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昌的无奈深似海。当着一大殿中国大臣,他没法儿求金军:您别撤啊! 而且,求也没用。 金军撤不撤,也不会征求张邦昌意见。 1945年,日军宣布向中美投降,也没征求汪精卫的意见。 儿皇帝,并非儿子,只是奴才。 主子都自身难保了,奴才有什么意见? 金兵甫退,开封军民和文武百官全面起反,各路“勤王”兵马风起云涌声讨张邦昌。张邦昌见势不妙,立刻迅速展开自救,册立元佑皇太后(即孟太后,宋哲宗废后,后来“明受之变”时又被苗傅和刘正彦抬出来替宋高宗3岁皇太子赵旉垂帘听政)为宋太后,入御延福宫垂帘听政;遣蒋师愈带信给康王赵构表白:“邦昌勉循金人拥戴,是想权宜一时以救国难,绝无他图!” 俊杰啊,俊杰,十分俊杰。按张邦昌说法,他才是大宋天下第一忠臣:“邦昌得知二帝蒙尘,哀号欲绝,以身投地欲殉家国,绝而复醒,金人却不肯收回成命,实在是口舌难争,邦昌又以首触柱速求一死,无奈金人昼夜监守,求死不能”。 怎样?如果不是金兵拦着,张俊杰早就以身殉国,杀身成仁了。够忠心吧? 可矢志一死的伟大忠臣怎么还活着呢? 原来,“忽然城中百官联名劝进,推邦昌为主以求自免。倘使邦昌手中有甲兵,一定与大金抗争到底!邦昌本不想忍辱偷生,只为百官劝谓:‘势已至此,虽死不能使二帝回迁,只有从权全人,才可保全宗室社稷,以谋后留。若坚持一节而死,一定连累二帝,怎么称得上是忠臣呢?’本来邦昌身为宇辅,世代承恩,主上蒙辱而不能死节,还有何面目见天下黎民!然而念及复兴之计,实在不忍心一死而置家国不顾!” 理由充足,心胸坦荡,舍已为人,大义凛然!宗室社稷,黎民百姓,诺大的中国,只有牺牲张邦昌的名节才能保全。张邦昌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不仅俊杰,而且文采。中国历史五千年,这样文采风流的言辞,汗牛充栋。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经验是:我们只要看到这样的文采,就知道,我们已经遭遇俊杰。 不久,张邦昌派人将大宋玉玺进献康玉,并献车驾、衣物及其他皇家御用物品一系列,自己以“太宰”(总理)身份退处资善堂。建炎元年四月,元佑皇太后传手书力劝康王登基称帝。之后,张邦昌赶到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跪求康王称帝,甫一见面便伏地恸哭,说自己“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当面慨求康王赐死。 康王赵构当着一屋子大臣宣布免张邦昌死罪。 张邦昌的这个儿皇帝,总共俊杰了32天。 靖康二年(1127)五月初一,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登基称帝,改元“建炎”,开国南宋,立封拥立首席功臣张邦昌为同安郡王、奉国军节度使、太保,五日一赴都堂参决大事,不久再升太傅,位列人臣之极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奸计得售,后路奏效,张邦昌这段时间天天睡觉都笑醒。为固宠,他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把亲自栽培多年的美艳养女和香进贡宋高宗,立刻宠夺三宫。后来金兵打到城下,因和香不准战报送进她宫中,所以赵构躺在温柔乡中懵然不知,直到金兵攻到宫门,赵构才慌慌张张从后官门逃命。和香向金兀术邀功说她缠住赵构准备献给金军,谁知却被金兀术认为妖媚惑国,砍了她的头。 孟太后其实从张邦昌称帝就衔恨于心,加上他进献和香乱宫,于是以民怨为由要求杀张邦昌。宋高宗上台后为收拢人心而起用民望最高的抗金老臣李纲为宰相,结果李纲入朝第一天就上“治国十议”,其中两议为“僭逆”和“伪命”,都是张邦昌的索命铁券。宋高宗哪里舍得杀这个奉上大宋玉玺、为他登基提供最大合法依据的拥戴功臣?他见势不妙,赶紧把张邦昌流放到谭州(长沙)避风头,还给了他个“昭化军节度副使”的官衔。但张邦昌卖国时利欲熏心,肆无忌惮,百官与老百姓当时慑于金军刀斧敢怒不敢言,但在在入目,因此他失势后立刻民情汹汹,国人皆曰可杀。建炎元年(1127)八月,左谏议大夫洪刍等告发张邦昌登基时盗取国库金银,并且还睡了宋钦宗的宫女(即宋钦宗潜在小老婆,宋高宗潜在嫩嫂),宰相李纲也屡次上奏要求杀张邦昌,朝廷沸腾,民怨冲天,实在是保不住了,宋高宗被迫宣布:“张邦昌赐死,不予株连九族”,同时腰斩书“张邦昌”三字以示百官的宋齐愈,诛杀王时雍。 宋高宗杀张邦昌,情非得已,比唐玄宗杀杨贵妃还不落忍。 杀岳飞时,连家属都恶狠狠地“悉被充军”。 还有哪位朋友认为宋高宗不是昏君的? 张邦昌这个大言不惭吹嘘自己“以身投地欲殉家国……以首触柱速求一死”的嘴上勇夫,此时露出功名利禄之徒贪生怕死的本来面目。他在长沙跪听宋高宗诏书后瘫地大哭,哀怨凄厉,反复向钦差大臣、殿中侍御史马伸强调,宋高宗当面免了他死罪的!再三要求面见宋高宗被马伸拒绝后,张俊杰“徘徊退避,不忍自尽”,马伸催了好几次,他才连声叹息后被马伸的手下架上长沙天宁寺平楚楼去“自缢”,到现在也没弄清是他自己吊上去的还是人家等得不耐烦动手把他勒死的,连秦桧这个千古大奸臣都挖苦他说:“专事宴游,党附权奸,蠹国乱政”,导致“社稷倾危”,留下狗咬狗一嘴毛之千古盛景。 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了,人民群众已然当家作主了,也没什么“君”了,当然不提倡什么“臣为君死。” 不过,忠臣肯定不怕死。 怕死的,肯定都非忠臣。 岳飞死前没流一滴眼泪。 网上老有几个不懂事的跳出来给张邦昌翻案,说他也是“曲线救国”,也是“智忠”,也不容易,攻击岳飞只知杀戮建功,“一将功成万骨枯”,草菅人命,最应唾弃,云云。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卖国贼称自己是卖国贼。包括石敬瑭。 他们都称自己“俊杰”。 一个人是不是卖国贼,既非卖国贼自己定的,也非K4们定的。 是人民定的。真没听说过那句话?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想知道人民怎么看张邦昌吗? 张邦昌是东光县大龙湾人。可您无论什么时候去当地打听,没一个人承认跟张邦昌是同乡。 岳飞故乡汤阴,每年都大张旗鼓隆重凭吊岳飞诞辰。无论哪个党执政。 现在连西门庆的故乡都有人争,却从没听说过谁跟大龙湾争张邦昌故乡。 如果真有人争,只怕大龙湾要忙不迭敲锣打鼓倒贴银子奉送。 K4都是聪明脑袋,未必不明白如此浅显的道理。 没见他们写这样文章都不敢署名? 他们实在是想点击量想疯了,所以才跳出来吐这等惊人之语。 正因为如此,更加K4。 宋高宗诛杀张邦昌,全国军民尽开颜。宋高宗同志有苦说不出,心中隐痛。宋高宗的敌人金太宗大痛:“邦昌死,太宗闻之,大怒,诏元帅府伐宋,宋主走扬州……其后,太宗复立刘豫继邦昌,号大齐。”(《金史·卷77·列传第15》)张邦昌死得不冤。有几个人死了能导致两国战争的? K4都假装没看见这段文字。 金国会为一个南宋忠臣出兵伐宋吗? 如果会,他们应当第一个为岳飞被杀出兵。 可是,他们明确向宋高宗和秦桧提出:先杀岳飞,后有和议。 所以,还有一句话: 敌人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金太宗的格局,比1772年下诏为明朝忠臣袁崇焕平反、编明朝降臣洪承畴入《贰臣传》第一名的清朝皇帝乾隆差远了。 因此,金军终于未能灭宋。 只是,中国洋洋洒洒五千年历史,儿皇帝,不管当时是否得意风光,无论他们如何挖空心思文过饰非试图把自己打扮成“俊杰”,其下场都一样: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看着K4们声嘶力竭的无聊嘴脸,我想,也许,以后还会有人勇当儿皇帝。 但,他们的下场,只能跟张邦昌一样。 绝无例外! 张邦昌被赐自尽时,岳飞还是王彦、宗泽和杜充手下名不见经传的偏将。否则,岳飞一定会第一个挺身而出要求砍掉张邦昌的脑袋。 那个《金史》明载继承张邦昌的刘豫,运气就好多了。这个K4俊杰榜探花赶上了岳飞。他是岳飞最主要的敌人之一,N次被岳家军痛扁。 刘豫(1073—1146)字彦游,景州阜城(河北崇县)人,跟张邦昌一样,根本就是宋朝的官儿。他家世代农民,好容易到他这儿中了进士,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宋徽宗时他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被人揭发少年时偷同学东西,徽宗“诏勿问”,给他遮过去了。刘豫为报答徽宗知遇之恩,入官后频频上奏,烦得只想画画儿的徽宗不善,终于翻脸痛斥:“这个河北老农民懂个啥?”不久将其贬为两浙察访使,热脸贴个冷屁股,暴吃一大瘪。 宣和六年,刘豫已重新爬到判国子监(中央大学校长)和河北提刑(管理河北司法、刑狱、监察和农桑),进入高干行列。金人南侵,他高干也不当了,撒丫子一路跑到江苏仪征。建炎二年(1128)经人举荐,宋高宗任刘豫为济南知府,他却嫌济南离金人太近,上表“请易东南一郡”,想改去富庶的江南。宰相黄潜善很烦他给脸不要脸,严令他必须立刻上任,否则法办。刘豫怀揣一肚子怨气上任不到一年,金军借口宋高宗杀张邦昌大举攻宋,左、右副元帅完颜宗翰(粘罕)和完颜宗辅(后改名宗尧,女真本名讹里朵)进逼济南城下,以高官厚禄诱降,刘豫立刻杀了作战勇猛、力主死守的守将关胜,俊杰去了。城中百姓得知刘豫降金,满城沸腾,要拿他说话,这个靠宋朝荣华富贵的穷孩子,最后是用绳子吊出城去投降完颜宗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