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全球环境并不允许美国资本家随心所欲地发动战争,因此,更加隐秘与巧妙的金融掠夺伎俩应运而生,成为美国金融资本家掠夺世界财富、美国政府稳固金融霸权和称霸全球的极具杀伤力的尖端“武器”。
美国的力量之源
在当今世界,能够有能力和资格充当金融霸权的国家屈指可数。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在中心位置,其他发达国家则处于核心的外围。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边缘地位,被动地接受中心国家所制定的规则和强加的剥削。
美元霸权、国际组织强权和华尔街模式,是美国金融霸权最直观的表现。其中,美国金融机构具备超强的实力,为美国推行金融霸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金融机构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世界各地兴风作浪。他们打着“公平竞争”的旗号,趁其他国家开放金融市场之际,以绝对优势,通过金融投机,恶意攻击他国金融市场,低价收购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多次引发他国的金融危机,进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命脉,最终达到推行美国金融霸权、控制发展中国家金融主权的目的。例如,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就是美国金融机构主导的资本流动危机。
金融霸权的迷人诱惑
如果能拥有世界金融霸权,对于美国来说将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收益。
金融霸权使美国决定着世界的金融体系
世界金融霸权的核心是世界金融规则的决定权。有了世界金融规则的决定权,使得美国资本在和其他国家资本竞争时,既是参赛选手,同时也是比赛的裁判。这样就使美国资本战无不胜。
美联储可以随意发行美元,而随意发行美元必然导致美元价值不稳定,这严重损害了其他持有美元国家的利益,但其他国家也无能为力;只有美国可以随意操纵汇率,其他国家却不能这样操作,否则,美国就要指责该国进行汇率操纵。形象地说:美国可以放火,他国不许点灯。
在美国拥有世界金融规则决定权的条件下,美国没有阴谋,只有阳谋。美国可以随意修改世界金融规则,然后要求其他国家遵守。美国为了控制联合国下属的世界金融机构,不惜动用所掌控的规则制定权,多次修改规则。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虽然一般由欧洲人担任总裁,但美国才是最大的股东,具有17.69%的投票份额(中国仅占6.19%)。美国为了保证自己无可辩驳的1票否决权,在1976年第二次修订《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时,将特别多数票制度由70%改为85%,也就是说重大决策必须要得到85%的多数票的通过。因此,只要美国说不,任何决议都很难通过。
金融霸权提升了美国的产业竞争力
依托金融霸权,美国培育了极具竞争力的金融产业和资本市场,在世界产业链中处于顶端,获得了最为丰厚的利润。通过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和资源配置,美国激励了本国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创新产业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又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的金融优势。这种互相促进的典型案例就是华尔街和硅谷。
为美国赚取巨额利益
美国金融霸权从形成之日就毫不掩饰地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更疯狂地攫取他国利益。主要表现在美元霸权和投机收益两个方面。
美元霸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同等地位,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美元的霸权地位也随之产生。
美元霸权是美国借助各国央行统治全球经济、获取全球资源财富的主要手段。
美元霸权,实质是美国掌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发行权,其他国家的货币被迫依附于美元,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样的货币体系构造,便于美国推行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货币政策。
由于美元是国际货币,美国可获取大量的铸币税。因此,美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有了大量的境外持币者资源。到现在为止,美元仍是无可替代的国际货币。这种特殊的经济地位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每年的铸币税收入占本国GDP的0.2%,日元和欧元只能在有限的地域充当这种角色。
一旦某国将美元作为结算和储备货币,对美元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在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中,交易各方大多用美元,不用美元就很难与国际经济体系接轨,也就无法从国际市场上获得自己所需的物品,并且由于储备和结算的增长,对美元需求旺盛。转换路径或改变依赖成本很高,无法轻易放弃。这种路径依赖部分抵消了美国经济实力下降对美元霸权的不利影响,延缓了美元霸权衰落的速度,可以确保美元即使实力下降,也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收获货币发行收益。正如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抱怨:“美元垄断的利润太大了。”
美国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通过发行美元来达到举债目的,却不必对等地偿还它们。在必要时,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的贬值来减轻外债负担,同时又达到了刺激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目的。
因此,既然可以躺在美元霸权上赚钱,美国就不必过分担忧贸易逆差,更缺乏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的主动性。这种无忧伤的逆差实际就是美元霸权所独有的特权。美元霸权就是赤裸裸地对美元持有者的掠夺,让本已悬殊的财富差距更大。
如果美国发生经常账户赤字,美国政府则会加大美元印刷量来填补赤字,巧妙地将通货膨胀的危险嫁接到其他国家身上。因此,美国避免了信贷紧缩和信心崩溃所造成的经济危机,将损失通过变化货币政策传播到世界各地。例如,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令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而并没有给美国经济带来实质性的伤害。
美元霸权,让美元成为掠夺工具,它的主导者美国可以将自己拖欠的债务轻松勾销。这是一种明火执仗地掠夺他国财富的强盗行为。让货币代替枪炮成为掠夺的主角,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又反映了掠夺的隐蔽性。
可惜,直到目前却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制止这种美国强盗行为,甚至很多国家民众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剥削的事实,还习惯性地患上美元虚幻症,特别喜欢持有美元的感觉和美元所带来的财富幻觉。民众从麻木不仁和被欺骗的状态下觉醒,才是打破金融霸权的基础和前提。
金融霸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而言是一场噩梦。但愿中国能及早觉醒,率先擦亮眼睛,认清金融霸权的本质和危害,成为打破金融霸权的急先锋和主力军。
攫取投机收益
20世纪以来,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资本表现出极强的投机性、无序性和破坏性,在世界各地流动,成为推进美国金融霸权的急先锋。
美国金融资本不仅有实力操控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可以通过调动数额惊人的国际资本,操纵汇率、利率、股价、债券价格和衍生金融工具价格等方式来获取暴利,并通过资本流动人为制造泡沫经济,并伺机摧毁泡沫经济,支配弱小国家的经济活动。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将大量资金流向亚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但是这些资本越来越表现出短期化和证券化的特征。如亚洲五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平均每年获得的580亿美元外国私人贷款中,2/3是1年期以内的贷款。很明显,这些资本的流动并不是为了寻找真正的生产投资机会,不是为了创造较高的投资收益,而是通过金融投机,获取暴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金融霸权已将重心逐渐东移。
美国是对冲基金投机冲击行为的“大本营”,在美国金融霸权的庇护下,美国金融资本家利用对冲基金的投机冲击行为肆意在不设防的国家和地区进行金融掠夺,获取超额利润后,美国或者出面收拾残局,或者置之不理,在受害国家或地区的惨痛之中进一步增强了霸权力度。对冲基金投机冲击的金融掠夺行为成了美国金融资本家掠夺世界财富、美国政府稳固金融霸权和称霸全球的极具杀伤力的尖端“武器”。
很显然,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也是美国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作用的结果。东南亚国家越来越开放的投资环境为国际投机资本提供了土壤,资本的无序流入造成了当地的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逐渐恶化的通货膨胀,东南亚各国不得不提高利率。因此,更使得国际投机资本对东南亚市场求贤若渴,从而让紧缩的货币政策造成膨胀性后果。起初的投机资本会使这些国家兴奋不已,但短期内根本无法完成产业升级,所以投机资本便挺进了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巨额的投机资本流入使本币不断升值,从而造成了经常账户逆差。在投机商觉得时机成熟时,便“无意”地造成了经济泡沫,导致本币的过度贬值。结果,投机者满载而归,东南亚国家却“破产”了。
深刻影响世界经济
在现今的国际经济形势之下,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使其更加依赖金融霸权所带来的经济利益。金融侵略也比以往任何时期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都更深远。
推行金融自由化
素来有世界经济“火车头”之称的美国,几十年来一直牵引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周期的“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这几个阶段也由美国的经济周期决定。美国经济高涨时,需求旺盛,对全球贸易都是极大地促进,尤其是依靠对美贸易国家的经济成长的动力。美国的金融繁荣,创造出各种投资品种,促进了全球的投资,进而带动经济发展。
在美国金融资本家眼中,世界完全是一个大赌场,他们是赌场的常胜将军。由于他们具有多年的金融文化优势,凭借独掌美元这个世界货币的印刷机,拥有无限的筹码在手,顶级经验技术在手,规则制定权在手,豪赌之前就已胜券在握。放眼全球,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遥遥无期,能够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单个或联合体尚未出现(欧盟正在努力),美国金融资本家要确保美国至高无上的霸主地位,只要开动国家机器,鼓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在全球散布“美妙的全球化”烟幕弹,推行金融自由化,打造不设防的全球金融体系,待各国金融大门打开之后,美国金融资本家就可以为所欲为,达到掠夺他国财富的目的。
为达到推进金融自由化的目的,美国政府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一方面是理论上的导向。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金融深化”理论。他们认为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金融压抑”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有步骤地放松管制。
另一方面是政策上的积极推动。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美国历届政府都把在全球推行自由化作为对外政策的中心,宣扬金融开放对当事国最有利,要求开放市场,并纳入经济援助主要条件。
1985年美国乘拉丁美洲债务危机之际提出的“贝克计划”,要求拉美债务国实行经济全面私有化,以此作为进行债务谈判的条件。1989年美国政府提出“布雷迪计划”,承诺减免拉美债务国所欠的债务本金,但前提条件是拉美债务国要对经济政策做全面的改革。
在美国一系列的金融侵略行为之下,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迅猛加快,金融自由化已成为既定的事实。金融自由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资本流动全球化、货币体系全球化、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金融协调和监管全球化。无疑,发达国家是金融自由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自由化则是把“双刃剑”。金融自由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利用金融创新减少交易成本,促进发展中国家金融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会使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业受到外来资本的控制,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甚至会加快经济泡沫形成的速度。
传播金融危机
以华尔街为核心的美国资本市场决定着世界资本的流向,美国因此成为全球资源的配置中心。美国的金融跨国公司一直是美国政府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其金融霸权的强有力工具,尤其是对冲基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投机套利活动,更是金融霸权实施扩张、进行资本输出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触发金融危机和引起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重要因素。
这种影响在美国政府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时表现得更为明显,即美元霸权绑架了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市场的开放便利了资金流动,使发展中国家本来就脆弱的金融企业完全暴露在跨国金融企业的无情攻击之下,在国际游资的攻击下,可能诱发金融危机。其中,金融危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播。
第一种途径,资金流入的冲击。发展中国家经济规模有限,金融市场容量有限,巨额资本流入严重冲击了本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导致汇率和资本市场失衡,甚至可能导致货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外部资本流入造成的。
第二种途径,资金外流的冲击。金融自由化便利了资本流动,随着美元利率的上升,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利率差会进一步扩大。在这种差价利益的驱动之下,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会将手中的剩余资本投向美国金融市场,造成国内资金短缺,从而影响到国内的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严重的时候可能会产生货币危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拉美债务危机便是美元连串变动的结果。
为了控制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必须依赖美国的援助。最后美国在帮助治理危机的旗号下,借助国际金融机构的援助计划,达到进一步控制发展中国家金融主权的目的。
推动世界经济虚拟化
美元霸权所构造的全球经济分工格局使与美元相伴的贸易伙伴国家的货币升值,从而导致美国经济虚拟化,过分依赖美元发行和金融产业的发展。美国制造业地位不断削弱,被迫大量转移到海外低成本国家生产。
首先,我们可以从美国的产业结构来分析,以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这一时间段为例,美国实体经济所产生的GDP占其全部GDP的比例从61.78%下降到了33.99%。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实体经济——制造业,所占GDP比例也从27%降到了11.7%;与其相反的是虚拟经济产生的GDP所占比例从11.37%升到了20.67%。美国的汽车、钢铁和建筑业这三大支柱产业已被金融、保险与房地产服务业取代。
其次,从产品结果来分析,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美国的核心产品为制造业产品,并通过他们强大的运作模式将产品销到世界各地;如今美国经济的核心则是金融、保险、房地产业这些虚拟经济行业,主要靠炒作虚拟资本,以及与其相关的咨询服务行业,如投资顾问、信用评级、会计事务、律师事务为主要的经济活动。与制造业紧密联系的产业则江河日下。
最后,从利润角度来分析,美国现在的经济来源主要是虚拟经济带来的收入,而非产品制造业的利润。有数据显示,在次贷危机之前,美国众多的500强企业的总利润中的金融和房地产业务占到了25%~35%的比例。例如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该公司全年58亿美元的利润中有86.2%来自该公司经营的信贷和租赁等金融业务,可见,单靠销售汽车所得的利润只占了13.8%。
美国为了保持自己在金融领域的优势,努力将非金融业务向金融业务转型。这一转型的后果就是经济虚拟化。在美国,实际资本存量已经越来越不重要,倒是股市、债市以及房地产市场越来越决定着美国经济的兴衰。
美元霸权最终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虚拟化,美国将金融杠杆的作用充分发挥到能存在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也加大了资本源头的投资风险,种种金融杠杆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得美国经济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从这一角度来分析,这一局面也使美国的经济更加脆弱。
竭力打压竞争对手
正因为美元霸权带来的经济利益,美国经济金融政策的核心就是保住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不论是何种制度,还是哪个国家,或是哪种货币,只要威胁到美元,美国就予以无情的打击。为了维护自己的金融霸主地位,美国采取了推广美元计划、操纵利率和汇率等一系列金融措施打压竞争对手。
推广美元计价就是重要手段。由于美国大量印刷美元,所以必然导致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如果长此以往,不但人们会大量抛售美元,同时还会导致世界的经济动荡。美国为了使世界资本都流入本国,除了简单占领该国以外,另一种办法就是让该国资源以美元计价。这样就保证了美元最后又流到美国手中。
20世纪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美国承诺石油输出国可任意提高石油的价格,但前提是石油要继续以美元计价,而且还要用美元购买美国债券。因此,美国人可以用石油出口国买债券的钱来买石油,于是,美国对于高价石油并没有激烈的反应,只是让非美元发行国深受其害。
美国用贬值的美元购买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使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行业与世界接轨,却没有使资源行业的劳动力与世界接轨,这就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收入下降,从而越来越消费不起本国的资源产品,就像发展中国家挖的煤越多,但煤价却越来越贵一样。资源被美国定为国际价格,而劳动力价格却没有国际化,劳动力的收入相较资源价格来说是下降了,于是民生问题由此产生。
操纵利率和汇率是美国打压竞争对手的又一利器。美国借助国家外交力量操纵利率和汇率,使其走势符合美国利益,同时将其他国家扣上“利率和汇率操纵国”的帽子,以达到操纵其他国家经济和货币的目的。比如对于中国巨额的美元储备,美国促使人民币升值,另外授意石油出口国提高石油价格,如此一来就造成中国的美元储备贬值,失去了原有的购买力。
美国还会制造他国的金融危机,以此来操纵利率和汇率。比如美国迫使日本签订的《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这一举动使日本央行不得不降低利率,这使得日本经济日益恶化,最终经济泡沫破裂,给日本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从此,日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与美国无法抗衡了。
美国通过金融封锁、诱导资金外流、操纵原材料价格、鼓励金融自由化等方式瓦解了前苏联的经济。后来的俄罗斯时代,美国则通过私有化计划、金融资本冲击、操纵汇率,影响俄罗斯经济金融改革进程等综合手段,乘机侵占了俄罗斯的巨额财富。普京政府在俄罗斯推行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国家重新控制资源和垄断租金,原因就是看清了金融投机的本质,打中了金融霸权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