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彭城大败 对峙荥阳
-
刘邦攻占洛阳、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时,当地三老董公请求为义帝发丧。因为项羽早在数月前,就已经秘密派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击杀楚怀王于江中。董公对刘邦说,“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汉书·高帝纪》),建议以项羽放杀义帝,率三军为之素服,号召诸侯共同讨伐项羽。刘邦为了笼络人心,联合诸侯的力量,觉得这是可利用的机会,就采纳了董公的建议。于是,刘邦为义帝举哀,“袒而大哭,哀临三日”(《汉书·高帝纪》),并派使者遍告诸侯,宣布项羽放杀义帝,大逆不道,表示愿与诸侯王共同讨伐项羽。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统率诸侯兵56万人,直指项羽的都城彭城。到达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时,彭越率领3万人马加入汉军,刘邦封他为魏相国,命令他领兵攻占梁地。
刘邦以50余万之众,乘虚长驱直入,一举攻克彭城。他在城中搜罗财宝、美女,每天设宴欢饮,庆祝伐楚取得胜利。
刘邦一时沉醉于暂时的胜利,麻痹轻敌,对还在齐地烧杀的项羽未加戒备。结果,项羽得知刘邦占领彭城的消息,心急如焚,命令他的部将继续攻齐,他自己则率精兵3万回救彭城。项羽从鲁县(今山东曲阜)南下,出胡陵(今江苏沛县北),进至萧县(今江苏萧县西北)。
这天早晨,项羽从萧县向东进击,中午就攻下了彭城。刘邦毫无戒备,只得仓促应战,加以军心涣散,竟被打得溃不成军。项羽追至彭城的东北,汉军为了找一条活路,数十万人的队伍纷纷跳入穀、泗二水逃命,以至死者十余万人之多。向西南撤退的汉军余部,也遭到楚军尾随追击,并在灵璧(今安徽濉溪西)东睢水上,被楚军拦截,又有10余万人跳入睢水逃亡。由于人多拥挤,汉军伤亡无数,以致睢水为之不流。
楚军以3万之众,围汉王三匝。刘邦突围无路,正在危急之时,突然天气骤变,刮起西北风。顿时,飞沙走石,木折屋掀,天昏地暗。楚军大乱。刘邦趁此机会,带着数十骑突出重围,逃之夭夭。
彭城之战是楚汉之争的第一次重大战役。项羽回师突袭,以少胜多;刘邦麻痹轻敌,几乎全军覆没。楚军乘胜追击,汉军不得不暂时退却。
楚军追击刘邦,并派人去沛县取其家室。最后,刘邦的家眷失散,他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雉都在途中被楚军俘虏。项羽将他们置于军中,作为人质。刘邦的儿子刘盈及长女鲁元公主,幸亏在途中巧遇刘邦,并在夏侯婴保护下,才免于落入敌手。
刘邦自灵璧退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又徙军砀县,并经砀县退至虞县(今河南虞城北),沿途收集败逃的余部,大部分兵力已丧失殆尽。这时,各诸侯王见刘邦大败,也都纷纷背汉投楚。
这年的五月,刘邦退至荥阳,控制这个通往关中的军事重镇,以便阻止项羽西进。荥阳地势险要,交通便利,北有敖仓,是秦朝留下的关东最大的粮仓,可资利用;西有函谷关,是扼守关中的门户,可为汉军提供兵源和物资。因此刘邦退至荥阳、成皋一线,进可攻,退可守,这里成为刘邦转败为胜的必争之地。
刘邦在荥阳一面收集诸路散卒,筑甬道取敖仓积粟,以便与楚军对峙,一面由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汉书·高帝纪》),为前线补充大量的兵源。与此同时,韩信亦收兵前来会合,因此汉军的军威大振。
项羽自彭城西进,在荥阳南的京县(今河南荥阳南)、索亭(今河南荥阳西南)之间,与刘邦发生激战。楚军兵败之后,受阻于荥阳东,与汉军对峙。从此,楚汉之间的争夺战,就在荥阳、成皋一线展开。
然而,楚汉在荥阳、成皋一线对峙,楚强汉弱,汉军腹背受敌,形势对汉军不利。当时,在正面与汉军相抗的有项羽的主力,威胁较大;背面有章邯困守废丘,从后方威胁着汉军;西北面有司马欣、董翳、魏王豹相继背汉降楚,从北侧威胁汉军;而南面有楚将九江王英布,与项羽有矛盾,所以南侧属亟待争取的力量。刘邦当时可利用的力量,只有占据齐地与项羽对抗的田横,还有活动于楚军腹心地带的彭越。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刘邦曾经问过群臣:“我想拿出关东地区,谁能破楚立功,就把关东分封给他,谁有这个能力呢?”张良回答说:“九江王英布是楚的枭将,跟项羽有矛盾,彭越跟齐王正在梁地反项羽,这两个人都可以利用。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让他独当一面。如果要平分关东,只要分给这三人,项羽就可以被打败了,”张良根据当时的形势,并针对各人的特点,提出英布、彭越、韩信三人可以破楚,实际上为刘邦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战略方针。这就是:争取英布背楚归汉,以削弱楚军而壮大汉军的力量,同时解除汉军南翼的压力;利用彭越继续反楚于梁地,在楚军心腹之地游动作战,以牵制和分散项羽的兵力,减少汉军正面的威胁,造成两面夹攻的局面;至于韩信则可派他北攻魏、赵等地,解除北翼的威胁,以孤立项羽。
刘邦与张良的谋略既定,就重新部署必要的力量,开始实施这项破楚的计划。
项羽本意是在灭了田氏兄弟之后,再举兵西进,迎战刘邦,不料他的如意算盘却被刘邦率先打破。汉高帝二年(前205年)三月,刘邦乘项羽北伐田荣之机,抢先率军自河内南渡平阴津(今河南孟津北),东伐项羽。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