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第四章
-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探索能力强,那孩子的探索能力与什么有关呢?
第一,与孩子性别有关。
我们发现男孩在探索力方面明显优于女孩,这是因为男孩较喜欢玩折卸、拼装和重建玩具,这些玩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引发孩子积极思考,触发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性格来看,男孩子活泼好问,敢想、敢做,他们对新事物更敏感,这种特点更有利幼儿产生探索行为。
第二,与父母态度有关。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自身在探索行为上的示范,如: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新事物的兴趣,不断探求进取的勇气,灵活思维的品质,独立创新的意识,坚韧不拔的毅力等等,对孩子的探索力具有较大的帮助。而一些思想闭塞、眼光狭小、死板守旧、被动平庸的父母,不但自己没有探索的意识,创造的表现,由于为人之父母,也阻碍了子女探索力的发展。
另外,孩子每天向父母展现了无限的好奇与求知。父母如能容忍孩子幼稚的表现,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稚气不笑话,不讥讽,偶尔表现出一些“返老还童”的幼稚行为,不禁止孩子发展其自己的世界,为孩子创设完整、自由、独立、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就更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果父母把孩子的探索精神看作是在捣蛋,是在顽皮,这就扼杀了孩子的探索动机、好奇心的开始,也是将世界向儿童关闭的第一步。
第三,与家庭收人有关。
经济收入比较高的家长,能注意经常陪孩子一起游戏或外出游玩,发现有拆卸玩具、损坏玩具的现象时,家长通常比较宽容和谅解。此外,还会经常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机会,并能运用鼓励和支持的方式,使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进行探索活动,这样促进其探索力的发展。而收入较低的家长,他们为孩子提供材料、创设环境的机会就较少,无形间就影响了孩子探索力的发展。
第四,与家庭氛围有关。
家庭氛围主要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与交往情绪。父母及家庭成员的一切言行所形成的情绪与氛围将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氛围很融洽的家长乐意听取孩子的意见,接受他们的观念,孩子在这种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表现为有主见,敢于尝试新事物等。家长本身的探索行为显得尤为突出,孩子从小受到家长的正面影响,主动探索行为较强。相反,家庭氛围不融洽的家庭,其家庭成员之间因缺乏一定的修养,会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面,家庭不同成员常有分歧,以致造成孩子行为上的盲目性,遇事缺少主见,这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了孩子探索力的发展。
第五,与孩子独立空间有关。
有独立使用房间的孩子,他们的探索力明显高于其他孩子。因为目前,虽然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家庭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但是,家长缺乏给孩子自由活动的小天地,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阻碍了孩子探索力的发展。而拥有属于自己活动小天地的孩子,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玩具和学习材料,不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孩子智力和探索力的发展。
第六,与教养者的职业有关。
从教养者的职业来看,教师的教育观念最新,他们的教养态度明显优于工人、农民。因为教师本身从事着教育事业,有很强的教育意识,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职业是工程师的教养者,他们的探索力和主动支持行为最强。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教育观念上明显不如教师、工人,甚至农民。从事工程师职业的家长比较偏重孩子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无职业的教养者由于没有稳定的职业,社会地位相对比较低下,造成他们自身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孩子的主动探索行为因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而放弃,但是这种环境磨炼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毅力,孩子的被动探索行为反而最好。
第七,与教养者的兴趣有关。
喜欢娱乐、艺术的家长,他们比较外向,为孩子创设交往的机会多,善于营造宽松、活跃的气氛,对于孩子的提问、请求以及对孩子取得的成功,一般都能积极帮助和鼓励;喜欢电脑的家长观念比较现代,能经常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并能与孩子一起玩,对孩子的活动比较支持;喜欢文学、外语的教养者,其探索力较强,教育态度较民主,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自身比较好学,能为家庭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比较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喜欢社交的家长比较大胆、独立、自信,他们的良好素质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的探索力较好。无兴趣的教养者,家长的情趣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的行为和学习,他们的孩子缺乏主动探索欲望,孩子想从家长那里得到鼓励和帮助也就更难了。
一起感受奇妙的艺术世界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艺术文化的本质特点,就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发生的基础是人类的语言,有效的艺术创造必须完全借助于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不借助语言的所谓艺术创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戏创造。
如,对于画画这种娱乐游戏活动,人们一般都会认为能够称其为艺术。然而,是不是对于所有的画画活动都能够称为艺术呢?同样都是画画,老画家的绘画就能够称为艺术,这似乎是没有疑问的。随便一个小孩子的信手涂鸦能够称为艺术吗,这似乎有很多人是不赞同的。只有当小孩子的“信手涂鸦”达到了“一定水平”,人们才会称其为艺术。那么,小孩子的“信手涂鸦”的水平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够称为艺术呢?这又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据说美国的一只黑猩猩会“作画”,人们给它纸和笔,它能够“饶有兴致”地作出很多“有意思”的“画”来。
如果把黑猩猩的“作画”也称为艺术,似乎有很多人更是不赞同了。
艺术用语言创造出虚幻的事件,让他人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来感觉虚幻事件的发生情景,在感受情景的过程中,人的相应的主观缺憾就会得到适当的慰藉,人的情感器官就会产生出活跃、激烈的行为反应。人的主观缺憾的慰藉及情感器官的行为反应,完全是以人在社会生活中对一定客观事物的主观需求为根据的。所以,艺术所创造出的虚拟事件,就必须以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观需求为根据,才能够发挥出显著的艺术效果。
有句成语叫“画饼充饥”,是对艺术的最形象的诠释:人由于饥饿想吃饼子,没有饼子,只好画一张大大的饼子来自慰,饥饿的人看到画中的这张饼子,主观上能够获得些许的满足感,情感器官也会产生出些许的喜悦。古人有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这实际上是对艺术的发生原理和社会功能的最生动和精辟的阐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以艺术之美来悟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以艺术之美来化人。2000多年前,先哲们就已经有对艺术教育的思考。与我国先秦诸子生活的年代大体相近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说:艺术教育能使人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艺术教育,即审美教育,就是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就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及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圣人以诗教荡涤其浊心”,说明了艺术教育、艺术熏陶的重要性。
审美对于人性的完美、人格的修养、人生境界的提升和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非常重要。艺术教育能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它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艺术以其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学生的感情,科学以其严密的逻辑和知识丰富学生的才智。李政道博士曾提出“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的观点。他认为艺术应作为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和手段来学习,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科学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一个民族需要具有艺术素养的广大民众,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丰富的艺术,更不能缺少具备艺术素质的广大民众。因此每位家长都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与其一起感受奇妙的艺术世界,因此要时刻注意培养他的艺术创造力。
艺术创造力体现在很多方面:绘画啦,拼贴作品啦,雕塑啦,讲故事啦,作诗啦,唱歌啦,跳舞啦等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用多种方式来开启孩子的艺术创造力,感受艺术魅力。
1.百宝箱中的创造力和孩子一起做一个“创造之箱”里面盛放各种绘画用的笔、白纸,做手工用的胶水、布料、儿童用剪刀、橡皮泥等等,就像一个“百宝箱”,孩子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2.来一次时装秀 将衣柜中的服装拿出来,父母亲轮流做模特,让孩子挑选不同服装做搭配,将搭配得最好的,最能体现孩子创造力的那几套服装穿在身上,拍照留念,放进孩子杂贴薄中。
3.用音乐来启发灵感 放一段精选的音乐,让孩子做出一件作品来表达他听到音乐后的感受。他可以画一幅画,做一件拼图,写首诗,编一段舞,或者写一篇关于这段曲子的音乐鉴赏。可以选用不同风格的曲子,像著名的交响曲、摇篮曲、进行曲、圆舞曲,甚至是一些经典的摇滚乐。
4.去参观一家最近的艺术博物馆 如果去博物馆不能成行的话,就读一些艺术书籍,看一些著名作品的复制品和照片。这不仅是一个向你的孩子介绍经典的艺术品的好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绘画、雕塑或其他的艺术形式。鼓励你的孩子去尝试这些不同的艺术风格。
5.故事接龙 从图书馆找一本孩子没看过的书,把书的前一半读给他听,让他自己把故事编完。然后把他设计的结局和原书的结局对比,让孩子记在日记中。
6.自己编放事帮孩子从不同的图画书上剪下一些图片来,装在一个帽子里,让孩子们每人抽出四到五张,然后用这些图片来编故事。
7.制作艺术品把几个孩子聚到一起,拿出“创造之箱”,让孩子们一个个地从箱子中拿出一件工具。当每人手上都有了五六件工具时,让他们用这些工具画出一幅画或做出一件艺术品来。可以给他们定一个主题,像“外星来客”或是“疯狂的动物”之类。你可以这样理解——世界皆艺术,一切皆艺术,善恶皆艺术。
己把故事编完。然后把他设计的结局和原书的结局对比,让孩子记在日记中。
6.自己编放事帮孩子从不同的图画书上剪下一些图片来,装在一个帽子里,让孩子们每人抽出四到五张,然后用这些图片来编故事。
7.制作艺术品把几个孩子聚到一起,拿出“创造之箱”,让孩子们一个个地从箱子中拿出一件工具。当每人手上都有了五六件工具时,让他们用这些工具画出一幅画或做出一件艺术品来。可以给他们定一个主题,像“外星来客”或是“疯狂的动物”之类。你可以这样理解——世界皆艺术,一切皆艺术,善恶皆艺术。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