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何为营销大师? “营销大师”与其他领域的“大师”相似。与国学大师,经济学家,文学大师等等的标准差不多。无非就是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赢得本名族,自己的国家认可,还得到世界上相关领域的高度赞誉。他将一个领域带领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将一家企业带领成长成为世界著名企业,将一个品牌推向了世界,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营销大师具有创新的理论体系,有独到的思想,独立的风格,并通过实践检验后得到广泛认可,并取得很好的市场效果。以下这些营销大师基本符合“营销大师”的标准,其中无一位是中国人。 外国著名的营销大师有:杰亚伯拉罕,詹姆斯?韦伯?扬,乔治?葛里宾,罗瑟?瑞夫斯,艾尔?里斯,菲利普?科特勒,威廉?伯恩巴克,唐?舒尔茨,大卫?奥格威李奥贝纳,米尔顿?科特勒,原—平,盖瑞?亥尔波特,杰?亚伯拉罕,约翰?菲利普琼斯。 西方300多年的市场经济,培养出的营销大师也就是屈指可数的。但是,大师可不是营销人员,遍地都是。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唐?舒尔茨博士是世界最著名的营销大师之一,也是战略性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整合营销传播》是第一本整合营销传播方面的著述,也是该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经典著作。书中提出的战略性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成为20世纪后半世纪最主要的营销理论之一。为此,舒尔茨博士被全球权威的《销售和营销管理》(Sales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杂志推举为“20世纪全球80位对销售和营销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与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W?爱德华?戴明、戴尔?卡耐基、亨利?福特、比尔?盖茨和迈克尔?戴尔等著名营销大师和营销天才并列在一起。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是营销学理论研究的世界巨匠,弟弟米尔顿?科特勒则是全球著名营销实战大师,他们经营的科特勒营销集团,是美国乃至世界上顶级“脑库”之一,客户有300多家世界知名公司,包括摩托罗拉、IBM、福特汽车、麦当劳等全球500强企业。米尔顿将菲利普的理论加以实践的检验,再反馈给菲利普作为进一步研究理论的基础,这算是世界上最亲密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中国营销界现状 中国无营销大师,这话说得可能有些绝对,营销界的那些权威、教授可能要骂人了。我欢迎自认为是“中国营销大师”的人敢于站出来,让广大草根和精英们看个明白,读个清楚。 我想,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谁敢站出来说自己是“营销大师”,中国还没有营销大师。 中国的很多职位可能很饱和,可以优中选优,可以招聘到称心如意的人才。但是,营销岗位却是一个例外,永远没有饱和,许多企业都有“营销人才饥渴症”,全国大中小企业都有营销人才难觅的困惑。 不时在报端发现有一些企业老总钱多,脾气大,大笔一挥开出百万年薪,也很难找到理想的营销人才。这个在其他国家非常吃香并且收入很高的岗位,在我国却总是不能涌现优秀的人才,与其他岗位相比,这个岗位的收入在国内也是与自己的劳动付出成正比,很多人却不愿意干这个工作,很多还是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抛开自己的所学愿意干其他稳定的工作,旱涝保收,不愿接受挑战。 中国现在还没有营销大师,这是中国国情和营销的特点决定的。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逐步的完善中。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我们走得非常艰难。经济底子薄弱,创新能力较低,经济形式以国有为主,国家垄断着很多重要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各种经济形式发展不平衡。国有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很多领域无竞争格局。真正放开的领域不多。 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古老的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与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文化盘根错节,发展中出现了城乡差别、东西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在一起交织。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在齐头并进,自由贸易、资源垄断、权利市场、行业割据共生共存……中国的国情很“中国”。 经济发展了,中国为何难以出“大师”? 不仅仅是营销界没有“大师”,乱世时,大师不断涌现,这也是中国国情决定的?难道乱世是人们在思考进取,和谐社会,生活安逸了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了? 当然,不可否认,中国涌现了一大批营销人,不乏非常务实和优秀者,在这将近30年的市场经济历程中,他们为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而且也日益成为一支推动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前进的重要力量。比如:营销鬼才——王家豪、党郃、王志纲、范仲涛、张默闻、高俊逸、何妨、何慕、谭小芳、朱玉童、路长全、张奇、何学林、周士人。当代国内著名策划人:兰晓华,品牌营销专家。策划三雄之策划之霸——叶茂中、策划之儒——李光斗、策划之侠——徐大伟。 这些都是中国比较有名的营销人,他们是名家,能否称“大师”,我想,他们还需要努力和积淀。作为智力经济的提供者,无论是从事战略、管理和营销咨询,还是策划、培训、广告等服务,都是给别人做嫁衣的裁缝。营销人需要适度的自我包装,这也是必要和正常的。然而,过犹不及,营销人在自我定位和必要的包装层面上,如果轻易地自诩、自封大师,实则是一种自我贬值。 中国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柳传志、张瑞敏、林左鸣、任正非、宗庆后、牛根生、史玉柱、马云、马化腾……其实,中国智力性质的营销人,大多数营销养分都是来自这些中国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然而,我们发现,在这些优秀的中国企业家中间,从来没有谁自诩、自封过自己是什么领域的大师。在这些优秀的企业家都还没有自诩大师之前,作为提供智力性质的咨询人、策划人却常常自封大师,是不是有点贻笑大方呢? 反之,以上这么多优秀企业家背后的企业与品牌,取得了今天斐然的成就,中间有多少中国咨询人、策划人的功劳?抑或,这些企业中间,有哪一家是师承了中国哪一位“营销大师”的营销理论而取得今天如此成就的吗? 三.中国为何不能出营销大师的问题何在 1. 难道是教育人才缺乏,回答是否定。营销岗位每年培养了不少人才,在全国很多大学都开设有市场营销专业,一批接一批的大学生走向社会。但是,经人力资源研究专家仔细观察发现,很多科班出生学生只有一部分人乐意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其他专业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我参与多家企业的招聘时发现,很多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稳定的岗位,宁愿坐在办公室里拿千儿八百,并不羡慕企业开出的高额提成,月薪高出其他岗位很多的市场营销岗位。 2.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市场营销?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中国人不乐意干营销,图安逸稳定的岗位,不愿接受挑战?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中庸,人比较内敛,不善言谈,是一大屏障,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有密切的关系。还有很多人害羞,自信心不足也是一个阻碍。学校的素质教育较差,一个平常谈话非常自如的人一到岗位上就语无伦次,结结巴巴。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较差。这与我国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填鸭式”教育,使劲往里倒,不管学生们能否吸收。互动性,参与性较少,实际能力很低。导致很多营销专业学生不但专业知识学了“半桶水”,与之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素质却不具备。比如,人际交流,沟通技巧,甚至一些基本的礼仪都不具备,如何与人谈营销呢? 3. 成长环境存在短视行为。 另一个原因是许多企业都是人力使用者,很少对雇用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不断的培养,导致许多营销人员在学校所学的课本知识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多数都只有理论,而没有实战的素质能力。仅有的一点墨水被炸干了就会被严酷的业务量逼退。即使有培养的,都是一些江湖的所谓绝招和秘籍,一招鲜,少有系统的知识模式。导致很多营销人员步履艰难,很多都会半路退却。 4.中国未诞生属于自己的营销理论。短短30多年时间里,尽管中国不乏优秀的营销企业,然而,当我们放眼全球,就会发现,中国优秀企业在全球化的征程上还远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有的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顾此失彼,国内市场出现了巨大的滑坡,国际市场也多处碰壁。处于中国企业金字塔中间和塔座的企业的营销水平就更不必说。李东生带领的TCL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就差点没喘过气来。通过并购的汤姆逊公司,以为自己找到了通往世界的捷径,结果让自己背上沉痛的包袱,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挣扎,好不容易才从泥潭中爬出来。 中国的营销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中国营销人做出了许多门派的营销理论创新,比如路长全的“切割营销”,只是变一个词汇而已,实际就是“差异化营销”,国内很多营销人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中国营销人也做出了许多成功的实践探索,然而,从本质说,这些理论都是西方营销理论的改良或变种,并没有独创性,真正从中国的土地上诞生适合中国,然而又让西方国家借鉴的营销理论体系。目前中国还没有诞生真正属于自己的营销理论。更没有所谓大师级的营销理论,大师级的中国营销理论,一定是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一定是能够指导中国企业的集大成营销理论。到目前位置,中国没有营销大师,这是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