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皇家丑闻——溥仪被离婚
-
他三岁入住紫禁城,他一生四次登基,
他就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她13岁入宫,她是满族镶黄旗的大家闺秀,
她就是溥仪的第一个皇妃额尔德特•文绣。
皇帝和妃子本该是天生一对的璧人,为何要闹上法庭,又为何协议离婚?
现代社会里,虽然说离婚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可也不见得是坏事。两个人在一块过不下去了,互相之间都冷战,感情破裂了,也没什么维系婚姻的必要了,那就离吧,说不定解脱之后,双方都可以各自组建一个更加幸福的家庭。我们说,这得益于新中国建立以后,人们的思想都开放了,人与人平等,尤其是男女平等。其实,离婚作为婚姻领域的大型冲击波,其爆发不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就有第一波离婚风潮,什么时候?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准确来说,是五四运动之后。
五四运动之后,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进入中国,包括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这些观念。当时宣统帝下台,清王朝彻底瓦解,所以从西方引入了更多的新思想,中国迎来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当时很多人,尤其是社会高层这些人能够最先得到西方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他们就成为当时离婚风潮的领头者。这些人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也体会到个性解放的价值。原来,都是父母包办婚姻,自个儿做不了主,之前都没见过,进洞房一掀盖头才知道,以后是一家了,根本没有情感交流。你想想,这种婚姻,有多少人会觉得这是美满的。说老天爷给弄的婚姻就好,不见得。所以,在新思想的影响下,这些人率先离婚。
这里头有好多知名人物,咱们随便举一个例子,徐志摩,他和原配夫人张幼仪离婚,为什么?张幼仪当时还怀着孕,徐志摩为了追林徽因,就要跟她离婚,为了扫清障碍。当然,他后来也没追上林徽因,林徽因一看,我还不如跟梁思成,于是,就跟了我们老梁家的人,挺好。这是文化人离婚。政客也离婚,蒋介石跟原配夫人离了,为什么?他要追求宋美龄,蒋宋联姻,政治、经济各方面实力都大。所以,蒋介石跟原配夫人离婚之后,向宋美龄正式求婚。
这都是大人物,可还有比这个更大的。比蒋介石还大的,谁?皇上。那会儿不是没有皇上了?有,末代皇上溥仪。1931年,溥仪和自己的皇妃离婚,这是千古奇闻,中国封建社会那些年,哪听说过皇上和自己皇后、妃子离婚的?一个没有。到了这末代皇帝,出了这事了。而且,离婚这事,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可能还好点,发生在皇室,就成了最大的丑闻,开千古之先河。
要说这个事,咱得往前捯饬。溥仪下台的时候,他还小。当时,民国政府对待清皇室还是比较不错的,虽然皇帝退位了,天下不姓爱新觉罗了,从此进入共和时代,可也没有把清皇室怎么样,还签了一个协议,叫清室优待条件,说你溥仪领着皇后、皇妃、太监,包括一些遗老遗少,你们还在紫禁城里面住,每年民国政府还拨出一定的款项来,供你们吃喝花销,条件也可以。可是后来,到了溥仪十八岁那年。1924年,大军阀冯玉祥打进北京,看不下去了,让自己部下鹿钟麟带着军队到紫禁城里面,干吗?把溥仪他们全给撵走。民国这些年了,皇上还在里边,还盘踞在老百姓头顶上,是僵尸吗?就把溥仪他们撵走了,撵哪儿去了?溥仪没地方去。但清王朝崩溃时间不长,有些遗老遗少还愿意以敬爱皇上的礼节招待他,溥仪就带着他这些后妃、太监,到了天津,开始住在天津张园,后来在天津静园。静园这名字,是溥仪自个儿起的,什么意思?我静观其变。他这脑子里还在琢磨,什么时候,我能再当皇上,天下还是我的。就这样,他搬到了天津静园。
1931年,溥仪正做着当皇上的美梦,日本人开始跟他勾搭。可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把溥仪搞得龙颜大怒,暴跳如雷。这是当年8月份的事。这皇上在天津静园还是宫里头的待遇,一个婉容皇后,一个文绣皇妃,这一后一妃跟溥仪一块住。也按照这个宫里的规格,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得一切都听皇上的。所以,这静园就是个小朝廷。这个皇妃文绣有个妹妹叫文姗,也在天津,就到静园来看她姐姐了。然后,她跟自个儿姐夫溥仪就说了,说:“姐夫,我姐姐天天在你这儿待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天津是花花世界,我想带她出去玩玩,散散心,你看行不行?”
照理说,如果不是皇上允许,手底下任何人都不能随便出宫,这是规矩。但那天,溥仪高兴,怎么高兴呢?他弟弟也来了。他弟弟叫溥杰,这溥杰书画什么的都挺厉害,1994年,才在北京去世,我还跟老人家见过一面。家里来人了,溥仪一高兴,心里头一舒坦:“去吧,去吧,玩去吧,就准许文姗带着她姐姐文绣,出去玩了。”备好了车,溥仪还吩咐俩太监陪着她,伺候着。这太监,加上这姐俩,上车就走了,在天津街市的租界里边转悠一圈。
我们现在看,天津跟北京比,有些差距,天津市民消费也比北京低,远不如北京繁华。可是那时候,天津比北京好太多,北京是土鳖,天津是海归。因为呢,“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列强各国在天津都有租界。那吃的、喝的、玩的、用的、穿的、戴的,比北京城洋气得多。北京城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往往都在天津有私宅,遗老遗少,民国大员,这些土老帽想玩玩,都上天津来玩。所以,天津地面当时比北京繁华得厉害。
当时,文姗、文绣姐俩在天津市里转悠一圈之后,就奔当时天津最好的宾馆,天津国民饭店。到了国民饭店,开了37号房间,这个文姗带着姐姐文绣就进了房间。那太监跟着,在后头得伺候,就要往前走,文姗给拦下了说:“你们俩别进来了。”太监说:“不成,我们得伺候主子。”“用不着了,不仅用不着,你们回去告诉我姐夫—溥仪,我姐姐今后不会再回去了,要跟他离婚。”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三封信来,写给溥仪的。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离婚通告书。“你们把这三封信给溥仪带回去,我姐姐要跟他离婚,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一旦不同意,现在是民国时代,我们要到法院起诉。”
太监哪听过这个?可也不敢违背,带着三封信,连滚带爬地回了静园,把信给溥仪送来了。这把溥仪给气的,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这是干什么!虽说,溥仪当时跟文绣的关系也不大好,但是,一个皇妃对皇上说,咱俩离婚,我不跟你过了,皇上也太没尊严了。过去封建社会,虽有“七出三不出”,但是,只有男的休女的,没有女的休男的一说,何况,还是休皇上。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事,我们想,溥仪在清宫里边接受这种传统教育,能受得了这个?当即龙颜大怒,气得浑身直打哆嗦。有的人纳闷了,这文绣跟皇上过日子,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她怎么就跟皇上不过了,要离婚呢?
这得从头说起。1922年的时候,溥仪十六岁,还在故宫里待着。龙性初成,皇上该大婚了。可到了溥仪这儿,清朝也没了,溥仪也摆不了多大谱。但就算这样,选择面依然很宽,因为住在北京城,前清的遗老遗少,好多人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一听说皇上选妃,他们心想:把我的孩子送过去,选上了,那我就是皇亲国戚,就是国丈;把我妹妹送过去,选上了,我就是国舅。还有好多人有这个腐朽观念,趋炎附势。那怎么选呢?你不能送到宫里排成一排,那时候也不现实了。当时,不是能拍照了吗?就拍下来照片,然后送到宫里去,摆了一溜儿,溥仪拿放大镜在这儿看,相中谁,就在上面画个圈。我们琢磨琢磨,现在当官的批阅文件,同意就画个圈,那阵子,皇上就画圈。当时的一排照片里,溥仪最看中的,就是文绣。文绣叫什么?额尔德特•文绣,满族镶黄旗的。
当时皇上大婚,还是满汉不通婚,还是娶满族人的女儿。溥仪看上文绣了,再一个,就看上这个婉容了。按照溥仪的个人喜好,应该是文绣为皇后,婉容为贵妃,是这么个顺序。可是,儿女婚姻,家族的长辈起作用。当时,溥仪有个长辈端康太妃,他得叫姨母,就给他出主意,还是选这个婉容。当时,文绣多大?十三岁。婉容多大?十七岁。咱不用说,十七岁女孩,基本就出落成大人了,十三岁女孩还小。所以,端康太妃说,皇后应当母仪天下,得有个端庄的架儿,她小孩能装得出来吗?所以,端康太妃喜欢婉容,不怎么喜欢文绣,就调了个儿了,婉容为后,文绣为妃。这么一说,溥仪这十六岁孩子,没多大主意,就点头同意了。这个事儿,就给后来文绣离婚埋下了不和的种子,为啥?事先都有人通知文绣了,你是皇后。别看才十三岁,选上皇后,她也够兴奋的。就像现在,有人告诉你,你是《中国好声音》的冠军,你也高兴,一个道理。
可是临了要进宫了,这又告诉你,你不是皇后。那么,你就得提前一天进宫,第二天皇后进宫,你要侍奉主子,在那儿跪着,跪迎皇后。这样,地位一下子降级了。其实,皇后、妃子,文绣那么小,不见得知道其中利害关系。但我们想想,如果某个单位要选个处长,组织都找你谈话了,结果第二天,你一来,领导宣布不是你,谁心里能好受?所以,文绣那时候心里头老别扭了,她得给婉容跪着。
我们说,溥仪比较喜欢文绣,也愿意跟她在一块玩儿,但活动地方不算大,后头就是景山,俩人没事儿,就到景山顶上放风筝。婉容看着就来气,为啥?这婉容岁数比她大,那时候十七了,有心眼了。她还在天津上过洋人的学堂,受过西方教育,对这一夫多妻制,她本来就反感。但是,这老祖宗的规定,没法违背。她认为,这溥仪是我的皇上,我的丈夫,我怎么能跟别的女人分享?她就想方设法地玩点浪漫,给溥仪写个情书,跟溥仪聊天,撒个娇什么的,用女人这些手段,把溥仪的兴趣就转移到她身上来了。然后,她就跟溥仪说,这文绣这不行,那不行,这不中,那不中。小孩也不定性,就这么一点点地,溥仪对婉容的宠爱,就大过文绣了。
后来,溥仪被撵出宫了,撵到天津。一开始住在张园,婉容就摆上皇后派头了,文绣住一楼侧屋,就是厢房,她跟溥仪两个人住到二楼主卧,事实上,这婉容就成了溥仪和文绣之间的一道大闸。这文绣有时候想见皇上,想见自个儿丈夫都难。所以,这一切都按宫里规矩,那皇后后宫为大,她说了算,文绣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不好过到什么程度?有时候,宫里发利钱,就是现在咱说的工资,还有皇上的赏钱,都从婉容这儿过一道,可倒好,她就不给文绣了。文绣有时候自个儿想买点什么,都得把屋里边自个儿的东西,拿出去当了,换钱再买。一个皇妃过这种日子,确实惨点了。
到了天津,婉容如鱼得水。她在天津上过学,对天津特别熟悉,就带着溥仪把天津这花花世界玩遍了。溥仪也乐不思蜀,这时候就更加冷落文绣了。而且,这个婉容社交场合很厉害,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外场人,女强人。所以,溥仪有社交活动之类的事儿,就愿意带着婉容去。他俩总在一块待着,就形成习惯了,皇上身边没她就不行,就这么的,溥仪就把这文绣给忘到姥姥家去了。你琢磨琢磨,这文绣十三岁进宫,受到如此冷落,这时候也还不到二十,基本上算半个孩子。你说,一天天闷成这样,再加文绣本来就内向,时间长了,这人都能憋屈出病来。
但这文绣,不是说两耳不闻窗外事。她就发现,溥仪身边总有日本人。“九一八事变”,日本人阴谋占领了东三省,却名不正,言不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上有一个英、法、美这些国家主导的国际法庭,说谁要侵略哪个国家,这儿就是个说理的地方。日本人在国际法庭的压力下,特别需要找个傀儡,所以,在1932年成立了伪满洲国,请溥仪当皇上。所以,那阵子日本人跟溥仪打交道,正憋着这个坏呢。文绣就觉得,这不是个事儿,你溥仪虽然想兴复大清,但不能这样借助外力,你这岂不是驱虎吞狼,最后是引狼入室吗?文绣当时还有这么一点政治觉悟,就跟溥仪说这个事儿,说他别跟日本人接触。溥仪那阵儿满脑子都是兴复大清,谁帮我忙就是好的,这话他能听进去吗?《天龙八部》里边,慕容复为了兴复大燕,什么都不顾了,最后能拜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为干爹。人在这个时候,小节都已经不考虑了。溥仪一看,说:“你是我老婆,后宫不得干政,你不知道吗?而且,你干政,这是什么主意?你不是害我吗?”溥仪就更加冷落文绣。这时候,人越受欺负,就越容易受欺负。
婉容一看,你不得势了,好,我再踩上一脚。有这么一天,文绣坐在园子里边,婉容从楼上下来。也赶巧了,说人这倒霉,喝凉水都塞牙。文绣这时候嗓子不舒服,吐了口唾沫,婉容下来:“干吗呀?指桑骂槐,你吐谁呢?你敢冲皇后吐口水,这还了得吗?”婉容也会使招,就跑到溥仪房间,又哭又闹,“我这皇后怎么当啊,这妃子冲我吐口水,不拿我当人了。”照理说,这俩媳妇有矛盾了,溥仪这当老公的,应该过去调解调解,问问怎么回事儿。溥仪不分青红皂白,让把大学士李国雄请来,让他来干吗?要他奉旨斥责文绣。奉旨斥责,就奉皇上旨意,去骂人去。这李国雄就把文绣一通数落。这时候,文绣委屈,一股火上来,身边正好有剪刀,拿起来,顺着脖子就来了,要自杀。幸亏旁边有太监、宫女的,赶紧给抢下来,受了伤,没死,又给救过来了。
这下,也给溥仪吓一跳,不管怎么着,她要是真死在这儿,皇上脸上也不好看。说这么着,她在天津不是有个妹妹文姗吗?原先不准许她妹妹随便来,这回让她妹妹来陪着她,怕她真死在这儿了。就这么着,文姗终于有机会来见她姐姐。
这个文姗,受过西方教育,听说这事,憋了一肚子火:我姐姐过的是什么日子?都说做皇后、皇妃怎么好,这哪儿好?这岂不是人间地狱吗?这个时候,文姗来了不说,还带了她远房表姐的一个女儿,叫玉芬。这个人,虽然晚一辈,是外甥女,但是岁数比她俩都大,二十多岁了。这个玉芬,受过西方教育,她就觉得这日子不能过了,跟文绣商量:“大姨,我建议你离婚。”这把文绣吓得一哆嗦:“可是,哪有皇后、皇妃,跟皇上离婚的?想都不敢想,这跟皇上离能行吗?”其实那会儿,离婚已经挺普遍了。玉芬说:“怎么不行?他算是什么皇上?大清都亡了多少年了!现在是民国,我们都是民国的公民,你和他一样,是平等的。什么皇上不皇上,也太拿他当回事儿了。他不离都不行,咱们到法院告他去,有讲理的地方。”
就这么一来二去,文绣的心思活了。可是,离婚得做离婚准备,怎么准备呢?离婚我也得活下去,她就把自己身边的金银首饰、古玩,凡是能卖钱的,通过玉芬和文姗两个人,一来二去往外带。带得差不多了,终于等来了前边说的1931年8月份的这个机会,搁个车接出去,说是玩去,就再不回来了。前面说的那三封信,递到溥仪这,把溥仪气得浑身直哆嗦:“我的妃子把我给休了,我这脸往哪搁?我是皇上,九五之尊。”可是,身边有人劝他,这文绣跟你离婚,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我们别把这事弄大,这么着,能不能找人疏通疏通,让文绣出来,你们两口子见个面,把这事掰开了,说合说合,别离了。溥仪一想,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就派人找文姗,找玉芬。
结果,这文绣死活不跟他见面,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说:跟我的律师谈。她当时就请了律师,由律师出面,打这桩离婚官司。结果,这溥仪动用天津地面势力,要把文绣翻出来。据说,溥仪当时不仅找警察了,还找了青帮老大,结果,还是没找着。为啥没找着?这个文姗很有心机,她把自个儿姐姐藏在谁那儿?袁世凯的七姨太那儿。这到哪儿找去?谁敢去那儿翻?不敢去。
所以,就这么找不着。那头呢,法院通告书下来了,说是人家要跟你溥仪离婚,你要不答应,人家要起诉。对不起,你皇上也得到法院的民庭来,两个人当庭调解。你想象一下,这皇上跟自己妃子在那儿一站,下边一帮记者在那儿拍,皇上离婚了,如何如何,这得多丢人!溥仪死活不干,接下来就是双方律师拉锯,谈这个事。
这个时候,外界舆论可传开了。你想,这是多好一个新闻:皇上离婚,几千年从来没有过,而且还是妃子要休他。所以,报纸铺天盖地就报道上了。这一报道,全国各地舆论都参与进来了,分成两派:一派是晚清遗老遗少,这妃子大逆不道,忤逆犯上,还有这样的女人,敢跟皇上离婚;另一派是支持离婚,这文绣过得不好,就得离,什么皇上不皇上,大家都是平等的。舆论参与进来,作为当事人双方来讲,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两个人很快就进行实质的离婚谈判程序,当时文绣提出来,离婚,你得给我赡养费。要多少呢?五十万大洋。
照理说,皇上这时候虽然下台了,但穷得就剩下钱了,还能在乎这个?溥仪心里头憋气,你向我要五十万大洋,屋里值钱的东西都让你卷走了,还捎带着拿走我不少古玩什么的,都不止这个钱,你还向我要钱。溥仪气坏了,就是不给。双方就在这儿顶上了,时间一长,文绣那边先坚持不住了。因为,舆论压力对一个女子来讲大了去了,不孝、不顺、不忠什么的,她毕竟受过这教育,最后妥协了,不要五十万了,要多少?五万五千,一下子差了将近九倍。这时候,溥仪身边有人说不给,但是溥仪最后也挺痛快,行了,五万五千大洋,给了。
最后,我们得说说,溥仪为什么后边又痛快了。我们都知道,他们离婚是在1931年10月22日。1931年9月18日,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出兵东三省。日本为了获得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跟溥仪接触密切,这时候,溥仪已经答应到长春去当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了。所以,这边这事得紧锣密鼓进行,离婚这种后院起火的事情,他还有工夫顾吗?他得赶紧把它了了,赶紧走,当他的傀儡皇上去。溥仪当时是在这个局势下同意离婚的。要不然的话,这桩离婚官司,说不定得挺到猴年马月呢。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