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读者不能错过的当代美国最杰出四位小说家

时间:2013-04-24 19:15来源: 作者:老邱邱华栋 点击:
当代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有四个,他们是菲里普.罗斯、科马克.麦卡锡、托马斯.品钦和唐.德里罗。”这几个人算是美国 中的“F4”,其中,菲里普.罗斯是一个公认的多面手,越来越老辣,科马克.麦卡锡则是描绘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边境接壤地区的犯罪事件的

  复印美国人的生活
  
  写过颇有影响的《西方正典》和《影响的焦虑》的美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哈佛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教授曾经说:“当代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有四个,他们是菲里普.罗斯、科马克.麦卡锡、托马斯.品钦和唐.德里罗。”这几个人算是美国 中的“F4”,其中,菲里普.罗斯是一个公认的多面手,越来越老辣,科马克.麦卡锡则是描绘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边境接壤地区的犯罪事件的行家里手,文风十分坚硬和粗砺。托马斯.品钦的脑袋上顶着一顶“后现代小说大师”的帽子,也不可忽视,唐.德里罗更是后来居上,在最近一些年写出了不少风格独特的小说杰作,并多次被推举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获奖的可能性甚至比菲里普.罗斯还要大,其不可替代的“复印美国人生活”的特点使他越发显得重要了。
  
  从唐.德里罗的名字就可以猜出来他有意大利血统,1936年,他出生于纽约市的意大利移民聚集区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学毕业之后,他到福特汉姆大学学习人文科学,包括文学、哲学、神学和历史学,这为他后来的写作积累了广博的知识,也使他的小说呈现出非常开阔的视野。由于自小在纽约长大,这座城市的那种全球化文化混杂的环境带给了他很多滋养,大量实验性的、激进的美术、戏剧、音乐、和电影的展览与演出,使他耳濡目染,在文学观念上也必定是一个先锋派。
  
  1958年,22岁的唐.德里罗大学毕业之后,先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业余时间开始文学写作。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约旦河》发表于1960年,就呈现出了一种孤决的艺术气质,带有着那种后现代特点的滑稽和破碎感。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美国逸闻》出版于1971年,时年他35岁。这部长篇小说处女作深入到美国独特的历史当中,挖掘出美国的特性,书写了一个关于美国梦形成的故事。唐.德里罗一出手就呈现出和别的 不一样的风貌:他关心历史事件所映射出的当代社会问题,从中再结晶出思想来。从那个时候开始,近40年来,唐.德里罗以平均两年出版一本书的速度,不断地出版新著,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15部,发表了三本剧作,分别为《月光工程师》(1979)、《娱乐室》(1987)和短剧《允许上天堂的运动员之狂喜》(1990),他还写了一部电影脚本,出版了两部文学随笔集。
  
  1972年,唐.德里罗出版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球门区》。所谓的球门区,指的就是足球守门员活动和把守的那个方框里的区域,小说的题目暗示了人在世界上的存在,就犹如在球门区等待着被射门时的那种紧张状态。小说带有浓厚的存在主义印记,以小人物的惶惶不安来折射现代人的精神焦虑,是一部对美国人进行精神分析的小说。1973年,他出版了第三部长篇小说《琼斯大街》,这是一部描绘美国特有的大众音乐——摇滚乐如何受到年轻人喜欢的小说,,小说追溯了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由来,描绘了一群喜欢摇滚乐的年轻人的复杂生活,也是对美国1960年代那种文化反叛进行回眸的作品,宣示了青年亚文化多姿多彩和鲜活的力量。
  
  1976年,唐.德里罗出版了第四部长篇小说《拉特纳星球》,这是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作品,他自己创造了一个叫拉特纳的星球,来影射地球、甚至就是在影射和描绘美国的当代社会现实。在这个星球上,人们为欲望所驱使,并沉溺在物质主义的旋涡中无法找到自己。在这部小说中,唐.德里罗呈现出一种比较冰冷的叙述语调,在小说中,人的热度和热情很低,相反,他对物质和物体所散发出来的冰冷感则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就如同复印机一样复印生活的原貌。这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就更加明显,最终,他创造了一个叙事语调冰冷、描绘的画面繁复、如同复印机一样对当代美国各个领域的生活进行精确反映的文学世界。
  
  1977年,唐.德里罗出版了第五部长篇小说《演员们》,描绘纽约上层演艺界人士的生活,探讨了纽约这个名利场和多元文化混杂的世界之都的特性。可以看出,唐.德里罗的每部小说的题材都不一样,他喜欢书写他经验之外的任何题材,他视野开阔,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断地探索美国社会的本质。1978年,唐.德里罗出版了第六部长篇小说《走狗》,这是一部带有讽刺意味的政治小说,描绘了纽约和华盛顿的政客们,如何运作竞选,如何最终操纵这个“民主”的国家,显示了他关心现实政治的激情。
  
  从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美国逸闻》到他的第六部小说《走狗》的出版,这个阶段是唐.德里罗创作生涯的第一个阶段,前后持续了10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里,他以上述六部长篇小说,不断地实验着各种叙述语调,在小说题材的拓展上令人眼花缭乱,在对美国社会特性的挖掘上也很精到深入,在小说的结构形式和对语言摸索都有新发现,为他进一步地寻找到一种独到的文学表达方式,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一份文学杂志《新标准》上如此评价唐.德里罗:“如果有谁对将美国人变成复印文本这件事情负责的话,那个人,就是唐.德里罗。”我觉得,用“复印”来形容唐.德里罗的小说风格并不完全准确,但是却抓住了唐.德里罗的小说一个最大的特点。他创造性地以平面展示的形式概括了美国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我感觉,如果拿一个人来和他比拟的话,他的小说和安迪.沃霍尔的那些丝网印刷的“波普”作品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唐.德里罗的小说又带有着批判性的犀利锋芒,和对人文精神堕落的深刻的质疑,他并没有像安迪.沃霍尔那样“复印”,而是以深度和广度呈现了复印背后的荒芜。
  
  白噪音覆盖的世界
  
  我觉得,进入20世纪80年代,唐.德里罗迎来了他写作生涯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一个由较为传统的小说家,完全变成了一个后现代色彩非常浓厚的小说家,同时,写出了多部彪炳美国小说史的作品,逐步走向了他创作的巅峰状态。1982年,唐.德里罗出版了长篇小说《名字》,标志着这个阶段的开始。因为在希腊居住过一段时间,因此,《名字》这本书的第一、二两章的地理背景是希腊。从书名上,我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一开始不知道这是一部写什么的书。实际上,这是一部关于语言的书,关于名字和命名的书。唐.德里罗试图告诉我们,不同的文化对于现实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是因为存在着一个基本的语言现实:语言规定着对世界的命名,这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和能力,语言不仅表达了人的所思所想,语言也建构了一种符号化的、可以被认知的现实。
  
  《名字》这部小说中提及的地名多达一百多个,人物的名字在命名时也有许多巧合,说明了名字所代表的人物的虚构性。从结构上来看,这部小说分成四个部分,分别以岛屿、山区、沙漠和草原作为题目。岛屿部分是以希腊的库罗斯岛为故事发生地,山区则是伯罗奔尼撒半岛,沙漠部分则到了印度,而草原则是美国的堪萨斯草原。从情节上看,这部小说一共有三条线索,这三条线索互相交叉,但是最主要的主人公都是詹姆斯,他是美国一家跨国公司驻希腊的高级职员。三条线索中,最主要的一条线,是詹姆斯对某个没有名字的邪教组织的追踪。詹姆斯的妻子是一位考古学家,在希腊一座小岛上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詹姆斯和妻子处于一种分居状态,但是,他常去考古所在现场的那座小岛看望妻子和孩子,后来,他发现了一个系列的杀人案件:每个被杀的老人都是流浪汉,而且,他们的名字开头的字母都和他们被杀的地点地名的开头字母一样。于是,詹姆斯感到了迷惑和兴奋,他开始调查这个案件,后来,他和来到希腊的一个美国独立制片人弗兰克先生一起追踪到了印度,最终追查到了这个邪教组织的机构和头目。在印度,他们亲眼目睹了一次胆战心惊的邪教杀人事件。
  
  在这条主线的叙述之外,另外两条次要的情节线索,也如同伏延千里的草蛇灰线一样,穿插在小说的主情节干线中。一条是詹姆斯和妻子关系的危机、分居与试图和解的过程,另外一条线索,是詹姆斯作为美国跨国公司的高级职员,同时还有一个隐蔽的身份,他在希腊要搜集当地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的情报,他的这些活动涉及到希腊的日常生活,明显有唐.德里罗在希腊生活过的一些踪迹。我感觉,这部小说并不好理解,它表面上看,有着侦探小说的外壳,但是其内里,却是对时代症候的一种精神分析和语言语义学分析,是对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关系的透视,是对商业原则、军事情报、邪教文化在这个世界上隐秘存在的一种揭示。在更深的层次上,小说还将全球化带给人们的复杂现实和世界各地区的不平衡与文化冲突、人和自我的冲突,都放到了一个平面上来呈现。
  
  1985年,唐.德里罗以他的第八部长篇小说《白噪音》获得了美国全国图书奖,这是对他的文学成就的一个巨大的肯定。今天看来,《白噪音》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杰作。什么是“白噪音”?在给这本书的中文译者朱叶的信件中,唐.德里罗自己专门做了说明:“有一种可以产生白噪音的设备,能够发出全频率的嗡嗡声,用以保护人不受诸如街头吵嚷和飞机轰鸣等令人分心和讨厌的声音的干扰或伤害。这些声音,如小说人物所说,是‘始终如一和白色的’。也许,这是万物处于完美之平衡的一种状态。‘白噪音’也泛指一切听不见的(或‘白色’的)噪音,以及日常生活中被淹没的其他各种声音——无线电、电视、微波、超声波器具等发出的噪音。”
  
  因此,我们可以把唐.德里罗本人对白噪音的解释,当作进入这部小说的钥匙,和理解这本书的不二法门。因为,在高度发达的后现代社会里,白噪音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听不见也看不见的背景音,无时无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德里罗曾说过,“如果写作是思考经过提炼浓缩的形式,那么,提炼得最浓缩的写作,也许就会终结为关于死亡的思索。”《白噪音》这部小说,正是他“关于死亡的思索”的产物,德里罗的研究者马克·奥斯蒂恩教授称此书为“美国死亡之书”,在书中,“与死亡经验相联系”的白噪音,正是拒绝死亡的“人类的自然语言”,它十分均衡地一直存在在我们的身边,彻底覆盖了我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原来我们都错了:摆脱不靠谱的真理

作者:吕叔春

本书就是在深层透析人生的各种思想谬误的基础上归纳出了65个我们常常选入其中或即将陷入其中的误区编写而成的。正被各…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