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史客1201·一脉 > 第 4 章 叶观澜:朱启钤与雍剑秋:交通系大佬与军火贩子
第2节 第二章

  
  鉴于座师门生这种“政治上相互援手、身份上彼此衬托”的利益关系,于双方都大有好处,所以像徐世昌这样科班出身的旧官僚当然愿意收朱启钤这类务实干练、前程不可限量的门生了。
  
   作为徐氏的门生,朱启钤政治上亦步亦趋,紧跟徐世昌。徐任巡警部尚书,朱是该部警察总监,徐转任东三省总督,朱也跟着调任东三省蒙务局督办。特别是在东 三省期间,朱随侍左右,与徐情同父子,据说后来朱启钤认徐氏为义父。在徐的着意提携下,朱政治上日渐发达,与徐利害与共,相互衬托。民国初年袁氏称帝期 间,徐世昌自恃清朝遗老身份,不好意思出来当官,但又不甘心退隐江湖,于是便让他的这位历任两届内阁交通部总长、一届内务部长,代理过两天国务总理的门生 朱启钤充当自己的政治影子,间接发挥着政治影响。
  
  朱徐二人情同父子,以致梁士诒都得走朱的门路来巴结徐世昌,不想三人交往无意造就了一个政治权贵集团。
  
   梁早年政治上紧跟袁世凯另一个亲信唐绍仪,后南北议和成功,唐绍仪这位美国耶鲁大学的高材生未免心存幻想,试图在袁大总统独裁政治下,享有责任内阁总理 的行政实权,因而被袁世凯抛弃。但作为唐绍仪亲信的梁士诒由于通过朱启钤攀上了徐世昌,政治行情不降反升,日后更是深受袁世凯的信任,一度贵为总统府秘书 长,人称“二总统”。后来机敏过人的梁士诒利用手中权力,依托交通四政发展起来的实业基础,成立了分享中国银行货币发行权的交通银行,同时网络了一批政治 实力派人物,结成一个盘根错节、复杂庞大的民国政坛关系网——交通系。梁顺理成章是这一派系的早期领袖。
  
  朱虽不是领袖,但也是这张网上的关键人物。正是傍着这张网,朱启钤后来才能在北洋政府多次位居要职。
  
  也是由于这张网的关系,当时社会各界的头面人物都争相与朱启钤往来。这其中就有军火贩子雍剑秋。
  
   雍剑秋,江苏高邮人氏,出身官宦巨贾之家。雍剑秋祖父辈多达七房,系咸丰年间声闻当地的书香门第、官宦人家。一年,七房兄弟为进京赴任或赶考,同乘一艘 海船北上,不料途中罹难俱沉海底。其时,七房共守一子,便是雍剑秋的父亲雍宪章。七房的先辈原本都是作官的,罹难前在扬州高邮一带拥有大小商号三十余家, 均为当地官商首户兼大地主。罹难后,七房遗产均为雍宪章一人继承。雍宪章独获七房巨款,不知是钱多作怪,还是受了七房海难悲剧的刺激,于是便讨了七房姨太 太。雍宪章的大太太王氏,系扬州官宦人家的女儿,与光绪朝的军机大臣王文韶是本家,生性骄傲,见丈夫得财娶小,一气之下便带着年仅八岁的长子雍涛和七岁的 次子移居上海。雍涛便是后来的雍剑秋。
  
  雍剑秋,初在上海学习英文,后到香港英国都会学堂念书,不久考入新加坡大学,又学习了德文。23岁大学毕业时,雍剑秋的英语德语都十分流利,这为他后来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军火买办商人打下了厚实的语言根基。
  
   不久,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东南三督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由于战时对慈禧“北上勤王”的圣意,佯作不知,拒不奉诏,联合提议“东南互保”,以东南一隅向 西方列强单独输诚,得到列强谅解,因此战后列强指名要李鸿章主持和议。李鸿章北上前,为观察京津形势,以便将来善后,指派上海道台余联和买办兼大官僚盛宣 怀,组织一个慈善团体,打着“救济”难民的旗号先行赴京。这个团体是以上海商人和洋行买办出资组成的。雍剑秋因擅长英、德语,得以充当慈善团翻译。
  
   上海慈善团北上京师后,明着经手两事:放赈难民,掩埋死人,暗地里却想接近联军,替李鸿章打探消息。当时联军纪律极坏,任意焚掠屠杀。据港台近代史教科 书记载,其中“尤以俄、德两国军队及英国的印度兵最为残暴”,连那些没有来得及西逃的旗籍王公大臣,亦不得不充当洋兵的贱役,这些满清权贵自然也寄望于慈 善团能与列强说上话,好改善境遇。因此,慈善团的中外沟通任务极重。
  
  雍剑秋由于能说英德语,一时间成了在京王公大臣的外交大员。 雍剑秋两面周旋,最后说动了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瓦德西答应不再扰民,居然给了他一个手令,于是王公大臣们纷纷恳求他保护。据其子雍鼎臣回忆,在雍剑秋 的交涉下,一次京师满族官员约百人拟将家眷送往天津,瓦德西竟备专车一列,并派内含骑兵的洋兵一队护送到津。途中护送洋兵欲行非礼,随车的雍剑秋出示瓦德 西手令,便把事摆平了。最后一车官眷平安抵津。
  
  此后,雍剑秋日益见信于满清权贵,并与各国公使和外国军官们搭上了关系,为他后来充当买办建立了广泛的人脉。
  
  1901年8月议和前后,雍剑秋还结识了一个重要人物——山西巡抚丁宝铨,由此开始了他的买办生涯。
  
   山西在晚清时期便以煤炭资源丰富而招来了外国资本。当时英国人办了一个采煤公司,计划用机器大量开采煤矿。不想遭到山西地方反对,当时众多的小煤窑主们 用土法采煤,效率低下,听说这个洋鬼子开办机器采煤公司,自然不答应,工人们也害怕断了活路。于是窑主和工人便联合跑到英资公司找英国人拼命,地方官劝阻 也毫无作用。英国人地方上没靠山,于是便直接压迫清政府,勒令山西巡抚进行镇压,保护英人开矿。时为山西巡抚的丁宝铨,害怕激起民变,左右为难之际便想起 了雍剑秋。雍剑秋接信后,立刻从天津赶来帮忙。恰巧这位英国鬼子是他庚子年间在京师认识的老熟人,两下一说合,英国人见山西民风强悍,不好硬来,便卖给雍 剑秋一个顺水人情,同意山西地方政府收购自己公司的计划,底价五万大洋。雍剑秋转过身将英国人的意见告知丁宝铨,但却隐瞒了报价。丁巡抚毫不知情,又急于 了事,一伸手便代表山西百姓慷了一回慨说:“十至二十万银子本巡抚还是花得起的,也是值得花的。”结果,雍剑秋便报价十万,中间差价五万大洋便被他赚到了 腰包。
  
  丁巡抚吃了大亏,还以为欠雍人情,居然与雍换帖结为异姓兄弟。这还不算,雍剑秋归津后,丁竟派文案崔廷献亲往天津向雍致 谢!谢礼为大洋五千两,鹿茸十付,熊掌十付,虎皮两张,金钱豹皮八张,狼皮褥十张,金酒杯十个,外加古瓶两个,一个是明趄宣德瓷器,一个是乾隆官窑出品。 这些礼物并非丁的东西,而是山西地方那些小煤窑主凑钱置办托丁带去的。
  
  一石三鸟,足见雍剑秋的掮客手段。
  
  有了五万银子做本钱,又有官场和洋人关系资源可资利用,雍剑秋连一般的官位都瞧不上了,京奉铁路某位总办一度委任他为丰台站站长,他干了两天便觉得没意思辞职了。不过为了今后便宜行事,他还是以二万两银子捐了一个直隶省后补道的官衔。
  
  1910年清朝颁布币制条例,各省设立造币厂,经一位户部任职的亲戚介绍,雍一度担任了天津造币厂副厂长。期间,一个德国人的到来为雍剑秋打开了军火生意之门。
  
   这个德国人名叫包尔德,原是瓦德西手下的军官,此番来津门,主要是替德商礼和洋行物色一个买办,不想邂逅了老熟人雍剑秋。可惜雍剑秋拿不出十万两银子的 押柜金,眼看买办一职也就黄了。幸而包尔德对雍兴趣很大,过几天又来津找他,要他单管军火生意,这样便可免缴押柜金。雍剑秋天生是块敢于冒险善于把握机会 的生意材料,于是便辞职作了礼和洋行的军火买办。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