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节 莫让孔雀东南飞
-
我们对西部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已有充分认识,对西部“人文生态环境”的脆弱还没有足够的注意。其实,人生活在一个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同时,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人文生态环境”中。自然生态环境对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固然非常重要,“人文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有一个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即使自然生态环境较差也会营造出“秀美的山川”,如果“人文生态环境”落后,美好的大自然也会被糟蹋殆尽。我这里所说的“人文生态环境”,指的是观念意识与思维方式,是制度、体制、机制及组织等等构成的人的社会生活环境。
在人才已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并且能够自由流动的今天,西部地区“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一直不断。一般人以为奔向东部的人才是向往那里的高收入,可是那里的高收入却会被那里劳动的高付出与生活的高消费抵消过半。比起慢节奏、低消费、种种所谓“社会主义福利”还没有全面改革的西部来,人们在东部既活得很累又开支得很费。然而,孔雀还是乐此不疲地向东部展翅,可见,这里面一定有比高收入更吸引人才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据我这个老西北人观察,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东部,在实现个人才能、体现个人价值方面,比起西部来,条件确实优越得多。在东部,改革开放已使市场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人们面前已有了进取的多种机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制度、体制、机制等等方面,也初步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而在一个能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竞争性和创新精神的地方,经济也就自然而然蓬勃上升,二者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所以不管怎么“累”和“费”,有进取精神的人总觉得在那里活得“痛快”。
在改革开放慢了几拍的西部地区,经济较东部落后是人所共知的了,可是,由此而造成的在体制、机制、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等等“人文生态环境”的落后,却是张无形的网,制约了西部发展的步伐却又会让人视而不见。我在西北生活了45年,最近20年也常在东西部之间跑来跑去,我常感叹在西部某些省区很难办到或会横生枝节的事,在东部发达地区已经是不成为问题的事情了。人的创造性、独创性、创新精神,在西部一些地方也不像在东部发达地区那样有较为自由广阔的施展空间;个人的创造与成就,也常因经济文化环境的落后而不能顺利地转化为成果或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相反,还很可能受到周围舆论的压力。因为经济尚不发达,还没有宽阔的多车道公路供人各行其道地自由前进,因而人才的竞争仍停留在过去那种非市场化竞争的、拥挤摩擦的低级层面上。人们常唱“西北风”却不知道“西北风”还有股厉害的势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西北风”对“秀”于林的“木”“摧”得特别起劲。我这里不是指政治大环境,指的是每时每刻包围着人们的“人文生态环境”。落后的“人文生态环境”对具有创新、创业、实干精神的人往往会造成心灰意冷的心理伤害,还可能使人的才能萎缩。一个显著的例证是:改革开,20年来,除去党政军部门,社会各界涌现出的精英和个人成就,按人口比例计算,东部要大大超过西部。这个差距也应引起人们深思。落后的“人文生态环境”遏制人的创造力、独创性与创新精神,也就遏制了各产业行业的生产力。对知识与人才的尊重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并非完全由当地领导人的素质水平所决定。认为东部人特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西部人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西部的经济还没有发展到对人才、对知识“求贤若渴”的程度,对人才的流失也就不会感到切肤之痛。这又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人才越流失经济越上不去,经济越上不去人才越流失。
怎么办呢?其实好办得很!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办了个“东西部对话”节目,3月11日由西部的我与东部的北京燕京啤酒集团董事长李福成对话,李总就说到因西部在观念意识上较为落后,很多东部企业家对到西部投资抱有疑虑。我理解李总的意思指的就是西部某些地区在“人文生态环境”方面比起东部较差。我说,“转变观念”可不是办学习班能解决的,你不管西部人抱着什么样的旧观念,只要你掌握了控股权,就由你的观念、理念来指导他们的行为了。表面看来你投去的是资金,更可贵的是你把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文动力、精神动力带了去。“存在决定意识”,由你的观念、理念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环境变了,他们的观念不由得也会变。现在人人都说西部需要人才和资金,我以为,西部不只是需要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资金投入,更重要的还有外地人才带来的新观念和随资金而来的新的管理体制、机制与理念,这些,将对西部起到建设性的感染浸润作用,会很快提升西部的“人文生态环境”。
说到底,西部的落后根本上还是体制与机制的落后,是改革开放方面的落后。原先,中国东部何尝不与西部一样。是改革开放才使东部经济得到腾飞,不仅在经济上与西部拉开了差距,在“人文生态环境”上也大大改观。所以,西部大开发启动后,发展到一定阶段,西部社会本身就会产生出对人才的急切渴求,会自然而然地、发自内心地尊重有创造力与独创性的人才,恶性循环也会变为良性循环。因而,要振兴西部,没有别的灵丹妙药,只有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在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自觉地改善西部的“人文生态环境”;使人的尊严、个人价值以及勇于进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竞争的时代精神,在西部得到广泛的承认与尊重,营造出一种能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