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职场励志 > 为人处世:没有搞不定的人际关系 > 第 2 章 可以不懂世界,但一定要融入世界
第6节 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
  《孟子》有云:“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就是说:世间的诱惑很多,人生随时面临着选择。如果什么都想干,什么都想得到,结果肯定是什么也干不好,什么也得不到。人必须学会放弃,放弃本不属于自己的那些诱惑,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集中有生力量打击敌人”,方能克敌制胜,只有专心致志,才会事业有成。这是一个人在人类社会应该持有的价值观。简言之:得失之间,方显智慧。
  春秋时期,郑国相国子产酷爱吃鱼,甚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地步,无鱼不饭,无鱼不欢。有人投其所好,将新鲜的大鱼送到他的家中,子产坚决不收,让左右侍从连鱼带人一起赶了出去。侍从很纳闷,问:“大人,您不是最爱吃鱼吗?”子产说:“没错,我最爱吃鱼,所有郑国人都知道。也正因为我爱吃鱼,我才不能接受这些送来的鱼,送我鱼的人都是有目的的。如果我要了这些鱼,就会因此犯错,就会危害郑国利益,就会失去官位,那样的话我就再也吃不到鱼了。而不要这些鱼,保住了官位,我可以一辈子吃鱼。”侍从大为叹服。
  范晔说:“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得到与放弃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体,郑国相国子产很好地处理了这对矛盾体之间的关系,面对着别人送到面前的不义之财,他坚决拒绝。他知道这些不义之财后面紧跟着危害,当接受了这些鱼,也就迎接了危害的到来,于是他将鱼退出去,也就一起杜绝了危险,这种有所不为,是自己在相国职位上的有所为,是为了得到长久的官禄。这样就避免了因小失大。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好客闻名的相国,手下门客众多。一次孟尝君找人到自己的封地薛邑去讨债,冯谖自告奋勇。他问孟尝君,催讨回来的钱想要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到达薛邑,看见百姓的生活十分贫困,听说来讨债,更是面露不满的神情。于是,冯谖召集了所有居民,说:“孟尝君知道大家贫困,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笔勾销,利息也不用还了。”说完,一把火烧掉了债券,薛邑百姓欢呼雀跃,齐声称赞孟尝君仁义慈悲,感激涕零。冯谖回去之后,据实禀报,孟尝君不悦。冯谖说:“你不是叫我买家里没有的东西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那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大有好处。”几年之后,孟尝君被人陷害,相位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倾城而出,夹道欢迎,孟尝君这才体会到冯谖“市义”的苦心。
  得与失,有时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舍弃的功效需要时间的检验。孟尝君当时并不需要钱,而是需要“根据地”人民的拥戴,冯谖很准确地看到了这一点,他将债券上记载的那些本就可有可无的金钱,变成了“有所不为”的那部分,而通过这种舍弃,换取了民心,让孟尝君一下子得到了民心这种更重要的资源,这笔买卖真的是大赚特赚,合算得很。
  有一个叫陈嚣的人,他与一个叫纪伯的人做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嚣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第二天早晨,陈嚣发现自己家的地盘少了一些,心里想,你不是想扩大点儿地盘吗,我满足你。等纪伯走后,他又把篱笆往后挪了一丈,天亮之后,纪伯发现自己家的地盘又宽出了许多,知道是陈嚣在让自己,他心中很惭愧,于是主动找到了陈嚣,把多侵占的地方统统还给了陈家。
  在这个故事里,陈嚣对于为人处世的方法进行了调整,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他没有针锋相对地进行还击、讨回公道,而是放弃争斗,主动让步,这里体现了有所不为的智慧。正是他这种有所不为的谦让态度,感动了恶邻,让他幡然悔悟,主动道歉修好。而这就是有所为的结果,也正因为先有了前面的有所不为,才出现了后面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
  所以,退让不是忍让,放弃不是消极,这些看似无力的态度与措施其实是一种比针锋相对更有力量的招数,是更能春风化雨的处世哲学。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