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第一章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这首诗出自晚唐的林宽的《歌风台》。林宽生年不详卒年不详,他大约生于唐僖宗初年左右,此诗是咏叹汉高祖刘邦的。林宽感慨不要笑那些马背上的英雄只会弯弓射大雕,古往今来的英雄是懂得诗歌曲韵的。
  
  和他同时代的章碣也有一首诗正好与他唱了唱反调: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用“刘项不读书”来形容草莽英雄,他认为草莽英雄是不解诗的,都是大老粗一类人。这里的刘指刘邦,项指项羽。但他没有想到他认为不读书的刘邦也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大风歌》。这首诗写得那也是英雄之气盖绝当世。就连不喜欢读书也烧过书的项羽也写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垓下歌》,英雄末路、美女宝马、儿女离别情、无可奈何眼前事,无不引人长叹。
  
  你还能说刘邦和项羽不解诗吗?


  
  林宽和章碣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都生活在唐代末年的唐僖宗时代。和他们在同一时代的还有一位草莽英雄,也像刘邦一样做过皇帝,虽然不如刘邦的时间长,仅仅两年。也有诗歌传世,这个要比刘邦的多,尽管我们很少把他和诗人联系在一起,但不可否认,他是唐末时代一个风云人物,经过他的手,大唐帝国的大厦被晃得是摇摇欲坠,几欲倾倒。这个人就是黄巢。
  
  黄巢存世的两首诗都与菊花有关。一首写于幼年,一首写于青年。
  
  让我们暂时变换一下时空,回到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代,走近这位小诗人、后来的大齐皇帝——黄巢。我们先从他的第一首诗谈起。
  
  这是唐朝末年的九月初九,在山东的鲁西南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的黄镇为了庆贺重阳节,约了几个当地乡绅才子,一起登高远望。曹州地处平原,并无高山,但历史久远,仍留下不少堌堆,也就是用土垒起的高台。站在高台之上,远望城中炊烟渐起,户户茱萸遍插,黄河如玉带蜿蜒向东。清风徐来,自然是神清气爽,游性大发。
  
  九月菊花开,曹州居民正有种菊花的传统,城里城外到处是黄花眩目,清香沁肺。特别是在重阳佳节,对曹州人来说更是一个隆重的节日。赏菊花,喝菊花酒,读过书的自然也会风雅一番,聚在一起,互相吟上几首诗,作上几幅画,评点一二古人古事,这是一个梦幻的菊乡馨城。


  
  曹州又称冤句,冤句是夏禹治水留下的地名,冤是曲的意思;句的含义是折。冤句是指济水蜿蜒九曲。至今在鄄城董口黄河仍有九曲十八道弯,不过这十八弯已无当年的水流湍急,但一道道弯可让人追想古道黄河。冤句的地理位置特殊,很有自己的特色。冤句之西是开封,东面接兖州,这里离孔子故里曲阜很近。她是江苏和安徽交汇点,同时是连接河南、河北重要中转站。盐运漕运、瓷器丝绸、南方的茶经她运往北方,北方的马匹由她转至南方,平时里南北货运交融,整个城市熙熙攘攘,煞是热闹。
  
  重阳节时秋意浓,霜杀风凄,叶落枯黄,百花已然凋零,天气渐渐转寒。此时季节,只有菊花傲步天下,一花娇艳独开,加上这城里独具特色的曹州一品金菊,更是惹得人们观花、赏花、品花流连忘返。加上天淡云轻,成群的大雁飞过,怎么不惹得诗情酒性皆发呢?此时,曹州城正沉醉在秋之景中。
  
  黄镇本也是当地农户,兄弟亲朋众多,看到盐利巨大,便合起伙来贩盐,一来二去也积攒下一些家业,在当地也算是富足一方。盐在当时属于官办,禁止私人买卖。人常说: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是人们生活必需品,又是五味之首。是人们每天都在食用又离不开之物,自然需求量很大。唐政府也看到了盐的巨大利润,它自不会放手到民间,盐业的经营也一直由官府控制。随着战争不断爆发,朝廷用度也日益增长,能给朝廷带来巨大财政收入的盐价自然是不断升高。唐玄宗时期,盐价是十钱一斗;唐肃宗时是百钱一斗,“官盐税之,则国足用”,这看似不起眼的盐所收的税款居然如此巨大,超过了其他税收。这时期朝廷每年能从官盐税中收入四十万缗。一千钱称缗,缗同贯,这四十万贯就是四亿钱。唐代宗大历末年涨到了六百万贯。一下子涨了十几倍。到了德宗时期,盐价更是一路飙升,每斗三百七十钱,比唐玄宗时期涨了37倍。这时的盐已经是朝廷赋税的重中之重,占了税收的一半。这宫里日常用度,官员俸禄,军需军饷,都要依靠盐税,对盐税的依赖越来越重。正是因为这一点,朝廷严禁民间进行私盐交易,并且制定了各种酷罚刑法,以警告企图染指盐业的民众,如凡贩卖一斗之上的要处以杖刑,贩卖超过一石盐的要处以死刑;同时朝廷还派出专门的人员四处巡查,以断绝私盐贩卖。
  
  山东靠海自然也是渔盐之邦、产盐之地,山东人好义气,讲义气,特别是地处鲁西南的曹州更是常出“悍匪”,远的如蚩尤,曾与炎帝、黄帝大战于此,汉高祖刘邦也在此筑台举义,像之后宋代的水泊梁山,清代的捻军、义和团很多将领都是出自古曹州。私盐的丰厚利润也让这位黄镇加入到贩卖私盐中来,这私盐贩运不光要与官有勾结,也要通匪,官匪两路打通,这盐的生意才能做的畅通。危险虽然危险,但这盐的飞涨已把这盐涨成了白银,怎么不让人趋之若鹜?除了通官通匪,还要有自己的一支护盐队伍,该文的就来文的,文的不行就来武的。加上曹州也是武术之乡,乡民好武,更使得贩盐队伍扩张。黄镇把贩盐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日进斗金。自己早已是深宅大院,婢奴成群,俨然成了当地的体面人物。
  
  站在堌堆最高处,左呼右拥把黄镇围在中间,这让黄镇很是高兴。面对一帮当地士绅才子,清了清嗓子大声说:诸位才俊乡里,重阳佳节登高,抚今追古,诗意溢怀。大家都是雅人,正该值此雅日尽些雅兴,若不嫌弃黄某府陋,就请一同吃上几杯,吟上几首诗,才不负这佳日重阳。
  
  黄镇的提议立即赢得众人的附和,齐声叫好。众人就从原路返回,说说笑笑进了黄府。黄镇也是早已经有了准备,家人已把酒菜备好,就等客人们到齐。


  
  黄家府邸,经过一番积累,家道也有几分殷实,这院子布置的也有几分清幽,小园香径,荷花亭榭,长廊画栋,雕梁厅堂,旁厅环绕。
  
  因为是重阳节,按唐代风俗,在重阳节这天,普天同庆,要饮酒赏菊。家家屋内屋外满园菊花盛开,满城菊花黄,清雅幽香。黄府也同样栽有许多菊花,花多为黄色,耀人双眼,昭显富贵。
  
  这些一朵又一朵盛开的菊花,有的绽开金瓣像迎接宾客的到来,有的则垂下嫩蕊一缕一缕弯腰谦卑,有的像少女芙蓉面,有的像闺秀淑雅,一团团,一簇簇,金满堂,玉满堂,金色玉色皆满堂,好一个满院菊海。
  
  众人一同来到后堂。按主从落座,仆人上了菊花茶,给客人饮用。
  
  这时黄镇拉着一个小孩子走了进来,对着众人说:“这是小儿,名巢,字巨天。已拜了清河郭老先生为师,盼祖上庇佑,或能博个功名,也盼各位才俊多多指教。”
  
  大家顺着黄镇一齐向黄巢看去。
  
  黄巢倒不怯生,大大方方给众人施了一礼,奶音未退地说:“见过各位叔伯。”
  
  众人很是欢喜,拉了黄巢坐下。
  
  这位小黄巢就是我们本书的主角,日后的大齐皇帝,这一年他才五岁。
  
  黄府已经是菊的世界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