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8年,重庆全市9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已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服务范围,“医保进社区”有效引导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在很多私人诊所老板眼里,这项惠民政策,却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私人诊所发展空间,乃至许多小诊所与社区医疗机构无法在平等的机制下进行竞争。 位于沙坪坝的口腔诊所医生兼老板蔡睿告诉记者,社区医院进医保体系容易,但是私人小诊所就比较困难,他的诊所去年就递交了申请“定点医保机构”的材料,可是大半年过去了,仍旧没有批下来。 “现在诊所就相当于一个社区医院,接待的病人基本上是感冒。直到现在还在理诊所流程,以及那些条条款款,包括医保,因为之前诊所的医保是停了的,现在又要重新弄,太繁杂了。”蒋金妍也依然面临同样的问题。 同样从事医疗行业,进不了医保体系,甚至没有机制保证私人诊所的权益以及规范其义务,让私人诊所处在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 对此,已经从协和医院辞职的急诊科女医生于莺也认为,整个医疗系统只有在平等的竞争机制下,才能相互刺激,不断完善。只有平等机制,才能让技术优秀的医生获得认可,并获得应有的回报,私人诊所才有发展的空间。 “在职医生开私人诊所会是一个趋势,不过先行者会艰苦一点。会面临老百姓接不接受你、政策导向,以及收费等问题。”蒋金妍很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 无论是北京还是重庆,在职医生开个人诊所这样的政策,只是逐渐显露的一丝丝曙光,个人诊所依然在苦苦等待属于自己的春天。 文/重青记者 唐余方 via 重庆青年报 作者:唐余方 责任编辑:毛翊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