),沿浙江(今钱塘江)筑垒设置防线,同时广泛征船造舰,西取浙西,渡过长江,东取扬州货财,再返取石头城(即金陵,今江苏南京)而据守,将可得宣歙(今安徽)、江西之人响应。另遣刘从简领万人渡海,进据福建。江淮两地之税银,富饶之地都掌控在起义军之手。
裘甫很显然没有这么远大的志向。他只是对他的军师说:“今天喝多了,这事明天再议。”刘暀很是生气,但又无法继续说服裘甫改变主意。
另一位谋士王辂给裘甫一个较为谨慎的建议。他建议裘甫效仿三国时的孙权,占领一些天堑要地,耕种自足,实在不行还可以退到海中小岛。这个方法相对刘暀已是非常保守了。这么保守的计策裘甫也听不进去,他已乱了方寸,不知如何选择,只是机械的应战。
赶到浙东的王式并没有立刻发起对裘甫的攻势。欲抗外敌,先肃清内部。越州城在裘甫起义后已经有了他的内应。王式先清查了这些有二心的官兵。然后张榜说明朝廷剿贼决心,打开粮库,赈济灾民,让饥饿的百姓先吃饱饭,断绝裘甫军的兵源。然后联络好当地的兵团商议好共同作战。在一切准备就绪,各路兵马齐聚,王式把他的军队分成东、南两路全面发起对裘甫的围攻。
已是脑内空白全无战略规划的裘甫,仓促应战,尽管抵抗顽强,打得艰苦,仍免不了节节败退的结局。部队人员消耗很大,人越打越少,失地增多,最后不得不退到了剡县。刘暀把失败的气都撒到了王辂身上。因为王辂是中途投靠而来,且还是进士出身,他常常穿一身绿衣,被刘暀鄙视地称为“青虫”。刘暀将王铬和他的心腹斩首,但此举也不能挽回裘甫军的失败。王式将郯城围了起来,并发起了总攻。这场郯城守卫战打得很惨烈。一共打了八十三战。官军力不能支,裘甫军也是筋疲力尽。最后裘甫施以诈降,想搞突袭,但没能瞒得过经验丰富的王式,双方又大打了三场。最后裘甫军百余人被擒。裘甫被押往长安,斩于东市。刘暀、刘庆等被王式就地处决。
刘从简趁城未破之际,领五百军丁突围逃走,一路转战到大兰山。在追敌和当地军队的合攻下,兵败身亡。
裘甫起义源自政府的剥削和民众的反抗,但他反抗的性质并不单纯。不能只归结于农民困苦境遇引起的零星爆发。跟随裘甫反抗各层阶级都有,从中过进士名流、到无产者、无用者、甚至土匪。起义者的领导在政治上很精明,他们能看清楚很多事情。后世所以常把裘甫的起义视为黄巢起义的先声。这两者还是有所不同。裘甫起义基本上在浙东一带活动,他甚至都没有打算离开这一带他熟悉的土地。黄巢与他不同。他带领他的军队辗转数千里,很少固定在哪一片地区。我们做个假设,如果裘甫采取了刘暀的计策,裘甫是有可能成功的,也许至少还会多坚持几年。在裘甫被镇压30年后,在乾宁二年(895年)晚唐董昌于称帝,国号“大越罗平”,改元顺天。以罗平(长江下游的圣鸟)为名,而裘甫就曾以此为年号。此政权至少和黄巢起义一样,也与裘甫起义有着历史联系。
裘甫起义,前后时间虽仅七个月,但它拉开了晚唐农民起义的序幕,为庞勋起义、黄巢大起义之先声。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