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经济霸权的金融化
  解构金融霸权
  金融霸权是指霸权国凭借其压倒一切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取得主导地位,并将自己的意志强制性地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推行,从而获得对其他国家的霸权利润。
  从这个定义上讲,金融霸权特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范围内行使霸权;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并不存在金融霸权。
  美国前政治学会会长、哈佛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一书中,写到了西方社会应注意的14个战略要点,其中有3个与金融领域密切相关。这3个战略要点分别是:“控制国际银行系统”“控制全部硬通货”“掌握国际资本市场”。可见,霸权国家获取金融霸权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学术界对金融霸权又有哪些理论解析呢?
  金融霸权理论源自金融控制理论,大致由金融资本理论、银行霸权理论,发展到金融霸权理论。
  金融资本理论
  20世纪初,鲁道夫•希法亭提出金融资本理论,认为公司股权的分散化使得银行持有较大比例的股票便可以取得对公司的控制。为了保证大量贷款的安全回收,银行控制企业也十分必要。在当时,美国银行中的几个大银团控制了美国的铁路、石油、化工等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这些美国银行的控制力主要来源于持有相对较多的公司股票。在此基础上,银行还可以通过派驻董事或管理人员、控制股东大会的选举结果等手段实施有效影响。
  金融霸权理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实行了放松管制的金融改革,资本市场获得长足发展。与此同时,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渐渐下降,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活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日渐增强。在这样的金融格局之下,单纯立足于银行的作用来分析金融对经济的控制已经远远不够了。于是,立足于国际货币体系、金融机构、国际经济组织及国际资本流动的考察,结合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几次大的金融危机,金融霸权理论应运而生。
  20世纪70年代末,学术界提出银行霸权理论。该理论认为,自二战以来,银行对企业的控制不但没有削弱,反而以间接的方式有所加强,即银行通过资本流动,为企业活动设置各种金融参数(如利率、负债比率等),以此影响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实现对企业的间接控制。
  从金融资本理论到银行霸权理论,银行业想控制企业的目的是不变的,不同的只是方式由直接控制演变为间接控制。
  霸权稳定理论
  金德尔伯格提出国际最后贷款人理论,认为当货币体系处于慌乱中时,世界经济稳定需要一个稳定器,提供流动性的再贴现机制。这也许就是霸权稳定论的雏形。
  后来,罗伯特•吉尔平提出了霸权稳定论。从具体的研究内容来看,自由经济体制、公共商品、经济剩余是吉尔平霸权稳定论的三大要素。某个国家是否要革新或稳定某种国际体系,并不只出于国家军事力量增长的需要,而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经济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
  金融霸权国的前提
  金融霸权国要想发挥资本优势,获取更大利益,从本质上就要打破一切妨碍资本流动的障碍,促使资本在国际范围内自由而高效率地流动。这样才能为其通过操纵资本获利创造机会。
  金融自由化
  开放的金融市场、巨额的国际投机资本及操纵别国金融市场的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霸权国家实现剥削和侵略的充分条件。金融的全球化与自由化是霸权国家实现金融霸权的必要条件。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鼓吹资金自由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都在极力推动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进程。
  对利益的追逐
  金融霸权国不仅要有超强的经济金融实力,还要有从霸权中获益的强烈动因,这是推行金融霸权的重要前提。
  金融霸权国的责任
  金融霸权国家存在的意义在于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这是存在金融霸权的内在需要。金融霸权国主要承担如下两种重要责任。
  制定国际金融规则
  制定并执行国际金融规则是金融霸权国的主要责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美国有义务维持国际金融稳定。
  控制世界经济危机
  当发生金融危机时,金融霸权国要凭借自身的实力,联合其他主要国家,对危机发生国提供救济,防止危机蔓延,保护金融体系不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这是确保霸权国地位的重要前提。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为了使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运转起来,美国付出的代价之一就是保持美元和其他货币的合理汇价。如果美国这一霸权国不愿意承担领导责任并维持体系纪律,任何形式的固定汇率制度都不会发生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脱离了黄金的束缚,美国在金融领域逐渐减少了自身承担的责任。即使如此,各国经济仍非常显著地受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一旦发生危机,美国还要按惯例承担维护经济稳定的责任,尽管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金融霸权国的收益
  与以往争夺土地、资源、贸易的霸权有很大不同,金融霸权是一种新型霸权,形式更为隐蔽,利益更为巨大,持续时间更为长久,取得金融霸权对霸权国家也更有吸引力。自从诞生经济霸权国以来,这些国家都会谋求金融霸权。
  取得金融霸权的国家可以获取巨额收益,最主要的收益就是经济利益。金融霸权国通过控制资本流向、抢占投资领域、投资资产负债业务、引导舆论导向等手段获取利润。其中,金融霸权国还会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收益。
  货币发行收入
  金融霸权国利用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权地位,获取货币发行收入,即铸币税。“铸币税”是指政府发行货币后所得的净利润,也就是说,发行货币的面值与货币本身成本之间的差额。
  金融投资收入
  金融霸权国通过强制推行金融自由化的方式,获得自由进入别国金融市场的机会,利用强大的资本优势,操纵金融市场,获得高额投资或投机收入。
  政策收益
  金融霸权国的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可以解除霸权国财政限制,扩大自身发挥经济政策的空间。当一般国家出现经常账户逆差时,必须要忍痛调整国内经济政策,金融霸权国则可以通过印刷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维持国民经济平衡。
  同时,金融霸权国利用掌控国际货币体系的机会,强制推行有利于本国经济的货币和经济政策,使自身凌驾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之上,便于本国金融机构的海外扩张,获取超额的制度利润。
  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供应者,美国可以通过对外援助、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和贷款的形式,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与美国形成经济从属关系。因此,这些国家在政治上更加依赖美国。同时,利用掌控国际规则的特权,美国还可以削弱潜在的国际竞争对手。
  金融霸权的形式
  货币霸权
  货币霸权是指霸权国利用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权地位,从别国获得巨大利益。在美元还没有成为世界货币的时候,英镑曾是各国贸易与外汇结算的主要货币。
  增发货币一般会带来通货膨胀,但货币霸权国凭借货币发行国地位,增发的货币大部分流向国外,用于满足进口需求,本国不会由于货币的过度发行而引发通货膨胀。
  由于霸权国掌控了国际金融市场,更便于推行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如美国通过发行美元,可以用其购买外国生产的商品、劳务用于本国的消费,而其付出的是几乎没有成本的本国货币,这样也使美元的实用市场进一步扩大。为了防止货币的投机性和操纵性攻击,各国中央银行倾向持有越来越多的美元,从而为美国带来了用之不竭的铸币税收益,这也是美国迟迟不愿放弃金融霸权的主要原因。
  为了迫使日本在汽车贸易谈判中做出让步,美国曾在1995年以前使美元兑日元汇率贬值至历史最低点。而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了维持其泡沫经济的繁荣,不顾亚洲金融危机死灰复燃的可能,不顾在危机中坚持不贬值的中国所承受的压力,美国采用了提升美元汇率的政策。当欧元对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构成挑战时,美国利用科索沃危机打压欧元,使欧元问世之初即对美元的汇率疲软不堪。
  金融机构霸权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只是银行业静态掌握着社会资金的存量,而支付手段职能使银行业可以动态控制社会资金的流量与流向。发达国家要想实现其金融霸权,必须借助拥有霸主地位的金融机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出现的声势浩大的并购活动,就是有关国家争夺金融霸权的生动案例。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出于适应全球金融一体化,提高本国银行国际竞争力和争夺全球金融霸主地位的考量,鼓励银行并购,组建超级银行集团。如美国银行业并购就是为了打破国际银行业由日本和欧洲称霸的格局,增强美国银行霸主地位,为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争夺全球金融版图。而后来德、法两国银行业的大并购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举措。
  操纵国际经济金融组织
  金融霸权国几乎控制了所有的国际经济金融重要机构,对各国经济运行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金融机构,从成立之日起便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控制,成为帮助西方国家实现金融霸权的得力工具。
  控制国际资本流向
  金融霸权国控制着大量的金融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的获利机会,操纵资本流向对自己有利的国家和地区。资本流入并不是为了帮助流入国发展经济,而是金融霸权国凭借金融霸权的资金和金融操纵的技术优势,抢夺资本流入国家经济成长的果实。
  低价收购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
  霸权国总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控制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危机低价收购他国的金融机构是金融霸权国家获取收益的又一渠道。
  当金融霸权国炮制出金融危机后,再杀一个“回马枪”,以低价收购金融机构。而这时后者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任金融霸权国宰割。
  以美国为例,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期,置各国向IMF求援于不顾,趁各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大批倒闭之际,大肆低价收购他国金融机构,从而在东南亚市场与日本争夺金融机构的主导权。
  金融霸权的作用
  金融霸权既具有专权、利己的特征,同时具有稳定金融秩序的功能。金融霸权维持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对稳定。
  金融霸权国的资产和利益遍布全球,其收益取决于金融稳定的现状。一旦金融秩序不稳定,金融霸权国的收益将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威胁资产安全。因此,金融霸权国主观上有意愿保持国际金融秩序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以及国际贸易的繁荣。
  英国曾是盛极一时的金融帝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做了近百年的霸主。20世纪初,英国1/4的国民财富用于投资外国,这笔财富相当于西方国家总投资的1/2,霸主英国从中获取了高额利润。因为英国海外投资金额巨大,所以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对英国影响巨大。因此,英国会主动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以此来保全自己的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元气大伤。1945年,英国的海外投资不到战前的1/3。巨大的经济危机无法支撑英国继续维护霸主地位,退出历史舞台已成为必然。
  从英国的崛起与衰落可以看出,金融霸权国有主动维护金融稳定的动机,金融霸权国会动用一切力量维持金融的稳定运行,制止可能威胁金融霸权地位的行为。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经想通过恢复金本位来挑战霸权,但这种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美国的坚决反对。即便是IMF创设的“特别提款权”,也因遭到美国政府的反对而名存实亡。
  金融霸权国的主要责任包括制订并执行国际经济竞争规则、稳定世界经济、促进经济发展、解除经济危机。一旦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霸权国家有责任利用自身的金融优势,承担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义务,金融霸权国要充当最后贷款者的角色,控制危机的蔓延,并加强与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协调,共同维持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金融霸权的作用还体现在导致国际经济金融化。经济金融化是指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信贷金融业在经济体中的比重上升,并对其经济、政治影响巨大。美国金融霸权的巨大利益,吸引美国资本源源不断流入金融机构,导致美国经济日益金融化。美国榜样的力量,也在诱导各国经济的金融化。
  金融化最显著的领域就是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化。正是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化,即住房抵押贷款及其衍生产品的发展,导致了美国金融部门爆炸性的增长。无限膨胀的次贷危机伴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拖入深渊。
  虽然金融霸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金融体系的有效运作,避免了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但那是以他国经济受到打压和限制为代价的结果。因此,我们要警惕并反对金融霸权。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