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职场励志 > 生命的骑迹:没有比腿更长的路 > 第 3 章 5月12日,第二天:惊魂一刻
第2节 第二章

惊魂一刻——“老虎1”初露峥嵘

过了黄河不远,就进入河南台前县境内。好容易告别坑洼,正想松口气,却发生了一件令我至今都心有余悸的重大险情。

这漫长西行路上我最为担心的,首要就是“老虎1”——交通安全。因为一辆单车,在人车混杂的国省道上长途跋涉,面临的危险是难以预料的。你再注意,再小心,那些机动车可不长眼。2012年6月24日,五名济南骑友在烟台遭遇车祸集体遇难的惨剧历历在目。回顾自己短暂的骑行经历,就已经遇到好几次险情,并且都挂了彩,那还是在车辆很少、速度也快不起来的黄河大坝上。我的左腿至今还有一排醒目的疤痕。

当时大概上午10点刚过,我正忙着赶路,前方是一个丁字路口,一辆小汽车正从右侧的岔路上远远驶来。就在我快到路口时,那辆小汽车也到了。我已经减下速来,想把他让过去;而那司机显然也看到了我,停下车,看样子是有素养的人,同情弱者,让我先过。我就向他点头致谢,加速通过。就在我从车前经过时,那车却突然启动朝我撞来,我大吃一惊,赶忙做出最快反应,猛力蹬踏,迅速往左前方躲避,然后弃车奔逃,巨大的惯性使我踉跄几步,险些摔倒,车子也重重摔在坚硬的路面上。幸好前后都没有车,加上我注意力集中,爆发力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我愣神间,那车加大油门,一溜烟往身后跑了。

等我从惊惧中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竟毫发无损;而车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左侧的车把因重重撞地弯曲得厉害,就像斗牛的角弯了一样。我心里并没有太责怪那车主,我想他可能是个新手,忙乱中不小心错踩了油门,失误而已。

一会儿见到记者,惊魂未定的我忍不住把这事说了,并嘱咐他们不要告诉别人,更不要报道,免得亲朋好友们担心。

才上路第二天,就领教了“老虎1”的威力。我狠狠拍打着自己的脑袋,向自己发出了严重警告:瞪大眼睛,注意安全!

第一次加码

大约11点,在路边一个小超市补充了冷饮。我告诉记者,虽然还是逆风,但风力比昨天稍稍小了些,路况也不错,我决定追加计划,由原来的濮阳追加60多公里,到滑县宿营。

这是我的一贯作风,改不了。里程就这些,今天多走点,后面就轻松。按部就班、执行计划自然没错,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我加压、提高效率不是更好吗?趁今天状态好就往前赶一赶,说不定哪天遇到大雨等意外情况,想走也走不了。

扯到工作上去,很多同事叫我“工作狂人”,虽说有鼓励的成分,但确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的作风。比如每次对系统内年终检查,20多个单位,我们只用三四天就完成。2012年年底的检查,一开始政治处排了四天,已经很高效了,但我左看右看,重新调整计划,每天早早上路,先去最远的单位,中午用15分钟吃饭,马上赶往下一站。就这样,从路线到程序,各个环节衔接得恰到好处,活一点没少干,内容一点没压缩,愣是从牙缝里又挤出一天。最后结束时,有个初次参加的同事深有感触地说,头一次跟李局检查,刚一看计划认为不可能,是不是搞错了,本来五六天的活儿,只安排了三天。现在看来一切皆有可能,也没有特别累的感觉,只是很充实,很愉快,挤出来的双休日还可以休息一下,也减轻了基层的负担,节约了人、财、物力,原来人的潜能真得像弹簧一样啊!

第四只拦路虎

到目前为止,前三只拦路虎都已经登堂亮相,显示了威力。

对付“老虎1”——交通安全,你要随时警惕,眼观六路。

对于“老虎2”——逆风,你只能逆来顺受,多耗些体力。

对付“老虎3”——糟糕的路况,则只能多吃些灰尘,屁股多遭些罪,还要小心应对,以防不测。

第四只——高温,则是一只大大的老虎,在接下来的大部分行程中寸步不离地陪伴着我们。5月中旬,温度已上升到三十几度,路面温度又要高出许多,加之大方向一直从东往西,不少路段行道树太小,中午前后在沥青路面上骑行,你会感到热浪阵阵袭来;再加上一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不停赶路,心脏和各器官超负荷运转,体内火烧火燎的难受。

对付“老虎4”,唯一的办法就是冷饮降温。于是,路边那些小超市、冷饮摊,就像游戏里的“补血站”,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看到它们就两眼放光,差不多10公里左右就要停一停,今天吃了近30支雪糕,喝了十几瓶冰镇碳酸饮料。真的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这些冷饮,怎么能撑得下来?幸亏准备充分,把阑尾早早切了。

即使这样,到了中午时分,还是热得受不了,湿透的骑行服紧紧贴在身上,让人感到窒息,干脆换上骑行短裤。当然,忘不了抹上防晒霜,戴上护膝。2012年7月1日骑行博兴晒伤的教训怎能忘记?不能好了伤疤就忘了疼。但走出没多远,实在受不了,索性把护膝摘下来,塞进腰包。此后,它就一直静静地待在后备箱里,再也没有表现的机会。骑行短裤也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也许是受了当年红军在井冈山反穿草鞋的启发,我琢磨一下,试着反过来穿,结果感觉大好,看来逆向思维、解放思想在任何时候都能派上用场。

两个男人的吵架

大约2点来钟,又热又累又困,颇有难以为继的感觉,我知道又到了一天中最难熬的时段。正好前面有一道横穿公路的水渠,混浊的渠水在八九米宽的水槽里汩汩地流着,单从视觉上就让人感到些许的凉意。渠的南侧是一道高出路面的两米多宽的土坝,长着一排高大的白杨,浓密的枝叶在风中哗哗作响,投下一块块斑驳的阴凉。

我是一步都不愿走了,就找了块大些的阴凉地,坐在渠边上,让双腿顺着青砖砌成的光滑的渠壁垂下去,仿佛要把渠水的清凉“抽”进体内。我费力地剥开一块奶糖,塞进嘴里,一种小小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突然,一阵激烈的争吵声,打破了这午后的寂静。抬头望去,几十米开外的路边上,两个男人正在太阳的眼皮底下互不相让,你一言我一语,一句高过一句,似乎就要动手了。他们的身旁,停着一辆小货车、一辆小汽车,看样子是谁把谁“别”了一下,车子并无刮擦。

他们一个说“我就是前面村里的,你给我老实点”;一个说“我这就打电话叫人来,看怎么收拾你”。他们越吵越凶,嗓门越来越大,距离越靠越近,眼看真的就要动手了。一辆接一辆的汽车、摩托从旁边经过,但没有人停下来劝一劝。

我本想过去的,但确实很累,又是外地人,还是不要贸然行事的好,再说如果真的打起来,再劝也不迟,因为他们手里并没有家伙,何况看样子也未必打得起来。

人都说四十而不惑,我已经44岁了,可困惑的东西仍然很多。但对于吵架、打架这些常见的现象,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吵架”和“打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吵架重在一个“吵”字,主要是动嘴,看嘴上功夫,嗓门要大,气势要凶,要通过“吵”发泄自己的怨气,数落对方的不是,一切的深仇大恨,都通过一张嘴发泄出来。高明的“吵”家往往能把对方的气焰压制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而“吵”的极端方式就是骂街。“打架”的核心是“打”,不需要也不屑于动嘴,而是直奔主题。在我少不更事的小学时代,与一个邻居发生争执,双方互相不服,于是瞒着大人,相约来到黄河边,直接动起手来。小一岁的我虽略居下风,但气势上却没有输。这自然就是“打架”了。当年我们地方有支球队人高马大的守门员,与一个中学生发生摩擦,还没怎么吵几句,对方突然掏出凶器,一刀刺中守门员要害,险些闹出人命。这就不是一般的“打架”,而是犯罪了。

因此在我看来,这两个男人应该属于“吵架”而不是“打架”范畴,不会有什么危险。果然,他们就这么一直吵着,却没有动手的迹象,音量也渐渐小了下去。

我突然感到耳朵难受,三下五除二起身走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