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节 对中国教育培训界的一些看法
-
昨天下午去参加“影响力”公司的一个培训会,主题是“如何培养资产型人才”,但半天也没听到任何与主题有关的内容,正当大家慢慢进入轨道,以为要学到一些东西时就中场休息了。中场休息后本来想这下该进入正题了,结果却发现老师不知到哪儿去了,只有他们的工作人员“推销”产品,让人超级反感。
我坐在前排,回头一看,现场已经走了三分之二的人,我也离开了会场。大家都在抱怨听这讲座实在是浪费时间。我也不喜欢这种营销方式,但这已经成为了目前国内教育培训界的营销模式。
还好我也没完全白来,我从这会议中发现了一些别人没有关注的事情。
我发现“影响力”现在已开始“转型”了,他们公司的重点已经不在“学习卡”上面了,而是重点推广他们的“P-MBA”课程。或许是因为“聚成”到上海后和他们产生了竞争,或许这是他们为了摆脱“红海”而做的战略调整,我觉得这个调整是对的,这会对中国培训界各公司的“重新定位”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其实培训业一直都存在一个“跟风”的氛围,一个课程好,大家一拥而上,都想分一杯羹,也不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也没有用心去研究课题,只是去别人那里复制,听一次人家的课程,随后就自诩为“某某权威”“某某第一人”,到处招摇撞骗。这样伤害了大量学员的感情,也造成了国内培训界诚信的缺失。
大家都想尽快捞一把,都不愿静下心来研究顾客真正的困扰。有些人是“一招鲜吃遍天”,企图解决所有市场需求。这些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不创新,一直沿用那些旧方法旧套路肯定无法长久,所以一些老师渐渐被市场淘汰掉了。
真正的培训业应该是这样:术业有专攻,每个讲师或每个公司在各自的领域里深耕细作,以挖地三尺的精神去把某一门学问研究透彻,争取在自己的领域成为权威。这样顾客无论需要哪方面的培训,都可以找到最优秀的培训公司,那些浑水摸鱼的公司会被自然淘汰。
国外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国际大师”,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都有明确的定位,虽然他们__________的知识都很丰富,但每个人都有最擅长的课程,很少跟别人重复,所以他们是各自领域的绝对权威,所以他们可以“全球通吃”,成为世界级的讲师或培训公司。
所以我呼吁:所有的培训从业人员和培训公司都能专精于自己的领域,做深做透做到极致,到时候也可以把课堂开到国外,分享全球的市场。
2008年4月13日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