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枳道受降——秦王朝历史的终结
-
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十月,由刘邦统率的一支自彭城(今江苏徐州)出发的不足万人的农民起义军,经过一年的艰苦转战,屡败敌军,迭克名城,迅速发展壮大,以威武雄壮的10万之师进至灞上(今陕西蓝田县境)。这里距秦朝首都咸阳不过百里之遥。这时的秦王子婴据守咸阳一座空城,既无可守之险,又无可战之兵,面对刘邦“约降”的最后通牒,只得下令秦军残部停止抵抗。他自己则“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史记·秦始皇本纪》),到咸阳以南五十里的枳道(亭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内)旁,恭恭敬敬地向刘邦投降了。
秦始皇建立的空前强大、统一的秦王朝,仅仅存在了15个年头,就被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强大和弱小,高贵和卑贱似乎都在一夜之间。以子婴的枳道投降为标志,秦王朝终结了它的历史。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农民阶级第一次以彪炳千秋的不朽业绩证明自己的伟大历史作用,证明自己无愧于历史创造者的神圣称号。
严酷的现实看起来多么不公平啊!在刘邦得意洋洋地接受子婴投诚的时候,为灭秦立下头功的项羽却正在督率大军奔赴关中的途中。当他立马函谷关前,看到的却是雄伟关城上飘扬的刘邦一军的旗帜。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刘邦成为获益最多的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刘邦领导的一支起义军,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九月从彭城出发,到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十月在咸阳之南的枳道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历时一年零一个月。一路上,他们斩关夺隘,克城略地,迂回曲折,长驱3000余里,完成了推翻秦王朝的伟大历史使命。起义军也由出发时的不足万人,发展成10多万人的大军,成为项羽所率楚军之外又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以后在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取得重新统一中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那么,刘邦迅速取得进军关中胜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秦朝末年风起云涌的反秦起义大潮中,刘邦成为一个时代弄潮的幸运儿。在当时众多的起义队伍中,刘邦领导的起义军起初是一支比较弱小的队伍,不要说与项羽一军不能相比,就是比之秦嘉、英布、彭越以及齐、魏、赵、燕诸国之军,也弱小许多。可是它却后来居上,一年之后即成为仅次于项羽军的一支大军。在秦朝灭亡以后,又成为项羽的主要竞争对手。其发展之迅速和顺利,是其他起义军队伍所不可比拟的。而在当时犬牙交错的战场上,历史给刘邦安排的恰恰是一条阻力最小的道路。
当时的秦军主力,一是章邯军,一是王离军,皆集中于黄河以北,摧毁它们的任务,都由项羽一军全力承担了。项羽进军的最终目标,当然也是关中,对秦都咸阳是志在必得。但是,历史给他安排的进军咸阳的路线,却是一条阻力最大的路线。当他历经艰苦鏖战,清除种种阻力,胜利抵达函谷关的时候,秦王子婴已经投降两个多月了。
而刘邦在进军关中的路上,几乎没有遭遇什么秦军主力,所碰到的大抵是郡守、县令所统率的一些地方武装,他们人数较少,战斗力也弱,各地方之间又缺乏相互配合和支援,只是一个又一个孤立的军事据点,自然不是刘邦的对手。进军途次,刘邦不断吸收小股起义军和要求参加起义军的百姓,同时还招降改编一些秦军,因而队伍迅速扩大。相反,除项羽之外的其他起义军,有的隶属于项羽名下,受牵制而不易扩大,有的局限于一隅而无法扩大。刘邦既不受制于项羽,又不局限于一隅,一直在黄河中下游的富庶区域行军作战,兵源和粮秣都有较充足的来源。而这一地区的不少地方又都经过陈胜起义军战斗的洗礼,群众基础得天独厚,从而为起义军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较充分的条件。
当然,客观上的有利条件,仅仅提供发展的可能性,而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则必须经过人的主观努力。刘邦的主观努力及其正确的战略、策略和政策,是其实现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刘邦在张良等人的协助下,选择了一条阻力最小的进军路线。他采用迂回曲折、避实击虚、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术,用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较大的战果。如对陈留、南阳两座坚城,刘邦听从郦食其和陈恢的建议,用招降的办法化敌为友。刘邦特别善于听取策士们的正确意见,在高阳传舍,他受到郦食其义正词严的指斥之后,立即改变自己倨傲的态度,虚心求教攻克陈留的方法。结果凭郦食其的三寸不烂之舌,说降了陈留郡守,使刘邦获得大批粮食和军资,实力大大增强。刘邦第一次兵临南阳城下时,因发现该城不易攻克,就决定绕城而过。张良告诫他:前有强敌,后有坚城,对起义军是十分危险的。只有攻下南阳,解除后顾之忧,才是万全之策。刘邦立即采纳他的建议,星夜回师,用招降的办法占领该城。最后,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有比较严格的纪律,不掳掠,不扰民,打进关中后,马上宣布“约法三章”,得到了广大人民尤其是关中百姓的拥护,无形之中减少了阻力,增加了助力。
名家回眸
秦王朝的灭亡,使各路起义军失去了共同作战的目标。他们的领袖人物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转向秦王朝遗下的胜利果实。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美好江山,引得人人都垂涎三尺,“无数英雄竞折腰”。各路起义军首领不管其来路如何,都将自己视为这批胜利果实的主人。由于他们分属于大大小小的不同利益集团,为了争夺胜利果实,还要进行一番新的较量。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