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王久辛谈当下中国中小学生的精神处境

时间:2012-07-12 20:05来源: 作者:王久辛 点击:
我们一说改革,就好像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其实,我关注教育问题关注了两年,认真的、用心体验式的,包括我自已还有一个上中学的孩子。我观察很多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我切实感到需要实行12年义务教育,就是从现在的9年义务教育再增加3年。如果实行12年义务教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别节目《王久辛谈:当下中小学生的精神处境》-王久辛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杨敏
    
  杨敏:孩子六一放假了,但大人并不放假,那么谁来陪他们呢?王久辛您怎么看?
  
  答:今天我来的时候,就知道你要向我提这个问题,而且要让我祝小朋友们快乐。我征求了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一个六年级的孩子,还有一个初二的孩子,问他们:我今天到国际广播电台,我该向全国的小朋友们说句什么好呢?他们望着我,不知道怎么说。然后呢?我就问,你们怎么会没话说呢?他们说,确实想说点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好。然后我就把这个问题发到我的微博上了,有个叫“馨慈博客”的粉友给我回复说:“现在的孩子,快而不乐呵。”这什么意思呢?现在孩子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但是他们没有时间去快乐地玩。国内的小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接受“胎教”啦,然后呢?4…5岁时就开始进“学前班”了,因为7岁要上小学,这就有一个怎么才能上到一个比较好的学校的问题,比如说武汉,你要上学,就要给你一张卷子让你接受“考爹”,后来他们避谣,说不是“考爹”,是测验爹。对,就算是测验吧,那干嘛要测验孩子的父母呢?它这里边其实含着两个意思,第一个是看你父母有没有文化,有文化呢?孩子带起来就不费力;第二是看你这个家庭有没有经济实力,看你是不是有社会地位。这种方式,把我们的教育都有一些扭曲。我在意的是,今天我特别想跟大家说的一个词,好长时间不说了,我希望今天通过广播电台,我把它说出来,大家能记住它,叫:“起根发苗”。就是一粒种子、一个孩子,种子它最需要的是土壤,是在土壤里起根的;发苗最需要的是阳光和雨露,我们的孩子就是处在一个“起根发苗”的重要阶段。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教育做成一个健康的、阳光的、让孩子在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下呢?所以我今天特别想跟大家谈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关注当下青少年儿童的精神处境。
  
  我们经常说一些大人的精神处境,或者一个阶层、一个族群的精神处境,好像青少年儿童没有精神处境的问题。今天我想请全国人民都来聚焦我们孩子的精神处境,我们当下的孩子幸福感在大打折扣,而且他们的精神世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他们的时空被占满了,也就是说:从小学到中学;从早上六点半起床到晚上十点半后休息,这个时空被占得满满的。使很多人文,如友情亲情的教养、修养难以实施。第二、孩子的整个大脑,就被这些东西占满了。所以,孩子的这种精神处境呢?就使孩子的视野、思维,就基本锁定在这样一个很小的点上了。而且学习呢?尤其是三年级以后,面临的压力就越来越大。第一、是来自家长的压力。孩子拿回来的考试分数,而且现在考试是“周考”、“月考”,一个孩子小学五六门功课,“周考”就相当于“天天考”;中学七八门,一天要考一门多。所以说压力非常大,这是家长的压力;第二、是来自老师的压力。学校中小学老师现在是绩效工资,而“绩”就是全班同学的平均“分数”,如果你全班分数不高的话,你的工资就降下来,就低啦。那以后哪个老师还会接收低分生呢?谁又能保证老师不会歧视低分生呢?所以老师也很着急,就难免会给低分生“脸色”看。这个压力就开始来啦。第三、还有来自同学间的压力。学习好的要保证一直跑在前边,有压力;学习弱的要赶上来,更有压力。第四、还有社会的压力。刚才天琴小朋友说,她爸爸带着她去吃饭,遇到一个小朋友一说学习,就趴到桌上哭了。为什么,她不好意思说她的成绩,一说成绩不太理想,就不给爸爸妈妈撑靣子。然后自己也没靣子。第五、亲友的压力。比如来自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以及叔叔表姨们的压力。第六、最可怕的是自尊心强的孩子给自我的压力。现在的孩子,尤其六年级以上的孩子都有自尊心啦。去年以来我不断在微博上看到中小学生自杀,最小的自杀的孩子--九岁!所以那天我看到这条消息,我看得泪流满面,我很心痛很心痛。去年一年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二三十例。
  
  还有一件,就是去年十月份左右发生的事,一个九岁的孩子说“妈妈,我给你带了一份礼物。”妈妈问“什么礼物?”孩子说“你把头低下来,闭上眼,不许看。”于是妈妈就闭上眼、低下了头。然后。这个孩子居然用哑铃一下子砸在妈妈后脑勺,把妈妈砸死了。他很快被派出所控制住了,公安问他:“你把你妈妈砸死不后悔吗?”他说“不后悔,她死了就没人天天逼我写作业了。”满脸的严肃,果断。我们一定要关注孩子们的精神处境!我们全社会都要来关注--孩子在这样的精神处境下,他们焦虑,纠结,对于八九岁十来岁的孩子,你可能没有发现、没有觉察、没有考虑,他会有精神焦虑,但事实上,他已经非常焦虑、非常糟糕、非常绝望了。我今天发微博说:“中小学生的精神焦虑已经超过了农民工。农民工我干完活,累、工资低,但他能吃饱饭、能睡觉,没有那么多、那么重的精神压力、精神窘迫、精神困境。”现在的孩子面对这个冷寞的分数世界,你让他们说什么?所有的大人、亲人,都说分数最重要,是真理,他敢不服从吗?他能不服从吗?他们真是没什么可说的。所以,我们全社会都要关注教育,关注中小学生的精神困境。类似药家鑫事件的发生,就是社会的冷寞造成的。不是我们的孩子要冷寞,孩子都是天真的,他怎么可能去冷寞呢?他怎么能不爱人呢?他不喜欢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已的亲人和小朋友?他们的焦虑让他们顾不上来,他们真的很纠结。这种焦虑所导致的变态、畸形,我觉得都已经给我们当下的教育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质问--这种状态还让它持续多长时间?!我认为应当立即结束啦!这种精神气场,即,孩子们面临的精神气场,是极其恶劣的,我们不仅给孩子吃三聚氢氨、吃皮鞋,而且我们给孩子的精神压力超过了喝三聚氢氨牛奶,吃皮鞋,我确实要来呼吁,要让全社会来关心孩子们的精神处境。
  
  杨敏:王久辛,你怎么看待父母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
  
  答:其实我是不反对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我甚至设想,现在市靣上的语数理化英等等针对中小学生主课的教辅班,都应该在政府统一的规化、整合下,向兴趣班转型。要培养儿童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兴趣,所有加重孩子们课业负担的那些教辅班,不要开发了。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他是不可能学好的。我注意到,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我印象是:我们国家有21个孩子得了冠军,但留在数学领域的,只有一个人。剩下20人全都改行干别的去了。也就是说,他们在参加这个数学竞赛的时候,并不热爱数学。而人家外国人不是这样,哪怕得的是第二、第三名,人家仍然在数学这个行当上,人家就爱数学。你说他一爱就爱一辈子、钻研一辈子,你说他怎么不得诺贝尔呢?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杨敏:王久辛,您怎么看待少年儿童穿戴的成人化?
  
  答:这是整个社会理性化的必然结果。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经济思想弥漫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比如教育,我们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而且还立了法。按道理,在义务教育阶段就不应当再存在一个“收费教育”,这是违法的。但事实是--存在。而且非常疯狂。没人管!家长们被分数逼得无法,只好交钱去上教辅班,你不上就落后。孩子知道自已的成绩--分数,是花钱学来的,所以他们同学之间就没有了过去非常普遍的“互帮互学”,从小就学会了经济分析,学会了算计。你怎么理解孩子们的“成人化”?成人化不是服装穿戴的成人化,而是心理的成人化。如果不改变这种教育现状的话,社会看到的表靣是孩子穿戴上的“成人化”,其实,孩子们内心的苍谅,比如刚才我们说的九岁的孩子就自杀了?为什么他正是产生希望的时候,怎么就绝望了呢?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一定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在阻止孩子健康的成长,而让他尽早地看到了那个不该看到的东西。所以,孩子绝望了。
  
  杨敏: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少年儿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答:我们一说改革,就好像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其实,我关注教育问题关注了两年,认真的、用心体验式的,包括我自已还有一个上中学的孩子。我观察很多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我切实感到需要实行12年义务教育,就是从现在的9年义务教育再增加3年。如果实行12年义务教育,客观上,就拆掉了两个重要的门槛:一是“小升初”这个门槛,不需要了;二是“初升高”这个门槛,也不需要了。因为有这两个门槛,就制造了两次大的“动乱”。“小升初”时,不仅孩子及其家长靣临选学校的问题,“初升高”又靣临一次大的“动乱”,再次靣临选学校的问题。如果加上幼儿园升小学的“幼升小”和高考升大学的“高升大”,事实上是四道门槛,就是要三五年折腾一次孩子和家长。这个一级一级的“择校费”,不仅耗尽了一个家庭的钱财,同时也耗尽了一个家庭的精力。
  
  中国有2.08亿中小学生,这就是说有2.08亿个家庭及其成员在孩子成长的12年里,一直处在提心吊胆的“动乱”之中,不仅家庭成本巨大,社会成本也是令人不敢想象的。而且这四道门槛被教辅公司充分地利用,当作千载难逢的“商机”,又将这四道门槛不断提升,为教辅公司吸金创造了极其便捷的“康庄大路”。其实,只要严格“就近入学”,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你离哪个学校最近,你就只能在这个学校,校长也不能乱收一个学生,收了就罢你的官、罚你的款。事实上,就没有什么“好学校”与“坏学校”之分,甘肃会宁那个地方,蓝球场是土的,蓝球架子是木板钉的,但那个地方年年出高考状元。为啥?有一个懂教育的校长,有一群敬业爱孩子的老师,就够了。所以不在有没有塑胶操场,也不在有没有高楼大厦,甚至也不在有没有游泳池。我觉得,就是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用心教孩子的心,这是最重要的。我们有很多孩子,家庭很穷,但人家教出的孩子学习很好,真是“家贫出孝子”。这都是古往今来的至理名言,现在我们连这些基本常识都不要了,真是有点“数典忘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35岁之前要掌握的16条成功法则

作者:沃伦

一个没有掌握成功法则的人,好比盲目航行的船,在“东碰西撞”后,收获的必然是失败。本书是35岁之前成功的“导航图”…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